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颅内低压并发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附四例报道)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颅内低压(SIH)并发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报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例SIH并发C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文献检索(数据库为PubMed及中国知网、万方,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纳入35例同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4例患者的首发表现均为直立性头痛,其中例1头痛缓解后再发直立性头痛,余3例加重为持续性头痛并癫痫发作;例1为上矢状窦及皮质静脉血栓形成,例3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例2和例4为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26例文献病例描述了头痛特征改变,其中加重为持续性头痛和仍保持直立性头痛者均为12例(46.15%),头痛消失2例(7.69%);最常见的新发症状为癫痫(17例,48.57%)和肢体无力(10例,28.57%)。31例患者(4例收治病例+27例文献病例)记录了治疗后出血变化情况,其中17例行单纯抗凝治疗患者中出血变化发生比例较14例行其他治疗患者明显增高(7/17 vs. 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硬膜外血贴联合抗凝治疗的5例患者均没有出血变化。

结论

SIH并发CVT的头痛特征多样,头痛性质的改变并非可靠的症状标志。SIH病程中若出现痫性发作、肢体无力等新发症状,需警惕CVT的发生。对于SIH并发CVT,应重视SIH的病因治疗和关注抗凝治疗后的出血风险。

其他文献
偏头痛是一种可致残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传统的血管源性学说、皮层扩散性抑制和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说。近年来研究发现卵圆孔未闭(PFO)与偏头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随着心导管介入技术的发展,PFO封堵术被用于治疗偏头痛,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PFO封堵术能够改善偏头痛患者症状,尤其是先兆偏头痛的发作。本文现围绕PFO封堵术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DRG)持续受压(CCD)后DRG中膜联蛋白A2(ANXA2)的表达及分布规律。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0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只)、CCD模型后7 d组(30只)、CCD模型后14 d组(24只)及CCD模型后28 d组(24只)。后3组大鼠采用"U"形棒制备CCD模型。采用机械痛刺激仪和热痛刺激仪测量各组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辐射缩爪反应
“爸爸妈妈骂我……”旁边的小姐姐对着我的小耳朵轻轻地说。你们一定想不到我们正在干吗吧?嗯,我们正在进行有趣的传话游戏。  开始上课了,老师先让我们玩了一个小游戏“绕口令”,接着,就开始“传话之旅”了。瞧!老师正在细说游戏分组和规则。“首先,你们分为两队,一个是快乐队,一个是文拓队。游戏规则:你们每个队各站一排,我把话讲给第一个同学听,第一个同学把我的话传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传给第三个……一直传
本研究集成水稻侧深施肥、水稻专用配方肥、缓释肥、根外追肥等技术,形成水稻全程机械化轻简施肥模式。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该模式对水稻产量、效益、肥料当季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基肥撒施相比,采用插秧施肥一体机侧深施用专用配方肥或缓释肥,水稻全生育期可以减少氮肥用量19%~34%,减少机械作业次数1~4次,水稻产量提高21.7~111.2 kg/亩。因肥料减量及机械施肥减次,水稻生产成本下降27.3~56.4元/亩,净收益增加170.7~496.5元/亩。另外叶面硅肥施用可有效提升水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