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认识过程以外的全部l心理因素的总和。它不直接参与人的认识过程。它包括情感、意志、兴趣等。他们在学生身上形成和表现为学习态度。他不介入学习,他以动机为核心来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进行。本文就情感、意志、兴趣等诸多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略述己见。
  【关键词】化学教学;非智力因素;作用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习成效,不仅需要学生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运作。
  非智力因素在实施新课标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若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磨练学生勇于直面困难不服输的意志.则必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笔者作为一名一线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应用于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新进初三的学生,刚接触“化学”,化学世界那变幻莫测的变化与现象就会深深地吸引他们,他们会对化学中一些看似魔幻的东西或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化学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没有讲什么是化学,怎样学习化学,而是首先充当了一名“魔术师”,我给学生表演了“烧不坏的手帕”、“黑面包”:“水变牛奶”等趣味实验,学生个个看得津津有味。急于知道怎么会这样?我见时机已到。就对他们说:“想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现象、怎样做可以产生如此现象吗?那就请你们和我一起“走进”化学世界吧!这个神奇的“科学王国”会带给你一个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世界。沪教版教材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学生在探究镁的化学性质时.将打磨好的镁带放入食醋中,发现镁带逐渐减少、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学生对产生的气体产生了好奇,纷纷想知道气体的成分是什么?我就适时的鼓励他们大胆的进行探究.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别把观察实验当成看“魔术”而一笑了之,最主要的是要引导他们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身边的生产、生活等事例结合起来,促使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体验。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新课标指出,化学课程应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创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志趣。例如:在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讲述“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介绍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国家,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说明我国的化学工业曾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但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我国的化学工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学习这部分内容后,学生为我国近现代的化学史实而自豪、为我国化学现状而担忧,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之情,纷纷表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把化学学好。
  在讲空气的成分这一节,介绍了英国科学家雷利。他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得的氮气的密度并不相同,两者密度相差0.0064g/L,他没有放过这一细微的差别.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共同研究,发现了一种性质既不活泼的气体…氨气。随后在众多的化学家的协作下,发现了整族的稀有气体元素。通过这段史实,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再适时的号召全体学生学习雷利等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为祖国的强盛、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学习。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坚强意志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教学中若能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刻苦向上的精神,则必能为国家培养出开拓型人才。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树立能力立意的新理念,坚持智能型原则、培养创新型人才。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家庭小实验一探究水垢的成分,分析当地的水的硬度,完成对当地水样、土样的酸碱性测试、参与环境污染的监测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锻炼,在克服困难中提升自身的坚强意志.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不忘化学实验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和谐统一,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引导学生在探究当地雨水的酸碱性时,让学生指出酸雨对人类的危害,并分析当地酸雨的成因,了解酸雨造成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和防护方法.并寻找解决途径。让学生了解到社会发展进步要依靠环境保护的现代观点,并引导学生设计消除环境污染的实验。从我国人口与环境和资源的矛盾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环境和资源与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化学知识的学习。化学素养的提高均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所起的作用,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根据汉语语体的特点,把汉语语块分为书面语语块和口语语块两大类。口语语块和书面语语块的特点不同,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就要有所不同。  [关键词]汉语语块分类;书面语语块;口语语块    一、汉语语块分类    周健(2007)把汉语语块分为三类:(1)词语组合搭配语块。(2)习用短语,包括习惯用语、熟语等,含固定形式和半固定形式。(3)句子中连接成分等类固定结构。亓文
近年来体育中考在中考总分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教师、学生、家长对体育中考也越来越重视。从近几年苏州市的体育中考情况来看,考试项目的难度和标准越来越贴近学生的身体素质,高分比例越来越高,但是我们也不乐观的看到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能获得高分,究其原因大多不是在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上。而是在心理不稳定造成的考试失分。有的学生是在考前的体育学习中出现心理上的负担,影响了学习和训练的质量;有的是在考试过程中
[摘要]一直以来,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在阐明心理适应的涵义及心理适应和心理健康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新生主要的心理适应问题及调适方法,从而为维护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心理适应;心理健康;问题;调适    一、什么是心理适应    心理适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
Structural, Situational and Communicative (SSC) method stresses on situation.
[摘要]作文教学中采用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坚持写日记;扩大阅读量、以仿促写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经常选择热点话题来确立写作话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运用参与感,成功感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集体互批整体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日记;阅读;话题;参与感;成功感;修改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具综合性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由于各种因素,作文对于不
目前,教学新理念在教学思想、评价体制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渐趋成熟,但在课堂细节上如教学过程、方案设计等方面还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模式。本人在教学中发现,如果历史教师能巧用历史资料,创设问题,将所学内容融化在相应的材料中,能起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是史料教学的生命    传统的历史教学,总是习惯将历史结论打包。硬灌给学生,近似于“填鸭式”。这
一、对“快乐教学”的认识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曾经有过太多的迷惘、失落和无奈,接触到“快乐教学”这个课题时,有种茅塞顿开,眼前一亮的感觉,何不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学生快乐起来,让自己快乐起来,让课堂丰满起来。尤其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上面,因其课程的特殊性,应该有着更多的可掌控和可操作性。大家都知道,快乐教学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枯燥乏味为津津有味,变死记硬背为“快乐记忆”。
摘要 群体个体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告诉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和艺术特长的培养;开发农村艺术教育资源,形成地域特色;注重合理评价。通过美术活动课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更全面、更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 地位和作用;本土特色;合理评价    困绕着农村美术课程教学的突出的问题是:教育观念滞后,难以体现农村美术活动课程的特点;没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缺乏对艺术规律的认识;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