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作文,一些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有些教师也视作文教学为难点,不知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告诉我们作文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有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那么,作文教学怎么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呢?
一、立足学生生活,抓住学生内心感觉,引导学生乐于表达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家庭中,在学校学习中,在与老师同伴交往中,总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这种心理变化是学生实际生活的一种心理反应。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变化,引导学生注意并体悟这种变化的感受,让他们把心中最想说的话,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真情流露,这是写作文最真实的好材料。于是,我给学生出了个题目:老师,我很____(快乐、伤心、幸福、烦恼、委屈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心理感受补充题目,并鼓励大家:“同学们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老师说,今天就敞开心扉,把想说的话都通过你的文字表达出来吧。”学生们一听,都兴趣盎然,立即拿起笔来刷刷写起来。批改作文时,我被学生所流露的真情实感所感动。同学们的畅所欲言,不禁让我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个别教育,而且也使学生不知不觉开始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体验到表达的快乐,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第一步。
二、抓住学生身边的偶发事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之所以会感到作文难,主要是因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因此,如何拓展学生的选材思路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教师要切实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就要经常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并试着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体会其实作文素材就在自己身边。
一次在作文课上,一位学生正在讲述怎样作文时,另一名学生忽然喊道他同桌抽屉里有蜜蜂。我一听,心里一惊同时非常生气,上课竟然带着蜜蜂来。一转念,何不利用这一事来启发学生作文呢?于是我叫那位学生把蜜蜂拿出来,他把两只小蜜蜂装在一个很精致的透明的小盒子里,全班立即对放在讲台上的那两只蜜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趁热打铁:“这位同学真聪明,知道我们今天要写作文,就带了两只可爱的蜜蜂让大家观察······”还没等我说完,全班就哄堂大笑,只有他脸红低下头,于是我接着说:“现在你们就围绕蜜蜂来写,可以写它的样子特点,也可以写今天因为蜜蜂所发生的事······”同学因为刚才现场体验到偶发事件的情景,心里非常激动,一些同学还兴致勃勃地到讲台上去观察蜜蜂,不一会儿就埋头刷刷的写起来。下课时,一位同学跑上来对我说:“老师,我们写完了,应该把蜜蜂放了。”我听了心里激动不已,表扬了他,转而对全班同学说:“刚才梅梅同学说应该把蜜蜂放了,你们说好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蜜蜂虽小,但是它很勤劳,整天忙着采花蜜,为我们人类做贡献······”学生们高举着小手争着要回答,接着他们把自己的作文一一念出来。看来,一些同学已经懂得如何进行选材做问了。
三、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开阔视野,体验生活习作乐趣
我们周围的世界丰富多彩,农村生活贴近自然。这里四季更替,草木枯荣,景象万千;这里有小桥流水,田园风光,充满情趣;这里鸡犬相闻,小孩嬉戏其间······他们为孩子创造了广阔的生活空间,提供了很多写作素材。但是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然溜走。所以我认为我们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体验生活,随时随地把观察到的、听到的及其自己的感悟记下来,写成日记,积累生活素材,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如果经常写日记,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日后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立足学生生活,抓住学生内心感觉,引导学生乐于表达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家庭中,在学校学习中,在与老师同伴交往中,总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这种心理变化是学生实际生活的一种心理反应。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变化,引导学生注意并体悟这种变化的感受,让他们把心中最想说的话,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真情流露,这是写作文最真实的好材料。于是,我给学生出了个题目:老师,我很____(快乐、伤心、幸福、烦恼、委屈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心理感受补充题目,并鼓励大家:“同学们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老师说,今天就敞开心扉,把想说的话都通过你的文字表达出来吧。”学生们一听,都兴趣盎然,立即拿起笔来刷刷写起来。批改作文时,我被学生所流露的真情实感所感动。同学们的畅所欲言,不禁让我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个别教育,而且也使学生不知不觉开始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体验到表达的快乐,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第一步。
二、抓住学生身边的偶发事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之所以会感到作文难,主要是因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因此,如何拓展学生的选材思路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教师要切实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就要经常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并试着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体会其实作文素材就在自己身边。
一次在作文课上,一位学生正在讲述怎样作文时,另一名学生忽然喊道他同桌抽屉里有蜜蜂。我一听,心里一惊同时非常生气,上课竟然带着蜜蜂来。一转念,何不利用这一事来启发学生作文呢?于是我叫那位学生把蜜蜂拿出来,他把两只小蜜蜂装在一个很精致的透明的小盒子里,全班立即对放在讲台上的那两只蜜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趁热打铁:“这位同学真聪明,知道我们今天要写作文,就带了两只可爱的蜜蜂让大家观察······”还没等我说完,全班就哄堂大笑,只有他脸红低下头,于是我接着说:“现在你们就围绕蜜蜂来写,可以写它的样子特点,也可以写今天因为蜜蜂所发生的事······”同学因为刚才现场体验到偶发事件的情景,心里非常激动,一些同学还兴致勃勃地到讲台上去观察蜜蜂,不一会儿就埋头刷刷的写起来。下课时,一位同学跑上来对我说:“老师,我们写完了,应该把蜜蜂放了。”我听了心里激动不已,表扬了他,转而对全班同学说:“刚才梅梅同学说应该把蜜蜂放了,你们说好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蜜蜂虽小,但是它很勤劳,整天忙着采花蜜,为我们人类做贡献······”学生们高举着小手争着要回答,接着他们把自己的作文一一念出来。看来,一些同学已经懂得如何进行选材做问了。
三、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开阔视野,体验生活习作乐趣
我们周围的世界丰富多彩,农村生活贴近自然。这里四季更替,草木枯荣,景象万千;这里有小桥流水,田园风光,充满情趣;这里鸡犬相闻,小孩嬉戏其间······他们为孩子创造了广阔的生活空间,提供了很多写作素材。但是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然溜走。所以我认为我们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体验生活,随时随地把观察到的、听到的及其自己的感悟记下来,写成日记,积累生活素材,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如果经常写日记,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日后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