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皮移植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yz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大面积深度烧伤微粒皮移植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了解手术全过程,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积极主动密切配合,熟悉手术关键步骤,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结果:17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创面一期覆盖率达80%以上,通过二期修复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微粒皮移植术的手术配合,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微粒皮移植;手术配合
  
   大面积烧伤的患者皮源紧张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将自体皮片分割成微粒,皮片的扩展面积可增加14~18倍[1]。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已为1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行微粒皮移植手术,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9岁。烧伤面积最大92%,最小58%,Ⅲ度最大90%,最小30%,其中10例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
  2手术配合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手术前1 d常规访视患者,参加术前讨论,介绍手术室环境、设备、术式和安全性,作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2.1.2器械及手术间准备室温调至22~25℃,湿度50%~60%,除常规器械外另备电动取皮机及滚轴式取皮刀,单极电刀1至两台。
  2.2巡回护士配合
  2.2.1患者进手术间后,再次核对姓名、年龄等无误后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因表浅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烧伤最好是股静脉或颈内静脉,或选用多腔静脉导管,在1根导管上有2~3个内腔提供互不干扰的通道;不仅可以快速补液,还可以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为患者补液提供可靠的数据。密切观察术中出血量及切削痂面积。[1]
  2.2.2注意保暖术中避免低体温给病人带来的损伤。保持手术室室温在25°C以上,手术即将结束时将室温调至30°C,可减少患者氧耗;将输入液体加温至40°C;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使用电热毯,或用红外线灯照射;非手术部位注意保暖,避免暴露。本组出现体温过低13例,均为四肢切削痂患者,经采取上述护理措施后,患者体温升至36.5~37°C。
  2.2.3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全身创面均为手术区,各种监护措施均受影响,特别俯卧位时,注意观察眼睛是否受压,气管插管是否通畅,BP及血氧饱合度变化,四肢切削痂时注意止血带放松时间,一般结扎止血时间不超过1 h,以免缺血时间过长造成肢体缺血、缺氧、麻痹等不良反应。但也要提醒手术医生避免同时放松各个肢体的止血带,以免造成有效循环血量的骤减[3]。
  2.3器械护士的配合
  2.3.1切削痂后应彻底清洗手术创面。先用1∶2 000洗必泰溶液清洗,然后用28~32℃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三遍,以保证植皮前创面的清洁。将已复温的异体皮均应放入1∶2 000洗必泰溶液中浸泡15 min,然后用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三次。另一方面,植皮前,生物敷料上也应每隔2~3 cm开窗打洞(直径不大于1cm),以保持引流通畅,避免皮下淤血。并用小皮针1#丝线将数块异体皮拼接成大张,放入抗生素水中待用。
  2.3.2另一组人员用滚轴式取皮刀根据烧伤的深度采取削痂或切痂。待烧伤创面削完后,用肾上腺素盐水或抑肽酶盐水纱布止血或电凝止血。术中器械护士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操作。供区取皮刀与切削痂的器械和滚轴刀不能混用,减少因器械混用造成的创面污染,从而提高植皮成活率。
  2.3.3根据供皮区的部位,将其制成微粒皮浆,将异体皮摊开,真皮面向上,将微粒皮浆直接均匀涂抹于异体皮上,递组织钳数把将异体皮提起,递尖刀戳5 mm左右的引流孔,巡回护士将贝复济均匀喷洒于创面[2],将制好的异体皮沿一侧肢体纵轴方向缝合于创面并固定。
  3结果
  17例烧伤患者,经手术治疗,住院36~121 d,伤后48~72 h行切痂植皮。一期覆盖率达80%,通过二期修复均痊愈出院。
  4讨论
  微粒皮移植术是一种利用很少自体皮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创新手术,而面临的烧伤患者病情重,多数合并全身感染、休克、酸中毒等,且手术范围广,出血多,让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与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息息相关。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了解手术过程,熟悉手术中的各个环节,注意手术关键步骤,病情的稳定均可影响微粒皮的融合、创面封闭及愈合。要求手术室每个护士均做到: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主动默契配合手术,合理及时供给所需一切物品,从而达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展芳,周强,潘乐等.休克期削痂加复合植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中国基层医药,2008,11(12):1437.
  [2]彭毅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的新途径.中华烧伤杂志,2010,19(6):321-322.
  [3]张永生,刘旭盛,王逸涛.微粒皮移植手术方法的改进及临产应用.中华烧伤杂志,2009,20(1):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系统回顾32例胎盘早剥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行剖宫产,其中新生儿重度窒息8例,轻度窒息5例,胎死宫中3例,行剖宫取胎术4例。11例经阴道分娩,其中9例阴道顺产,2例抬头吸引助产,出生时新生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窒息。1例未产死亡。结论:做好胎盘早剥病人的临床护理可有效降低孕产妇的并发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  【关键词】胎盘早剥;临床观察;护理   
期刊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简便、安全、暴露好、出血少,既可解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又可行椎间植骨稳定颈椎的特点,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最有效方法。但由于颈前部解剖的复杂和险要,颈脊髓损伤的全身生理、病理改变,科学规范的围术期护理路径对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患者尽快康复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1]。  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年共收治颈椎骨折患者83例(其中有38人伴有脊髓损
期刊
【摘要】由于老年心梗患者多症状不典型,病情复杂、严重、多变、突变、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故病情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本文总结42例老年心梗病人的整体护理体会,有助于临床老年心梗病人护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急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所致心肌坏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AMI在
期刊
【内容摘要】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复杂,由于受神经系统病变引起意识,精神,视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加之住院期间周围环境的突然改变,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患者在住院期间如果发生意外,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添加经济上的负担,同时也容易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干扰医院正常的工作程序,因此神经内科患者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感染;风险     1临床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于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针灸治疗组和西药治疗对照组。针灸治疗组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西药对照组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采用肌注强痛定100mg。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对减少术后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可比性  1.4盲法实施 由于本试验是对肛门病术后具有疼痛症状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治疗的研究,因此不可能对患者和进行
期刊
【摘要】钡盐中毒常因患者误食可溶性钡盐污染的食物而引发,在临床上极少见。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因心跳停搏和呼吸肌麻痹而迅速死亡。为提高临床护士对本病的认识,加强对氯化钡中毒患者的护理,现将我院遇到的37例病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氯化钡中毒: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  1.1病历报道  37例均为男性,年龄19-24岁。食白面馒头1-4个不等,均在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期刊
【摘要】高位截瘫是指颈髓损伤后病人在损伤平面运动、感觉和反射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我科从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高位截瘫患者5例,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0岁~53岁,平均35岁,均为外伤引起,有吸烟史1例,均有不同程度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刺络放血法结合健康教育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骨性膝关节炎病人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并给予健康教育,将治疗前和治疗20d后病人疼痛程度、晨僵、肿胀、日常步行活动能力以及疼痛缓解时间进行分级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法结合健康教育治疗骨性膝关节炎,能够快速缓解病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改善步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2例肺癌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仅5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加强对肺癌患者的整体护理,特别是针对肺部感染的发生原因进行预防措施,可以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肺癌;肺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在结肠造口术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帮助患者正视并参与结肠造口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36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观察,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结肠造口及其并发症的护理、人工肛门袋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的宣教及健康指导。结果 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掌握正确的使用人工肛门袋的方法。结论 认为术前指导患者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术后严密监护造口肠道的血运和排便功能,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