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残疾人职业教育事业是一项光荣和崇高的事业。特殊教育的教师不同于普通的教师,那么技术院校的教师是怎样对残疾学生“传道、授业”的,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将爱无私地洒向每个学生,与学生同在风雨中成长。
关键词:肢残学生;尊重感染;因材施教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的群体,而一部分肢残学生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残疾的,他们心理上并无明显的缺陷。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方面与常人并无明显的区别,只是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不同于正常人的突出特点。近几年来,重视残疾人教育、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已经成为社会的责任和发展需求,更是社会的美德。笔者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多年,根据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归结如下几点:
一、用爱尊重、塑造学生,感染、激励学生
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前提,是传道授业的基础。立足于这个特殊岗位,既是学生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肢残学生一般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爱。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捧出母亲般的关心、爱心和细心,帮助残疾学生。只有以真挚的爱理解、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才能营造学生和谐成长的空间。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学会与人交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去激励学生。
笔者刚接触这群孩子时很不适应,当然学生也是如此,师生之间没有一点默契,但是从他们的表情来看,都想在教师面前留下美好的印象。在相互交谈中,发现有几个学生自理能力稍微差点,笔者就帮他们整整衣服,梳一下凌乱的头发,系系扣子、鞋带,在轮椅后面推他们一段路程。教师这样在行动上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其他自理能力好点的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时间久了,他们也会前来帮助,在无形中教育学生互帮互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二、因材、因人施教
1.因材施教
在对肢残学生进行教育时,我们通常坚持“有针对性”的教育原则。所谓针对性就是正面诱导,因人施教,大力扶植弱智儿童的思想、品质、特长等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弱智儿童发扬长处,继而去战胜自身的消极因素。任何好的教育教学方法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在实践基础上,同时顾及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认识活动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性格、习惯,采取相应的个别教育教学措施,才能使所有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是有效的教育。
2.因人施教
重视残疾人教育,提高残疾人的技能水平,从而使他们平等的参与社会,因此,特殊岗位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及认知规律,采用因材施教的同时,更注重因人施教。由于每位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和肢残情况不一样,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不能是同一个标准,这时应充分地去了解、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就多媒体机房教学的Photoshop这门课程来说,大体上有这么几种情况:
(1)上肢健全,头脑比较灵活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好,接受新鲜事物较强,基本上能够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来完成教学。
(2)特殊学生,因人施教。亮是一名高中生,由于后天原因失去了大部分左上肢,这样在上机实践操作时,有时候快捷键他没法使用,这时只能教给他用鼠标操作的方法。而峰则刚好是右肢有残,那么教给他用快捷键的操作就多一点。凯因为小儿麻痹后遗症,上肢在协调方面有些慢,但是每次讲授的案例步骤他都会,这种情况只能是让他练习的时候认真、仔细,因为别的同学做两遍、三遍,他可能只做一遍,要保证质量。案例复杂点的,每次让他口头表述,教师来替他演示。
特殊教育,其教育和培养的对象是残疾学生,对他们来说,不仅肢体上有残疾,心理上或多或少的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学习的要求十分迫切。关心爱护残疾人、热心残疾人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对于提升残疾人的自身认同和社会认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任园.技工院校中肢体残疾学生的心理分析[J].考试周刊,2011,54.
[2]范丽萍.中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J].池州师专学报,2004,8.
[3]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肢残学生;尊重感染;因材施教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的群体,而一部分肢残学生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残疾的,他们心理上并无明显的缺陷。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方面与常人并无明显的区别,只是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不同于正常人的突出特点。近几年来,重视残疾人教育、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已经成为社会的责任和发展需求,更是社会的美德。笔者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多年,根据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归结如下几点:
一、用爱尊重、塑造学生,感染、激励学生
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前提,是传道授业的基础。立足于这个特殊岗位,既是学生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肢残学生一般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爱。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捧出母亲般的关心、爱心和细心,帮助残疾学生。只有以真挚的爱理解、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才能营造学生和谐成长的空间。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学会与人交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去激励学生。
笔者刚接触这群孩子时很不适应,当然学生也是如此,师生之间没有一点默契,但是从他们的表情来看,都想在教师面前留下美好的印象。在相互交谈中,发现有几个学生自理能力稍微差点,笔者就帮他们整整衣服,梳一下凌乱的头发,系系扣子、鞋带,在轮椅后面推他们一段路程。教师这样在行动上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其他自理能力好点的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时间久了,他们也会前来帮助,在无形中教育学生互帮互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二、因材、因人施教
1.因材施教
在对肢残学生进行教育时,我们通常坚持“有针对性”的教育原则。所谓针对性就是正面诱导,因人施教,大力扶植弱智儿童的思想、品质、特长等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弱智儿童发扬长处,继而去战胜自身的消极因素。任何好的教育教学方法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在实践基础上,同时顾及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认识活动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性格、习惯,采取相应的个别教育教学措施,才能使所有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是有效的教育。
2.因人施教
重视残疾人教育,提高残疾人的技能水平,从而使他们平等的参与社会,因此,特殊岗位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及认知规律,采用因材施教的同时,更注重因人施教。由于每位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和肢残情况不一样,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不能是同一个标准,这时应充分地去了解、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就多媒体机房教学的Photoshop这门课程来说,大体上有这么几种情况:
(1)上肢健全,头脑比较灵活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好,接受新鲜事物较强,基本上能够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来完成教学。
(2)特殊学生,因人施教。亮是一名高中生,由于后天原因失去了大部分左上肢,这样在上机实践操作时,有时候快捷键他没法使用,这时只能教给他用鼠标操作的方法。而峰则刚好是右肢有残,那么教给他用快捷键的操作就多一点。凯因为小儿麻痹后遗症,上肢在协调方面有些慢,但是每次讲授的案例步骤他都会,这种情况只能是让他练习的时候认真、仔细,因为别的同学做两遍、三遍,他可能只做一遍,要保证质量。案例复杂点的,每次让他口头表述,教师来替他演示。
特殊教育,其教育和培养的对象是残疾学生,对他们来说,不仅肢体上有残疾,心理上或多或少的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学习的要求十分迫切。关心爱护残疾人、热心残疾人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对于提升残疾人的自身认同和社会认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任园.技工院校中肢体残疾学生的心理分析[J].考试周刊,2011,54.
[2]范丽萍.中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J].池州师专学报,2004,8.
[3]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