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之一,历经千年历史,成为国人的经典艺术。本文以题画诗与花鸟画为研究对象,重要总结出中国花鸟画题画诗的抒情言志、审美功能、警世讽俗和愉悦性情等意象功能。
【关键词】:花鸟画;画题画诗;意象;功能性
一、抒情言志
徐悲鸿《风雨鸡鸣》画左上题: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题诗取自《诗经》中的《风雨》篇而另有寓意。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 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画中立于峻峭巨石上的一只红冠似火的大白雄鸡,挺胸昂首望 天长鸣;石旁象征民族气节的墨竹丛生;背景为“风雨如晦”的漫漫长空。画家借 “风雨鸡鸣”的诗意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结晶,可以慰藉人们的心灵,补充内心的空白、净化人们 的灵魂、平衡人们的心理,从而起到澡雪精神的作用。徐渭强调要在“无声诗里颂千秋”,在题画诗中也是一样的,一生穷困潦倒,学 富五车但不得志的徐渭,见奸人当道,朝政日趋腐败,自己一介穷书生,无能无力, 只能借书画来抒发情怀。其题画诗任情而发,随性率真,直抒胸臆。题画鹦鹉诗:“我亦 狂涂竹,翻飞水墨梢;不能将石绿,细写鹦鹉毛。”表示不愿鹦鹉学舌,去作一个順 应时势的文人。徐渭的题画诗能运用花鸟来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了其愤世嫉俗,忧 国忧民的情怀。 徐渭一生傲骨铮铮,狂放不羁,不畏权贵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他的题画诗和 花鸟画作品意象中都表现得很充分。
二、审美功能
题画诗意象是“意”、“象”的统一体,“题画诗”是诗情和画意相互融合的艺术 结晶。横跨于诗画之间,以诗再现画境,进而丰富画面,其意象除了具有诗歌创作 一般的共性以外,其意象审美与作品审美意象相互映发,在丰富了画意的同时也提 升了整个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揭侯斯题《画鸭》诗:“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画面小鸭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春雏”写春天的小鸭渐渐长大,“茸茸”本指草木 丛生貌,这里借指小鸭初生之绒毛。前两句意指刚孵出小鸭渐渐长大,后两句写小 鸭柔细之毛虽未退,就懂得“鸭鸭”地呼唤自己的名字。用很精炼的文字描绘出画 中栩栩如生的形象,诗中可爱的小鸭,能引起人们的美感。
元代陶宗仪《题落花游鱼》:“蒲抽翡翠茸茸,花落腻脂片片;晓来戏唼游鱼, 雨霁绿波如连练。”诗中前两句点“落花”,以翡翠之蒲相衬。“蒲”,即香蒲。“腻脂” 即胭脂,这里指红色的花。后两旬点“游鱼”充满生机。“唼”水鸟或鱼类吞食,象 声词。通过这首诗我们似乎感受到春天的和煦阳光,吸到雨后的清新空气。明代王谷祥画《玉兰花》,一枝折枝玉兰花居于画面的正中位置,以浓墨画其枝 干,淡墨勾勒花瓣,花分三组,形态各异,或含苞待放,或己绽放。白题《玉兰花》: “皎皎玉兰花,不受缁尘垢;莫漫比辛夷,白贲谁能偶。”王谷祥开门见山直入主 题,言玉兰花洁白不受风尘玷污,接着对其雅洁盛美,用辛夷来衬托玉兰之美,辛夷 与玉兰很相像,其色紫、白,香气馥郁。好友文嘉在王谷祥的诗旁又题《玉兰花》:“色与 玉同洁,香将兰共芳;宁知塥树上,别有白云状。"诗人对画中的玉兰花从色泽到香 气进行论述,好像在做文字游戏,把“玉兰”二字拆开,先写玉兰的颜色与“玉” 同洁,再写玉兰的香与“兰”共芳。最后“白云妆”也是对玉兰之洁的盛赞,画面 玉兰虽不着一色,但通过詩人笔下描写的玉兰意象,更增添了白玉兰花的风韵。
三、警世讽俗
花鸟画题画诗中,诗人结合画面,利用动植物所特有的生理和生活习性,来为 其意象的目的服务。除了其抒情价值、审美价值、愉悦性情外,还可以让人们得到 教益和启迪,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知存乎借鉴者 图画也。”是说绘画有劝诫、和警世的艺术功能,如宋代朱熹题诗《墨梅图》:“梦里 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写到画中色彩 黑白单调的墨梅,即使是格调高,如今也没人请教。诗人通过描写墨梅的高洁形象, 以鞭打世间赶时髦的行径。如果没有画面的题诗,单从画来看,这种功能并不明显, 而借助题画诗警世讽俗的功能就明白地显示出来。 清代李觯,康熙时举人,两次会试落第,家产荡尽,作了宫廷画家,又因画风 放逸罢免。由于他遭遇坎坷,性情孤傲不羁,常反映仕途失意和“孤芳自赏”,此诗 反映了作者的这种心情。李解自题《秋柳雄鸡图》:“凉叶飘萧处士林,霜华不畏早 寒侵;画鸡欲画鸡JDN,唤起人间为善心。”前两句先写隐居者居住的园林随风飘荡 着深秋的枯叶,秋菊毫不畏惧清晨寒霜的侵袭。后两句笔锋一转说出作画的目的, 我画鸡就是要画雄鸡的啼鸣,用它来呼唤人间正义和善良的心。画面收到诗画相映 的效果。题画诗申补画意,表达画家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岁寒三友图》是明代画家唐寅的作品, 画家自题:“松梅与竹称三友,霜雪苍然贯岁寒。只恐人情易番复,故教写入画图看。” 作者开始并没从正面介绍画面的形象美和画境的清幽美,而是把三友的自然审美观 念导入。“松梅与竹称三友,霜雪苍然贯岁寒”前两旬,比物以德,赋予松、竹、梅 品德美。三友之说最早见于宋代,南宋时代,文学艺术家在前代文人的形象创造基 础上,才真正明确地将他们组合成艺术群像,写入诗词,画入画中。以岁寒象征人 世的磨难和困境。赋予这个审美群像以人的品格之美。
四、愉悦性情
绘画有愉悦性情的艺术功能。陆游题画《薄荷》扇面诗:“薄荷花开蝶翅翻,风 枝露叶弄秋妍;自怜不及狸奴黠,烂醉篱边不用钱。”“狸奴”是指狸猫。“黠”聪慧 的意思。陆游叹息自己不如烂醉篱边的猫聪慧,也透露了诗人的诙谐幽默乐观。可 138 万方数据 第六章古代花鸟画题画诗的意象 以看出题画诗有以花竹禽鸟来怡情的一面。明代沈周画《古松图》,画面一直一弯两株参天老松,在画的右下方有一首题诗:“堂下有松树,参云数百年;种松人未老,长作地行仙。”画家告诉观众,画上这棵 老松,虽然有上百年,但种植松树的人现在依然没老。因为松树在中国是长寿、长 青的象征,作者这里表达了种松树的人比松树还长寿。 吴昌硕题画:“缶庐长物唯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卖字年来生计拙,商量 改作水仙盆。”“缶庐”是吴昌硕的别号,此诗的前面有小序大意是缶庐藏有汉魏古 砖几块,把它作成砚台,天寒地冻,砚台也不能用,孩子们在砚池里种上水仙,看 上去就像一幅画,于是作者就把它画出。“缶庐长物唯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前两句是说他收藏了块古砚台,刻在砚上秦汉早期的隶书,清楚写着“宜子孙”。“卖 字年来生计拙,商量改作水仙盆”近年来卖字画生意不好,因此孩子就在里面种上 水仙,可以看出画家的乐观的精神。 花鸟画题画诗中诗人以画为参照,自由地寻找、提取、化合意象,自由地创造 意境、表达情感,自由地选择艺术语言来表达意象。在实现精神创造自由的同时也 有愉悦性情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潘运告主编.宋人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2】潘运告编著.元代书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关键词】:花鸟画;画题画诗;意象;功能性
一、抒情言志
徐悲鸿《风雨鸡鸣》画左上题: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题诗取自《诗经》中的《风雨》篇而另有寓意。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 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画中立于峻峭巨石上的一只红冠似火的大白雄鸡,挺胸昂首望 天长鸣;石旁象征民族气节的墨竹丛生;背景为“风雨如晦”的漫漫长空。画家借 “风雨鸡鸣”的诗意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结晶,可以慰藉人们的心灵,补充内心的空白、净化人们 的灵魂、平衡人们的心理,从而起到澡雪精神的作用。徐渭强调要在“无声诗里颂千秋”,在题画诗中也是一样的,一生穷困潦倒,学 富五车但不得志的徐渭,见奸人当道,朝政日趋腐败,自己一介穷书生,无能无力, 只能借书画来抒发情怀。其题画诗任情而发,随性率真,直抒胸臆。题画鹦鹉诗:“我亦 狂涂竹,翻飞水墨梢;不能将石绿,细写鹦鹉毛。”表示不愿鹦鹉学舌,去作一个順 应时势的文人。徐渭的题画诗能运用花鸟来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了其愤世嫉俗,忧 国忧民的情怀。 徐渭一生傲骨铮铮,狂放不羁,不畏权贵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他的题画诗和 花鸟画作品意象中都表现得很充分。
二、审美功能
题画诗意象是“意”、“象”的统一体,“题画诗”是诗情和画意相互融合的艺术 结晶。横跨于诗画之间,以诗再现画境,进而丰富画面,其意象除了具有诗歌创作 一般的共性以外,其意象审美与作品审美意象相互映发,在丰富了画意的同时也提 升了整个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揭侯斯题《画鸭》诗:“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画面小鸭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春雏”写春天的小鸭渐渐长大,“茸茸”本指草木 丛生貌,这里借指小鸭初生之绒毛。前两句意指刚孵出小鸭渐渐长大,后两句写小 鸭柔细之毛虽未退,就懂得“鸭鸭”地呼唤自己的名字。用很精炼的文字描绘出画 中栩栩如生的形象,诗中可爱的小鸭,能引起人们的美感。
元代陶宗仪《题落花游鱼》:“蒲抽翡翠茸茸,花落腻脂片片;晓来戏唼游鱼, 雨霁绿波如连练。”诗中前两句点“落花”,以翡翠之蒲相衬。“蒲”,即香蒲。“腻脂” 即胭脂,这里指红色的花。后两旬点“游鱼”充满生机。“唼”水鸟或鱼类吞食,象 声词。通过这首诗我们似乎感受到春天的和煦阳光,吸到雨后的清新空气。明代王谷祥画《玉兰花》,一枝折枝玉兰花居于画面的正中位置,以浓墨画其枝 干,淡墨勾勒花瓣,花分三组,形态各异,或含苞待放,或己绽放。白题《玉兰花》: “皎皎玉兰花,不受缁尘垢;莫漫比辛夷,白贲谁能偶。”王谷祥开门见山直入主 题,言玉兰花洁白不受风尘玷污,接着对其雅洁盛美,用辛夷来衬托玉兰之美,辛夷 与玉兰很相像,其色紫、白,香气馥郁。好友文嘉在王谷祥的诗旁又题《玉兰花》:“色与 玉同洁,香将兰共芳;宁知塥树上,别有白云状。"诗人对画中的玉兰花从色泽到香 气进行论述,好像在做文字游戏,把“玉兰”二字拆开,先写玉兰的颜色与“玉” 同洁,再写玉兰的香与“兰”共芳。最后“白云妆”也是对玉兰之洁的盛赞,画面 玉兰虽不着一色,但通过詩人笔下描写的玉兰意象,更增添了白玉兰花的风韵。
三、警世讽俗
花鸟画题画诗中,诗人结合画面,利用动植物所特有的生理和生活习性,来为 其意象的目的服务。除了其抒情价值、审美价值、愉悦性情外,还可以让人们得到 教益和启迪,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知存乎借鉴者 图画也。”是说绘画有劝诫、和警世的艺术功能,如宋代朱熹题诗《墨梅图》:“梦里 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写到画中色彩 黑白单调的墨梅,即使是格调高,如今也没人请教。诗人通过描写墨梅的高洁形象, 以鞭打世间赶时髦的行径。如果没有画面的题诗,单从画来看,这种功能并不明显, 而借助题画诗警世讽俗的功能就明白地显示出来。 清代李觯,康熙时举人,两次会试落第,家产荡尽,作了宫廷画家,又因画风 放逸罢免。由于他遭遇坎坷,性情孤傲不羁,常反映仕途失意和“孤芳自赏”,此诗 反映了作者的这种心情。李解自题《秋柳雄鸡图》:“凉叶飘萧处士林,霜华不畏早 寒侵;画鸡欲画鸡JDN,唤起人间为善心。”前两句先写隐居者居住的园林随风飘荡 着深秋的枯叶,秋菊毫不畏惧清晨寒霜的侵袭。后两句笔锋一转说出作画的目的, 我画鸡就是要画雄鸡的啼鸣,用它来呼唤人间正义和善良的心。画面收到诗画相映 的效果。题画诗申补画意,表达画家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岁寒三友图》是明代画家唐寅的作品, 画家自题:“松梅与竹称三友,霜雪苍然贯岁寒。只恐人情易番复,故教写入画图看。” 作者开始并没从正面介绍画面的形象美和画境的清幽美,而是把三友的自然审美观 念导入。“松梅与竹称三友,霜雪苍然贯岁寒”前两旬,比物以德,赋予松、竹、梅 品德美。三友之说最早见于宋代,南宋时代,文学艺术家在前代文人的形象创造基 础上,才真正明确地将他们组合成艺术群像,写入诗词,画入画中。以岁寒象征人 世的磨难和困境。赋予这个审美群像以人的品格之美。
四、愉悦性情
绘画有愉悦性情的艺术功能。陆游题画《薄荷》扇面诗:“薄荷花开蝶翅翻,风 枝露叶弄秋妍;自怜不及狸奴黠,烂醉篱边不用钱。”“狸奴”是指狸猫。“黠”聪慧 的意思。陆游叹息自己不如烂醉篱边的猫聪慧,也透露了诗人的诙谐幽默乐观。可 138 万方数据 第六章古代花鸟画题画诗的意象 以看出题画诗有以花竹禽鸟来怡情的一面。明代沈周画《古松图》,画面一直一弯两株参天老松,在画的右下方有一首题诗:“堂下有松树,参云数百年;种松人未老,长作地行仙。”画家告诉观众,画上这棵 老松,虽然有上百年,但种植松树的人现在依然没老。因为松树在中国是长寿、长 青的象征,作者这里表达了种松树的人比松树还长寿。 吴昌硕题画:“缶庐长物唯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卖字年来生计拙,商量 改作水仙盆。”“缶庐”是吴昌硕的别号,此诗的前面有小序大意是缶庐藏有汉魏古 砖几块,把它作成砚台,天寒地冻,砚台也不能用,孩子们在砚池里种上水仙,看 上去就像一幅画,于是作者就把它画出。“缶庐长物唯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前两句是说他收藏了块古砚台,刻在砚上秦汉早期的隶书,清楚写着“宜子孙”。“卖 字年来生计拙,商量改作水仙盆”近年来卖字画生意不好,因此孩子就在里面种上 水仙,可以看出画家的乐观的精神。 花鸟画题画诗中诗人以画为参照,自由地寻找、提取、化合意象,自由地创造 意境、表达情感,自由地选择艺术语言来表达意象。在实现精神创造自由的同时也 有愉悦性情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潘运告主编.宋人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2】潘运告编著.元代书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