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运动员投掷能力培养浅析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5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投掷项目是力量和速度完美结合的运动项目,是田径运动中技术相对复杂的项目。投掷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瞬间参与工作把力量和速度有机结合作用于机械上的能力。少年投掷能力的提高对他们今后提高成绩影响巨大,但应结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培养。
  关键词:少年;投掷能力;培养
  一、发展力量素质培养投掷能力
  力量训练是培养提高少年投掷能力的重要部分,通过力量训练可减少体内脂肪的含量,促进和完善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使骨骼系统对身体形成有力支持。少年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训练为主,每周两次力量训练为宜。这是由于少年运动员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承受能力和恢复能力有限,如果经常大力量训练,运动员得不到充分休息,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从而产生身体和心理障碍,影响投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大强度的力量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训练中安排正确的、适宜的负荷量,并逐步提高训练负荷是非常关键与重要的。对投掷运动员而言应在训练过程中尽可能的进行力量负荷练习,通过力量负荷练习改善和提高参与工作的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从而使机体产生最大的力量和最快的速度。由于少年處于发育阶段,力量训练又单调乏味,因此在练习方法和练习形式要力求多样化。力量训练以不超过85%的强度练习,并做到上肢和下肢、体前和体后相结合,使机体前、后、左、右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做到“力量素质的发展先于技术的发展”。投掷技术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是以力量素质为基础的,力量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力量训练要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做到力量素质训练技术化。
  在少年力量训练中,必须结合他们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来进行。首先要力求力量素质全面均衡发展,既要发展大肌肉群的力量又要有意识照顾好小肌肉群的力量。力量练习的幅度要大,使肌纤维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被拉长,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以“动力性”练习为主,“静力性”练习为辅,这样就可避免因力量训练造成肌肉僵硬。其次力量训练要和投掷技术做到有机结合,要为投掷技术服务。投掷技术的关键是提高器械的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因此力量训练主要围绕快、助跑和旋转中的器械出手速度力量和出手角度来进行。力量训练前准备活动要充分,在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奋性,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力量训练环境,防止损伤。
  二、打好技术基础提高投掷能力
  高级技术是我们运动员训练的目标。技术基础是高级技术的基石,要想达到高级技术必须有基本技术做保证。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阶段,因此打好技术基础对其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投掷运动是非周期性的运动项目,技术比较复杂,而且各有其特点。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要求运动员要快速而连续地进行运动,并在连续运动中加速,为提高器械的出手速度创造有力条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投掷技术概念,这就要求教练员根据运动员自身的动作特点来确定技术类型。在技术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的训练方法与手段都应围绕运动员的长处去发展,让运动员清楚自己技术的优缺点,把运动员的长处与投掷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便发挥其长处并改进不足。
  投掷技术是把单一的动作结构有机串联在一起的复杂的技术动作,并且要求运动员在“动”中把单一动作结构有机串联在一起,因此在投掷技术训练中,要求运动员在“动”的过程中,体会并“抓”发力点,体会整体和空间的感觉,抓速度节奏意识。在“动”中把节奏、力量和速度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特点。在对少年进行技术基础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动、静”结合,以“动”为主,以“静”为辅,原地分解动作不宜过多,让运动员在“动”中了解体会逐步提高基本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使他们建立正确的完整的技术概念。基本技术动作的难度和幅度不宜过大,技术形式宜粗不宜细,让运动员在轻松自然协调中学习基本技术,在学习基本技术时要多鼓励,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这样有利于对基本技术的掌握,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全面协调发展独特的技术风格
  在对少年投掷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打好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基础,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教师要抓住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给予相应的身体素质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是培养和提高投掷能力的基础。做到“身體素质的发展先于技术的发展”,并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和长处,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技术风格。
  (作者单位:青岛市城阳区体育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学讲式”教学的改变,探索研究“学讲式”教学中应该注意问题,为院校教学创新打牢坚实理论基础。  关键词:学讲式;改变;注意问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课堂更强调教员的“讲授”,学员则是被动的“接受”,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与否通常是看教员“讲”的怎么样,而学员到底接受了多少则不被重视甚至是“忽略”。教员在钻研“教法”,往往忽视了学员的“学法”,不能较好的将“教”与“学”紧
期刊
摘 要:自2000年我市成立第一批高职类院校起,笔者即工作在高职教育的第一线。十几年间,亲眼目睹一批批毕业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其中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多数学生毕业后均就职于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无需掌握过多理论知识。只要能将一份具体的工作内容圆满完成即达到了其培养目标。  关键词:培养目标;专才;专业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一项具
期刊
摘 要:运用情感教学的心理学原理调节好课堂气氛,使情感教学贯穿整个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我从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和教学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创新教材内容以及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感情交流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为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学;思想品德课;尝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材教法的不断更新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心理学意蕴,源于生活又贴近生活。然而在我
期刊
摘 要: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学校开发和建设适合地方发展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构建校本课程,达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是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笔者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为例,浅析在校本课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使课程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为他
期刊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其具有相应专业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才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中职;技能培养;专业技能;现状;变革  一、绪论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
期刊
摘 要: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对应的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和整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1新时期学生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特点  1.1新生入校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因为当前全国范围内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发展并不均衡,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接收的计算机知识不够系统、专业,导致新生在入校时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存在较大的差别
期刊
摘 要:本文激发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方法三方面提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在平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靠挤压学生课余时间,反复做各种习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作业负担加重,学生、教师、家长对这这种方法很不满意,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激发兴趣、优化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如今,挤压学生课余时间,反复做各种习题,是小学
期刊
摘 要:通过各教学方法在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课程中的实践证明,每种方法都是非常有优势的,每种方法的应用都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们通过这些新式的教学方法收获颇丰,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创新探究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相信学生未来在社会上一定能够学以致用,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每所中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教学方式。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一、研究型教学方
期刊
摘 要:音乐欣赏其实是一门充满艺术性的课程,不仅在于教会学生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必须充分把握音乐的本质,才能去塑造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并预测其效果。本文着重讲述了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情况与其可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音乐欣赏这门课程。  关键词:中职音乐欣赏;引导;教学效果  一、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概况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职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针对性的提出诸如确立“生命至上”教育理念、开辟多元化的生命教育途径、在实践和体验生命教育过程中突出中职生的主体性等提高中职生生命教育质量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中职生生命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职生;生命教育;建议  许多青少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了不了解生命、漠视生命,生存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差的特點,因而导致了生命悲剧的频繁发生。这是家庭、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