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思考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理念之下,高中历史教学更注重课堂效率的提高,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倡导提高学生综合历史素养,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教育背景之下,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成效和质量应该着重做好的几方面工作,希望能对相关老师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课程 理念 高中 历史 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学生取得好的应试成绩,在这种理念影响之下,教师往往习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去接受和记忆,师生之间很少进行沟通和交流,课堂气氛普遍压抑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取得高效的课堂效果,在新课程理念之下,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要切实践行好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首先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此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教师要积极构建人本化的课堂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始终以温和、宽容、耐心的态度对待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力量,这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获得心理的安全感,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目标,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不但有助于凸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还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可把教材内容和社会时事结合起来讲解
  历史之所以谓历史,就是因为它是过去凝固的现实,是不可再现的,这种特性一方面会拉大历史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一方面会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停留在感性层面,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教师再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授历史知识,那么会很容易使历史课堂变成枯燥无味的“念”式教学,教师在课堂唱着独角戏,学生被动地识记和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那么要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把教材内容和社会时事结合起来讲解便是有效举措之一,二者的密切结合不但可有效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还能有效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合理选择社会时事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在讲到解放军渡江战役和国民政府覆灭的知识点时,教师可把它与2005年的“胡连会”紧密结合起来,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一下为什么连战会说“当年走得不容易,现在回来也不容易”,“连战的话意指什么”,这样把历史史实和焦点时事结合起来,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把握,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用时代观念来理解历史的意识和观念。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是新課标一直所倡导和要求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作出积极努力和探索,首先我们先来阐述一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创新教学观念和模式,积极诱发学生内在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历史、解读历史,比如在学习“新兴力量的崛起”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请同学们自主思考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在世界舞台上崛起的新兴力量有哪些”,“为何说日本是经济超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简单论述一下中国的振兴历程及不结盟运动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考各抒己见,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主动学习热情和意识,不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加强对学生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探究式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获得更深的情感体验,会摸索出学习新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会逐渐建构一套完善的知识体系等,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敢于放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比如在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斗争”的历史史实时,教师可请同学们分成两组,对“中国当时应该抗美援朝吗”这一题目展开辩论,学生在准备辩论及辩论的过程中会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积极开动脑筋分析和寻找有利于自己辩论的观点,无形中锻炼了学生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反应能力,不仅如此,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待辩论结束以后,教师可作最后的总结发言,并可要求学生把讨论结果和收获付诸笔端,写成历史小论文的形式。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等特征,利用多媒体来辅助历史教学,不但可有效激发学生听课兴趣,还能大大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比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事前利用多媒体搜集一些有关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在授课过程中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方便学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这都是多媒体所发挥的效用和影响,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合理选择和利用好多媒体。
  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践行好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发挥,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切实为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提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顾江. 新课程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 考试周刊, 2008(47) .
其他文献
【摘 要】语音课是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然而目前适合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语音教学资源相对贫乏,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为了更好的提高语音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现有教材的特点和语音教材编写的标准,并探讨了适合与高职院校学生的语音教材应具备的特点及教材编写设计建议,旨在呼吁一线教师顺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探索今后高职院校语音教材建设的方向。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英语语音教学 语音教材编写  高职高专
由于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导致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其中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这里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1. 关注生活,体味学习政治的重要性  政治课程不仅要考虑政治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政治的心理规律,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狗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对外语教学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狗 隐喻 认知  1 隐喻及其机制  有关隐喻的研究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期。传统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语言的修饰手段,并不是语言所必需的,而当代的理论则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更是人们认知世界、形成概念的重要工
【摘 要】本文阐述了網络学习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对重新认识英语阅读教学,改变英语教学模式等方面发表了有益的探索意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网络 英语教学 同行  一、英语网络学习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纵观最近几年的英语高考命题,人们发现,阅读已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部分,从赋分来看,可说是一部重头戏,而阅读教学洽洽又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英
【摘 要】课程是教学计划的最基本单元,决定教学质量的最基本因素,也是高校最基础的教学建设。《普通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课程特点,我校在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探索,以图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普通地质学 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