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y_s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简便、安全、暴露好、出血少,既可解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又可行椎间植骨稳定颈椎的特点,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最有效方法。但由于颈前部解剖的复杂和险要,颈脊髓损伤的全身生理、病理改变,科学规范的围术期护理路径对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患者尽快康复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1]。
  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年共收治颈椎骨折患者83例(其中有38人伴有脊髓损伤),采用了颈前路锥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颈椎骨折患者83例,男性56例,女性27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伴有脊髓损伤38例,全瘫20例,不全瘫18例,受伤节段为C3-7,手术时间为伤后1-7d
  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颈椎受伤的大多数会担心是否会造成瘫痪,心理变化非常复杂,流露出过度紧张甚至绝望,我们应耐心细致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食管推移训练:为避免手术中过度牵拉气管和食管时引起的不适而导致不能耐受手术,术前气管推移训练是颈椎前路手术非常重要的术前准备。具体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在皮外插入拟行切口一侧持续向非手术侧牵拉,使气管过中线,每次10-20min,逐渐延长至30min以上。
  2.1.3皮肤准备:颈前路手术一般要取自体髂骨,因此,手术前除颈部切口周围的皮肤常规备皮消毒外,不能忽视骨区的皮肤准备(包括会阴部)。
  2.1.4呼吸功能训练 深呼吸训练对患者非常重要,它可增加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如下:患者平卧,全身肌肉放松,护士双手距离患者胸壁1cm,吸气时要求患者最大努力挺胸,触及护士双手掌心,呼气时口唇缩拢成鱼口状,护士用双手挤压前胸和腹部,抬高膈肌帮助呼出残气,先是8~10次/min,逐渐增加至10~15次/min。
  2.1.5 床上进食训练 患者术后均需绝对卧床休息,且颈部制动,术前如不进行卧床进食训练,术后常使患者感到紧张与不适[2],不仅食欲受到影响,而且有增加发生进食窒息的危险。进行卧床进食训练时要嘱患者取仰卧位,进食速度缓慢,细嚼慢咽,以免引起呛咳,避免进食干燥及粗糙食物,同时应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喂食方法。
  2.1.6术前大小便护理:颈椎骨折患者大多有二便功能障碍,对于小便储留患者实行留置导尿,教会患者定时开放尿管,以防膀胱功能挛缩。大便不畅着,术前应行清洁灌肠,防止术后腹帐。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的护理:术后颈部双侧置沙袋固定限制颈部活动,以防植入骨块的移位或脱落。生命体征稳定后颈部可佩带颈围取半靠卧位或坐位。
  2.2.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的患者,丧失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因此,应严密观察生命体温的变化,严密观察颈部伤口的渗血及伤口引流情况,监测患者呼吸和血氧饱和度,防止颈部血肿压迫气道引发窒息,床头应常规备吸痰器,气管切开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3肺部功能的护理:为防止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进行药物雾化吸入,有助于稀释痰液而排出。待病人稳定后,可指导患者行有效的咳嗽排痰,有效预防肺部感染。
  2.2.4饮食护理:手术初期患者进柔软、低温的半流质饮食,过热的食物可加重颈部伤口出血,过硬的食物在吞咽时也可刺激食管引起不适。
  2.2.5褥疮护理:颈前路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初期为避免翻身引起的切口不适甚至植入骨块的脱落,一般主张术后1-2天以平卧为主,为避免固定的体位诱发褥疮,可让患者卧气垫床,肩胛及臀受压部位垫软枕腾空,积极预防褥疮的发生。
  2.2.6康复训练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提供颈椎即刻稳定性,因此我们在护理时要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尽早进行主动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3]。术后当日即指导患者行双手握拳,伸屈腕肘关节,下肢做股四头肌收缩及关节伸屈活动,随着病情好转,行双上肢扩胸、双下肢抬腿等活动,活动以病人不疲劳为宜。截瘫病人可被动活动四肢并进行向心性按摩。有条件者可在康复科经康复治疗师指导进行康复训练
  3体会
  颈椎骨折多数伴有截瘫,保守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理想。目前采用颈前路锥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直接清除来自脊髓椎管前方的致压物,同时进行锥间植骨融合,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并使患者早期活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在术前加强了心理护理、气管推移、呼吸功能训练,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及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手术的成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贾连顺.现代脊柱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32-602.
  [2]郎云琴,李香琴,卢爱金.颈椎前路术后康复期患者进食窒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987-988.
  [3]庄巧华,徐娟,傅小红.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实用骨科杂志,2007,13(9):575-57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为了探索临床中治疗直肠前突的多种有效方法。方法采用PPH术加选择性挂线引入法为主配合0.75%消痔灵注射液多点注射进行治疗。结果:通过选择性的挂线引入法在PPH术式环切齿线上2-4cm的一段粘膜及粘膜下层的同时充分切除了直肠前突的粘膜及粘膜下层并将断端吻合,再配合0.75%消痔灵注射液造粘连、固定的方法。这使得松弛的直肠前壁增加了张力,消除了囊袋,同时也消除了与直肠前突共存的直肠粘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方法,消除腹水,预防腹水再现,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降低钠盐的摄入,利尿剂的使用,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纠正低白蛋白血症,观察其病情是否改善。结果:综合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肝脏内循环,使肾脏过滤增加,腹水消失。结论:维持血钠平衡,纠正电解质失衡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基础,综合治疗有助于恢复肾脏功能,增强利尿剂的疗效,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出口梗阻型便秘中直肠瓣变异导致直肠内径相对狭窄,运用直肠狭窄挂线扩张术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直肠狭窄挂线扩张术为主进行治疗。结果:由于扩大了直肠的相对内径,降低直肠排便阻力,致排出道通畅,治愈率达到95%以上。结论:运用直肠狭窄挂线扩张术治疗直肠瓣变异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手术简便、创伤小、愈合快、费用低廉,临床易于推广运用。       我科自2005年3月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6例住院患者。结果 本组56例口腔颌面部患者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骨折愈合良好,张口度、面部外形基本正常。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首先抢救生命,在此基础上早期复位、内固定,恢复面部外形及咬颌关系。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骨折;临床分析       颌面部骨折是头面部外伤时常见病之一,对于颌骨骨折的
期刊
高血压是老年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约1亿[1]。目前认为,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均可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产生。如充血性心例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要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并再次基础上给予相对应管理教育及治疗,以达到降压目标,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合并症;治疗  
期刊
【摘要】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妊娠晚期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也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常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处理不当会危及母儿生命.因此及早诊断、恰当处理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多见于经
期刊
【摘要】探讨:急腹症病人行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总结38例急腹症病人行手术治疗的护理全过程。结果:38例病人治愈出院。  【关键词】急腹症;手术治疗;护理       外科急腹症发病率很高,发病急骤,病情复杂,进展较快,有一定的病死率,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急腹症也是急诊常见的急症之一,以持续性或间断性的腹痛为主要症状,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有时会危及生命,应尽早做出明确的诊断,及时给予有效的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小儿腹股沟嵌顿疝106例,分析腹横纹小切口进行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3年无1例复发。结论:经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术,手术效果好,可作为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治疗的常规选择术式。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切口       腹股沟疝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产妇的临床处理方法,及其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产妇120例(观察组),选择同期羊水正常产妇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羊水指数≤5cm的产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系统回顾32例胎盘早剥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行剖宫产,其中新生儿重度窒息8例,轻度窒息5例,胎死宫中3例,行剖宫取胎术4例。11例经阴道分娩,其中9例阴道顺产,2例抬头吸引助产,出生时新生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窒息。1例未产死亡。结论:做好胎盘早剥病人的临床护理可有效降低孕产妇的并发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  【关键词】胎盘早剥;临床观察;护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