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我们的节日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2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饱含美丽传说、传统习俗、时令风景的节日诗词是否让你心心念念;“茱萸为何物”“屠苏酒如何饮”……这些奇奇怪怪的习俗是否引发你的无限好奇;“一起做个风筝,把它放飞蓝天”“七夕夜相约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这些好玩的活动是否让你跃跃欲试?那么,来吧,踏上我们传统节日课程的学习“专列”,开启你的继承之旅、文化之旅、自然之旅、精神之旅。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包蕴着丰富的、重要的课程价值。这些文化,大致可分为精神、行为和物质三个层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系完整。三个层面交互作用,彼此生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有机体,穿越时空,魅力永恒。我的工作室站在学生的立场,从以文化人的角度,关照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整合庞杂的传统节日资源,注入富有时代感和地方特色的新内容,正式出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徜徉于我们的节日》,明晰了“我们的节日”课程的核心要义,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实施的路径与特色。
  “我们的节日”课程以最具影响力的十二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二月二、三月三、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除夕为内容,设计了“华夏文化传承节日、多样习俗守望节日、韵味诗词诵读节日、名家名作感悟节日、笔下生花练写节日、动手动脑体验节日、节日回望与思考”七大版块内容。这七大版块,将传统节日课程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以感知和传承12个节日文化为经线,以训练读写能力为纬线,引入了许多与传统节日息息相关的文化形态,如风俗礼仪、童谣歌曲、饮食文化、天文历法、诗词文章等。在写作训练和动手实践两大版块中,不仅以素材收集、范文欣赏、佳作摘录等方式,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育能力,还以沙龙、诗会、观察、记录等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与培养,促使学生在认识节日、诵读经典、普及民俗常识、欣赏美文、积淀语言和训练写作的过程中,领悟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获得情感、知识、态度等方面的提升,让学生在不断体验中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从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抒发情感、传承文化的能力。
  2017年,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工作室老师,翠华路小学与鄠邑区蒋村镇中心小学的部分学生,在重九之日登上终南山,辞青览胜,插萸远眺;回到课堂,啸咏骋怀,品糕赏菊,共话不朽。这个重阳节给师生留下的不仅是节日的风土习俗、文化形式、精神内涵,更是让师生体味了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人生智慧。
  重阳课程在节日到来的前一周启动,第一版块为知识篇——“江山阅鬓华”。郝老师围绕重阳的历史渊源、神话传说、节物习俗、节日意蕴等15个知识点,梳理形成重阳节日知识题库,借助微信、网站、QQ群等平台予以发布,学生、家长、教师自行学习了解。一周后发布“重阳知多少”节日知识问卷,通过形式多样的节日知识竞答,使学生对重阳知识有了较为完整深入的认识。民俗专家阎建滨解答了孩子们的疑问,解读了节日习俗中所蕴含的社会风尚、深刻寓意和精神追求。随后,何老师围绕节日诗词的意象和诗情这一专题,借助《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采桑子·重阳》《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过故人庄》等四首重阳诗词的学习,让学生体悟节日诗词里色彩明丽、境界开阔的意境和诗人或思念或乐观或旷达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境界。
  第二版块为体验篇——“萸插满头归”。金秋十月爽,九九来登高。这天,部分师生与家长登临终南山,孩子们流连山中,意外发现一株植物上红果累累,绯红欲滴。在老师的启发下使用“朝花夕识”软件初步确定此物为山茱萸,大家又查阅了《本草纲目》,书上记载:“叶如梅,有刺毛。二月开花如杏。四月实如酸枣,赤色。五月采实。”得到核实之后,孩子们异常惊喜,不禁大喊:不知茱萸为何物?今日终得真面目!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细观其形,远望其态,近嗅其味,品尝其实,轻折一枝插于头上,啸歌吟咏:“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第三版块为思辨篇——“山高人为峰”。孩子们登高归来,带着满心的欢喜,满头的茱萸,走入课堂。看着孩子们兴奋不已的样子,吕老师饶有趣味地和大家回顾了重阳节的各种“遇见”和“美好”:“时至重阳,我们经历了紧张激烈的知识竞答,聆听了民俗专家对重阳的解读,登临终南,识萸插,啸歌吟咏。相信此刻,大家对重阳的溯源、习俗、节物、节令食品、相关古诗词等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和体悟。现在,让我们一起将这些认知进行梳理,重阳节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一个个真實的情境、一条条新鲜的信息在学生脑海回荡,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为何重阳节里要插茱萸?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着同学再次查阅茱萸的药性,此刻,茱萸已经化作一种美好愿望进入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师进一步引发学生吃重阳糕的欲望,探究“登高”和“吃糕”所寄寓的节日文化意蕴。于是,节日、植物、文化、健康、历史等系列概念一下子融合在一起具有了生命,重阳节敬老孝亲、追求健康、超越本我的人生智慧和文化内涵便在学生的心中萌芽开来。因此,过节的目的永远不在节日本身,更不是为了吃和穿,而是通过节日挖掘其要义,与我们的先贤、与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世界“对话”。
  “我们的节日”是一门蕴含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彰显着精神家园的课程。春节之喜庆、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七夕之成全、中秋之团圆、重阳之尊老、冬至之期盼、腊八之利生……节日赋予我们力量,节日赐予我们智慧,节日安顿了我们疲惫的身心,节日点亮了我们生活的希望。“我们的节日”课程是纯粹的、个性的、传统的、多彩的,亦是丰富的、和谐的、时代的、厚重的,徜徉于我们的节日课程中,共享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在本篇文章中主要讨论的是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还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能够使小学班主任根据这些应对策略更好地管理班级、教育学生,及时正确地处理和解决好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而且为农村小学班主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工作提出了适当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农村小学班主任;问题;应对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5.1  一、前言  作为一个小学班主任,需要
作为“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西安交大阳光中学充分发掘和利用大秦岭丰富的自然资源,创新开发设计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世界遗产——大秦岭”主题三段式研究性学习,历经10年(2008年至今)的探索和实践,产生了良好的教育与社会效果。  一、课程背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西安交大阳光中学选择“世界遗产——大秦岭”主题三段式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是一种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长远考虑。  秦岭,
期刊
摘要:课后作业,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和深化理论学习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着很大的弊病,深化关于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并积极进行作业改革实践,不仅是新课标形势下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最新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进而提升广大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传统小学数学作业所存在的弊病,阐述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同
摘要:通过对开放办学中的教育体系进行分析和技术研究,可对学校当前远程教育的进展情况及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从技术、内容、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开放办学中远程教育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状态进行有机的联系,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保证远程教育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关键词:远程教育;质量评估;评估指标  中国分类号:G724.82  一、 开放办学教育体系质量评估的主要指标  大多数教育质量的评估指标是
【摘要】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求而开始了它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旅程。技术的不断产生、应用及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与文明的主要动力。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技术的使用者、评价者,也是新技术的创造者。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中生,更是技术发明创造的生力军。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家长
前些年“于丹《论语》心得”火遍大江南北,一时间妇孺皆知,掀起了一场方兴未艾的“《论语》热”。时至今日,对她讲解的内容有许多不同评价,但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于丹老师无疑是成功的。她有一个制胜的法宝,那就是将高深的“圣人之论”用一个个通俗易懂又内涵深远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让人如饮清茶,如啜醇酒,让人真正感受到“道不远人”的魅力。  也许是做班主任的职业习惯,我听于丹老师的讲座时就想:“如果我的班会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