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1
摘 要 当今社会物质资源得到极大的满足,孩子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加之独生子女多,生活顺水顺舟,很少受到打击,致使孩子缺乏抗挫能力。体育教学是集身体和心理于一体的活动,在学生抗挫教育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磨练学生的意志、教会学生摆正心态、学会包容等提高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策略,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抗挫教育提高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体育 体育教学 抗挫教育
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多,孩子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在精心的呵护下成长,成长过程中充斥着长辈的溺爱,事事迁就,有问题包办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体验到的基本都是成功,而且多是在长辈的帮助所轻易获得的,几乎没有感受过失败和挫折的滋味。这种成长环境下,孩子的自我意识强烈,诸事争强好胜,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我行我素,个性十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独立意识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学习成绩、与同学间的相处等需要学生独立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与周围环境产生的摩擦也在不断增加,学习上、生活上犯错在所难免,一旦受到批评或指责,就很容易产生过激反应,或是进行强烈的反击,或是萎靡不振,自责,放弃自己的追求,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为,在遇到一些难以完成的体育项目时,借故逃避课程;在团队比赛失败时,指责裁判的不公,或是将责任推卸给队友,而被受指责的学生则情绪低落,自信心受挫;在多次尝试都失败后,怕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焦躁不安,对自己丧失信心,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抗挫教育策略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拥有自信是对学生实施抗挫教育的前提,对于任何事情首先得有自信去做,之后才能知道自己能否做好,并通过努力是改进。在自信心培养上,一是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些榜样,例如在乒乓球运动项目上,邓亚萍的身体条件并不是很有利,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能拿到世界冠军,通过这些现实中活生生的榜样,激发学生用于面对挫折的信心;二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这种成功时不是学生能够轻而易举的能达到的,也不是学生无法企及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都可以达到的。教师可以适当的调整教学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设置的标准稍高,对于身体条件较差的学生则要适当的降低教学标准,这样学生在训练中都有一个合适的目标,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努力的成果,增强自信心。
(二)磨练学生的意志
主要利用体育课程的先天优势,选择一些能够锻炼学生耐力的项目,在身体上施加一定的压力,例如长跑,这个项目很容易给学生带来恐惧感,现在多数学校和家长对学生文化课的成绩交重视,往往忽视学生身体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下滑,而类似长跑这些能够体现平时体育锻炼积累的项目恰恰是学生的薄弱环节。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但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耐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当然,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痛苦感,产生退出的念头,这些都是正常的。首先,教师在活动的前向学生讲解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会出现的“极点”现象,让学生事前对所参与的活动有一个心理准备;其次,当在长跑中产生心跳较快、呼吸急促,这正是锻炼学生意志的极好机会,这时应该从精神上给予鼓励,坚持一会,再坚持一会,直至学生跑完全程。学生在完成全程后,给予及时的表扬,并趁热讲解人生的道理,没有人能简简单单成功,但是只要经过努力就会有希望。
(三)教会学生摆正心态、学会包容
每个学生个体的特点各不相同,力量也是有限的,牵强的让学生完成一些困难的事情,只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更大的打击。所以,学生不能轻言放弃,但也不能自不量力,对自己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应该坚持,对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情,应该学会放弃。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在不失时机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水平,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真实的评价,在参加类似体育比赛之类的活动时,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对预期结果有一个心理准备,这样在结果公布后,不至于出现因对自己的评估不准而出现或是骄傲自满,或深受打击的情况,容易活动较好的情绪体验。
另外,要学会包容和互助,这个在团体比赛项目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例如在篮球比赛中输球,这可能是因为其中某个队员的失利而导致,而且某些平时表现突出,争强好胜的学生会因此而产生挫败感,进行埋怨和攻击。这时应该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团体比赛中,每个队员都会发挥自身的作用,比赛的胜利,需要的团队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一个好的队员不仅仅是完成自身的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在做好自己分内事情的同时能够帮助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学会包容,相互帮助,相互鼓励。
二、结论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缺乏受挫的机会,一旦发生不顺的事情,就容易产生挫败感,萎靡不振,甚至走极端。而当今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生活节奏也在较快,竞争不断加剧,遭受挫折在所难免,所以从小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为迎接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挑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从文.体育教学中的成功、快乐、挫折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0).
[2] 包良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J].贵州教育.2009(15).
[3] 漆俊华.“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和思考[J].才智.2009(20).
[4] 王义武.论体育教学中挫折教育的作用及实施[J].大众商务.2009(12).
[5] 马金凤.对幼儿成长阶段实施挫折教育的几点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8(05).
摘 要 当今社会物质资源得到极大的满足,孩子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加之独生子女多,生活顺水顺舟,很少受到打击,致使孩子缺乏抗挫能力。体育教学是集身体和心理于一体的活动,在学生抗挫教育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磨练学生的意志、教会学生摆正心态、学会包容等提高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策略,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抗挫教育提高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体育 体育教学 抗挫教育
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多,孩子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在精心的呵护下成长,成长过程中充斥着长辈的溺爱,事事迁就,有问题包办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体验到的基本都是成功,而且多是在长辈的帮助所轻易获得的,几乎没有感受过失败和挫折的滋味。这种成长环境下,孩子的自我意识强烈,诸事争强好胜,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我行我素,个性十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独立意识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学习成绩、与同学间的相处等需要学生独立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与周围环境产生的摩擦也在不断增加,学习上、生活上犯错在所难免,一旦受到批评或指责,就很容易产生过激反应,或是进行强烈的反击,或是萎靡不振,自责,放弃自己的追求,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为,在遇到一些难以完成的体育项目时,借故逃避课程;在团队比赛失败时,指责裁判的不公,或是将责任推卸给队友,而被受指责的学生则情绪低落,自信心受挫;在多次尝试都失败后,怕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焦躁不安,对自己丧失信心,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抗挫教育策略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拥有自信是对学生实施抗挫教育的前提,对于任何事情首先得有自信去做,之后才能知道自己能否做好,并通过努力是改进。在自信心培养上,一是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些榜样,例如在乒乓球运动项目上,邓亚萍的身体条件并不是很有利,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能拿到世界冠军,通过这些现实中活生生的榜样,激发学生用于面对挫折的信心;二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这种成功时不是学生能够轻而易举的能达到的,也不是学生无法企及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都可以达到的。教师可以适当的调整教学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设置的标准稍高,对于身体条件较差的学生则要适当的降低教学标准,这样学生在训练中都有一个合适的目标,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努力的成果,增强自信心。
(二)磨练学生的意志
主要利用体育课程的先天优势,选择一些能够锻炼学生耐力的项目,在身体上施加一定的压力,例如长跑,这个项目很容易给学生带来恐惧感,现在多数学校和家长对学生文化课的成绩交重视,往往忽视学生身体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下滑,而类似长跑这些能够体现平时体育锻炼积累的项目恰恰是学生的薄弱环节。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但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耐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当然,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痛苦感,产生退出的念头,这些都是正常的。首先,教师在活动的前向学生讲解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会出现的“极点”现象,让学生事前对所参与的活动有一个心理准备;其次,当在长跑中产生心跳较快、呼吸急促,这正是锻炼学生意志的极好机会,这时应该从精神上给予鼓励,坚持一会,再坚持一会,直至学生跑完全程。学生在完成全程后,给予及时的表扬,并趁热讲解人生的道理,没有人能简简单单成功,但是只要经过努力就会有希望。
(三)教会学生摆正心态、学会包容
每个学生个体的特点各不相同,力量也是有限的,牵强的让学生完成一些困难的事情,只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更大的打击。所以,学生不能轻言放弃,但也不能自不量力,对自己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应该坚持,对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情,应该学会放弃。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在不失时机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水平,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真实的评价,在参加类似体育比赛之类的活动时,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对预期结果有一个心理准备,这样在结果公布后,不至于出现因对自己的评估不准而出现或是骄傲自满,或深受打击的情况,容易活动较好的情绪体验。
另外,要学会包容和互助,这个在团体比赛项目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例如在篮球比赛中输球,这可能是因为其中某个队员的失利而导致,而且某些平时表现突出,争强好胜的学生会因此而产生挫败感,进行埋怨和攻击。这时应该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团体比赛中,每个队员都会发挥自身的作用,比赛的胜利,需要的团队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一个好的队员不仅仅是完成自身的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在做好自己分内事情的同时能够帮助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学会包容,相互帮助,相互鼓励。
二、结论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缺乏受挫的机会,一旦发生不顺的事情,就容易产生挫败感,萎靡不振,甚至走极端。而当今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生活节奏也在较快,竞争不断加剧,遭受挫折在所难免,所以从小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为迎接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挑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从文.体育教学中的成功、快乐、挫折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0).
[2] 包良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J].贵州教育.2009(15).
[3] 漆俊华.“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和思考[J].才智.2009(20).
[4] 王义武.论体育教学中挫折教育的作用及实施[J].大众商务.2009(12).
[5] 马金凤.对幼儿成长阶段实施挫折教育的几点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