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不设班干部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fei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刚到美国时,还在上小学。头一天放学回来,笔者问她:“同学都认识了吧?班长啥样?”“班长?没班长。”第二年,她跟着我们搬家,转到另一个州上七年级,头一天放学回来便说:“别说班长了,连班都没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居然没有固定的班集体
  美国公立中学基本实行学分制。同时入学的孩子,上的未必是同样的课。每门课程一般又分3种班:“普通班”“快班”和“荣誉班”,校方按成绩分班。这样,每个学生的课程表都独一无二,有几门课,就要跑几间教室:这节课跟这一批同学在A教室上“快班”数学,下节课跟另一批学生去B教室上“荣誉班”社会学,大家都是上课聚首,下课分手。听他们说起同学来,不是说“我们班的张三、李四”,而是说“科学课上的托尼”“英语课上的温迪”……
  没有固定的班集体,班干部也就不存在了。既然如此,中国班干部承担的那些任务,在美国中小学里又由谁来干呢?对这样的疑问,女儿反问一句:“能有什么任务啊?”
  美国中小学的师生比较单纯、松散,老师只负责教自己那门课而已;而且每个班的人数较少,最多也就20个学生,老师大可直接管理,什么发作业、收试卷、组织讨论……都用不着人辅助,更用不着设学生干部这个“夹心层”来上传下达。至于学习秩序,课堂上,根本不要求正襟危坐,不要求鸦雀无声;要的就是自由自在地学习、七嘴八舌地交流,只要不影响他人。真要是学生听课思想开小差、打瞌睡,该反省、该检讨的首先就是老师自己。
  能力来自于社团锻炼
  学生没机会当班干部,会不会没了锻炼领导才能的机会?事实上,培养学生领导能力、公益精神和团队作风的方式,在美国中小学里并不缺乏——这就要靠形形色色的课外组织,其中有本校的组织,也有跨地区、跨学校的组织。
  美国小学中少见学生社团——毕竟年龄太小;但在中学里,各种学生社团五花八门。笔者曾见过女儿详细罗列的清单:成员众多的有科学院、学生自治会、国家荣誉协会、纪念册编辑组、校报、各类杂志、合唱队、乐队、模拟联合国、哲学组等;小社团更是不计其数,美术俱乐部、数学队、爵士乐队、未来老师联合会、反对酒驾联合会、国际俱乐部、社区俱乐部、社会学论坛等;体育社团也不少,除了男女篮球队、橄榄球队,还有完全自发组织的,像长跑队、高尔夫球队、网球队、滑雪队、溜冰队和曲棍球队……“我所有的朋友都在至少两个社团里”,而她本人,参加了至少5个社团。这些社团,多是高年级同学传下来的,完全自愿加入,成员年年更新。社团的领导班子通常都是学生通过竞选,没有老师指定一说。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也可自己创办社团。
  “学生政府”得竞选
  在美国所有的学生社团中,唯一与中国的学生会和班干部有点相似的,只能是学生会,或者叫“学生政府”。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学生活动,小至协调各个俱乐部、社团的项目,大至全校性的舞会、节日游行,再到学校的电台、电视台、报纸,都参与策划组织。理论上,它与各个社团并无隶属关系。各个社团并没有义务一定要听从学生会的号令;但因为学生会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又与校方有更密切的联系渠道,掌握更多资源和人脉,各个社团倒还乐意配合它。
  不用说,想当学生会委员,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竞选。学生会是从下而上的。新学年开学,想当委员的学生就得八仙过海竞选,争取同年级的学生投自己一票。各年级学生会产生后,又在全校范围竞选一次,全校学生再投一次票,得票最高的,就成为校学生会会长,秘书、司库等其他职位也顺序产生。学期内要搞什么活动,都由这个班子定下蓝图,再去跟校长、学生顾问谈判、协调,争取他们的支持。
  如前所述,美国中学不设“班”,学生自治会下面没有基层,组织活动相当不易。这就是为什么学生会的委员往往都会被名牌大学录取——他们能当选,能组织活动,本身就体现了领导能力。这正是各大学争相收揽的人材。严格来讲,学生会的组织者也不是什么干部,因为他们不与班级挂钩,与各门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不沾边,在同学面前更不具备像中国的班干部那样的,由老师赋予的权力——在所有的班级内,他们都只是普通一员。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的主要形式。合作学习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受欢迎,学生们喜欢合作性的学习与游戏,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与智慧,通过合作学习确实能够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激发学习动机及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等。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流于形式,将合作学习与分组练习、分层教学相混淆,很难发挥合作学习有效性。  合作学习,均衡
随着全国各地科技馆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摆在所有建设者面前的问题之一,就是这些场馆内的科普展项该如何在科学传播中传达科学理念,以便更好地发挥科技类博物馆的科学传播功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作了具体的量的意见,而且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同时作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各个学校也尝试通过校本课程开设,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等举措,推进学生课外阅读。新课标对阅读是肯定的,能够起到“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发展人的语言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丰富人的文化积累,
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挑战和压力。相关调查显示,教师行业因此而产生的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比其他职业更为严重。因此,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自身的生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更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为此,幼儿园在前期开展幸福教师活动的基础上,借助项目管理的平台,让教师们自主申请参加项目组。成立项目组确定成员,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从而让每位教师通过活动获得真正的幸福。 
近年来,关于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开发研究的讨论已经成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主动力,也是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想要拥有独特而持久的生命力,就应当不断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增强自身的实力。  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的相关性  学校文化是一种德育隐性课程,通过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能帮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道德规范的洗礼,从而实现自身道德的提升和发展。 
教育评价对教育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项目学习的评价改革成为推进项目学习有效开展的重要举措。2013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从多角度阐释了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并指出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
一个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任的学校都会重视学校德育工作,這是它职责所在。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以“德育”为首。但是由于教育体制、评价机制、社会环境、教师队伍、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原因,笔者认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发展与应试教育相比是滞后的,更是
最近,一篇名为“班主任犀利发言,点醒了无数家长”的帖子,引发公众热议。教师和家长,都认为自己为孩子付出的更多,对方的付出还不够……从而使家长和老师的矛盾公开化、集中化。老师指责家长,家长责怪老师,这种“掐架”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俗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然而,亲师相争的时候,却没有得利的“渔翁”。可以说,家长、老师、孩子三败俱伤,都是输家。这种邀功式争辩,或指责式争辩,结果十分“惨烈”,不
目的RP-HPLC测定西洋生晒参和西洋红参中人参皂苷含量。方法利用Agilent1100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柱为德国Nudeosil-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
摘要: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两种教学模式,即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模式,在科技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模式在职业教学领域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主要目的是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高端技术人才。此文简述了订单式培养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区别,探讨了这两种教育模式的效果比较。  关键词:订单式培养 现代学徒制 职业教育  2014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