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生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603469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根植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的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无缝链接,即通过定格生活画面——化静为动,替换生活素材——化虚为实,引导生活实践——化整为零的策略,使教材更富张力,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用教材教 链接生活 张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36
  实施新课程以来,一线语文教师对“用教材教”的理念已经普遍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实践。但是,很多教师在“用教材教”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度,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偏离教材的现象。“用教材教”并不是脱离教材,而是要求教师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使之更具语文学科的张力。现在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根植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的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无缝链接,这样,才能使其更富张力,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
  一、定格生活画面——化静为动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作者用静态的文字来表达生活中动态化的场景,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生活画面。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所描述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具来定格生活画面。这样就能化静态文字为动态场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对话。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一文,有这样的句子:“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作者通过这样的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情景。但是,对城里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没有看到过搭石,更没有走过搭石,因此就无法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在讲台前面放了几块石头来当河里的搭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走搭石”的活动。在活动中,我先请几个学生依次来走搭石。当他们走完以后,我问:“你们刚才走搭石的时候为什么走这么快?”走过搭石的学生说:“我刚才在走搭石的时候发现如果走得太慢就很容易掉下去,而走得快身体就会平衡一些,不容易摔倒。”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就明白了。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巧妙地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走搭石的模拟活动,把课文所描写的内容定格在这个生活场景中,学生自然有效地体会到作者描写这一生活场景中所蕴含的语言意义,并且深刻体会到乡村人们走搭石的人性之美。
  二、替换生活素材——化虚为实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背后所蕴含情感的品悟,促成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离学生比较远的文本素材进行替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一文,描述一位母亲虽然贫穷,但是却很大方地给“我”钱去买《青年近卫军》这一本书的故事。作者从这一件生活小事中放大了深沉的母爱。但是,由于课文描写的内容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离现在的小学生比较远,因此,学生很难体会这种深沉的母爱。怎么样把这一种母爱化虚为实,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呢?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让学生进行“给自己的妈妈拍张照”的活动。这样,就积累了一组题为《母亲》的照片。课堂上,当学生对这一篇课文进行阅读之后,我把这一组照片呈现给学生,他们一个个不禁热泪盈眶,立刻唤起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样,发自内心的真挚的呼唤使学生融入了文本,他们对课文所蕴含的母爱情感自然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
  以上案例中,教师对文本中的素材进行替换,有效地把原本虚化的母爱得到实化,拨动了他们心中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从而与文本进行深入的情感对话。
  三、引导生活实践——化整为零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向学生讲述一个道理,从而唤醒学生的某方面的意识。然而,课文讲述的道理具有一定的笼统性,学生不一定能够直接感受到。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活动,把课文所要传达的这一种笼统性的道理进行化整为零,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我给学生呈现一个未来“光秃秃”的地球。通过观察,学生产生疑问:“我们生活的地球怎么会变成这样?”然后,我再给学生呈现人类破坏地球的各种行为,让学生明确这“光秃秃”的地球是由于人类的恶意破坏所造成的。在课后,我让学生进行调查活动,了解周边人们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如何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的讨论。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地球的责任意识。这样,课文原本让学生难以体会的保护环境、热爱地球的这一种意识在他们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得到体验。
  总之,教师要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生活链接,这样才能让语文教材更富张力。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儿童的江湖”是儿童精神和文化世界的隐喻。“童化作文”本着对儿童立场的充分认知和尊重,为解放儿童言语生命的使命而来,为发展儿童的言语生命而教,让习作教学中的儿童变得主动,让习作教学的过程变得生动,让儿童的言语走向灵动。  [关键词]儿童江湖 童化作文 布道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10  何谓江湖?《现代汉语
随着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汉语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了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时至今日,外来词越來越常见,已融入大众生活的角角落落。对于汉语外来词应用和变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由中国语言学理事史有为教授编写的《汉语外来词》,可谓是汉语外来词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佳作。笔者在开展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结合下的汉语外来词的民族文化心理研究”(2020SJA0550)时,对该书作了重点研读
陪孩子还是陪手机?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的普遍问题。美国密歇根大学和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一篇研究报告,被认为是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父母在与孩子一起进餐、游戏、聊天、运动时看手机和平板电脑越多,孩子越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如过度敏感、性急、多动、爱抱怨等。  有家长以为,只要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其實那仅仅只能算是“陪着”,根本没有投入完全的精力去和孩子相处,更谈不上了解孩子,怎么能够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一些原汁原味的文言文走进了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给沉寂已久的文言文教学领地带来了几丝悠悠古韵。然而新教材一个轮回之后,再回首文言文当下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小学文言文教学课堂充斥的仍是以“小学的瓶”装“中学的酒”,文言文这位“古典美人”已然成为中学“下放”于小学时间段的一种铺垫和过渡,带着浓浓的中学化倾向而“误
在经营班级读书会的历程中,我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成长与改变。他们读完整本书后,在读书会上自由、平等、开放地进行讨论、对话、交流,从中享受到恬静独享与开放共享的乐趣。借由阅读与讨论,学生开始懂得思考,生活内涵得到提升并获得不同的知识。因此,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交流环境之外,交流活动的设计优差也是读书会成效是否显著的关键。本文试以《〈鼹鼠的月亮河〉班级读书会》为例,来谈谈组织班级读书会活动
顾名思义,“戏剧补白策略”就是利用教育戏剧进行阅读补白的教学过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围绕着人的生活和经历,由不同的角色和事情穿插组成,留白处往往出现于角色面对困惑、矛盾、挣扎等两难处境的情感激荡处,“戏剧补白策略”就是要把价值、道德和情感的交战透过理解、想象、创造,以戏剧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与文本、角色、作者互动,并糅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进行阅读的再创造。“戏剧补白策
[摘 要]神话故事的教学既要关注文本的人文特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要带领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故事顺序,通过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有序具体地讲述;通过主问题贯穿,引领学生品悟神话的魅力,把握神话的文化内涵;通过移情想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大胆想象故事,让关键词有活力、有温度、有鲜活的画面感;通过激发内需,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创
[习作内容]    在和同学互相介绍家乡的景物时,你一定受到了一些启发。比如,有的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能说出景物的特点;有的同学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得很清楚;还有的同学充分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写的时候注意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并积极回忆家乡的
家,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我们崇尚什么、遵守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都与家庭文化息息相关。 杨敏的家庭,是一个以爱为核心、人人羡慕的模范之家。他们用点点滴滴的生活态度诠释了热心家乡发展、乐助邻里、和睦一家亲的真谛。  家住庆阳市合水县乐蟠路社区的杨敏独自一人带着儿子,全家仅靠她平时打工的收入和低保金来维持生活。  这个家庭几十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2007年高考语文将增加探究能力层级的考查。探究是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本文通过对近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中有探究性质题目的分析,谈谈今年高考语文探究性试题的基本特点并提一些备考建议。    一、探究题的考查依据和范围    考纲对探究的解释是: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所谓疑点难点,应该是指可以多元解读的地方或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由文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