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学中的群文阅读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多篇相关文章阅读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群文阅读具有阅读多篇文章、阅读内容丰富、阅读思维丰富等显著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多篇文章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文章,文章之间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体验文章的内部结构、观点、承载的信息以及表达形式的异同。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使文章具有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要开展以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的群文阅读教学,通过阅读让学生可以以点带面、突破单篇静态阅读的现状,充分地体现群文阅读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发展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抓关联点,以点带面
  群文阅读的文章,一般都是有一定的关联性,成为一组多方面有效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文章。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找到文章之间的联系,架起文章之间的桥梁,将多篇文章进行阅读分析,做到以点带面。
  群文阅读中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一是具有同一主题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题进行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主题类文章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二是具有同一类体裁的文章。这类的群文一般是散文、诗歌、小说等同一类体裁的组合,教师让学生以其中的一篇文章为出发点,进行这类体裁文章的阅读,掌握同一体裁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规律,进行有效的阅读。三是具有相同或相似语言风格的群文阅读。学生通过这类群文的阅读,了解这类文章的语言艺术特点和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语言品味和文学鉴赏意识。四是具有相同或相近写作方法的文章。如进行多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文章阅读,可以增强学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掌握,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修辞手法运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群文教学中,要结合文章的特点,进行灵活的关联,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求同存异,发展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处于萌芽状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既要求学生同文阅读,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也应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升学生对文章阅读的感悟能力。求同存异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还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求同思维是以文章的基本相同点为基础,进行关联和拓展,有效地从单篇到多篇,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进行文章的横向和纵向比较,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和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在学生阅读比较中,增强了学生对同一类文章的阅读技巧的掌握,强化了同类文章的思维发展,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求异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随着文章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学生在文章相同点的研究基础上,要善于发现文章之间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读写结合,互为促进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沟通和输出,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中,要将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主题、体裁、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多方面的学习和探究,进行实际的运用,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写下来,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模仿文章的结构和主体进行仿写,续写等,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丰富载体,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地进行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载体作用,进行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室设置读书角,定期地进行图书更新,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进行自主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群文阅读实践活动,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突破传统阅读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基于互联网的微阅读,突破书本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阅读,还可以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有效地进行互动,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素养。
  周月熹,浙江諸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包含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形式。其中书面语讲究准确和规范,它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因而考纲专门设置了“语言文字运用”板块
本文主要以电视访谈节目的文化诉求与定位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电视访谈节目的现状为主要依据,从电视访谈节目的文化诉求、电视访谈节目的文化定位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我国的教育发
《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性作品,诗中对“油纸伞”的描述虽然很少,但“油纸伞”的意象却是最值得人们关注和分析的重点内容。在体会《雨巷》一诗的内涵时,应更多的体会油纸伞的意
面对从没见过的全新的写人叙事的文章,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去确定教学重点?或者又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真正走入文本去体会作者笔下的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些都是教师们在备课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有的文章时代背景久远,有的文章中涉及的生老病死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无法产生共鸣,因为没有经历过,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产生兴趣,更别提深入阅读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
当代的远程教育理论研究重心正逐步以距离和分离为核心向以学习为核心转变,对远程教育过程的研究从教与学各自过程的分析转向对教与学综合过程的分析,由强调学生独立学习到强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湖州丝绸远销海内外,但是湖州丝绸在90年代以后发展乏力,没有像苏绣蜀锦一样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化产业,湖丝作为我国丝绸文化的发源之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