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乐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725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精神文明传播者,同时也是爱国主义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对青少年的德育和思想成长起着关键性的引领作用。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每一门学科,是新时代每位教师应思索的内容。当代声乐教师,不仅要通过声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知识与歌唱技能,更要学会利用美育的契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爱国主义情怀通过美妙的旋律与歌声滋生在每一个青少年的心灵。本文基于声乐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青少年;声乐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年的困苦与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坚石,是五十六个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纽带。新时期,社会变迁,时事动荡,国际环境复杂,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更加显得尤其重要。声乐教师要紧跟时代,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重视对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传承和践行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在音乐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认识和利用声乐学科的特点,在美育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一、深刻学习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方针
  1.认真解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明确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和意义,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要坚持从娃娃抓起,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做到润物无声,把基本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全面覆盖和突出重点结合起来,遵循规律、创新发展,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作为当代声乐教师,要认真学习和解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纲要为指导和引领,并以实际行动落到实处,重视在音乐教学和歌唱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
  2.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才、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这些重要论述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
  人无德不立,作为教育者,不仅自己要身先垂范,还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在常规的教学中将立德树人思想放在首位,善于思考方式方法,将德育巧妙地融进课堂和社会实践中。新时代的声乐教师更要领会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将爱国主义放在德育的重要位置,重视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修炼学生的品性与情怀,激发学生敢于担任民族复兴的大任,做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深度认知声乐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德育作用
  声乐教师承载着传播歌唱知识、传播人文思想、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品德修养,强化德育意识,还要认真审视声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润物无声地播撒进学生的心中。
  1.在声樂教学中增强德育目标
  声乐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歌唱本体知识技能的教学,例如,歌唱方法、歌曲演唱、声音的塑造和表达等,但德育意识较为薄弱,往往教学目标缺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因此,声乐教学要提高德育意识,增强德育目标,带领学生多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与优秀的传统文化,赋予学生更多的正能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理想追求。
  2.重视声乐教学的德育功能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歌唱是最美妙、最自然、最动听的艺术,它能最接地表达人的情感,并与听众产生共鸣,在情感共鸣中可以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信念;在歌曲背景和歌词中能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演唱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新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声乐教学不用说教,就可以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德化人的直接教学效果,这些意识和认知对教学实践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
  三、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践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一句空话或者口号,而应该是教师实实在在通过课堂和实践点滴渗透进学生的心里。
  1.结合学科特点,发挥课堂主渠道
  不论是《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里中华赤子对祖国的依恋和热爱,还是《黄河怨》激发起人民奋起抗敌的民族精神和热情;亦或是《我爱你中国》对祖国的表白与赞美,还是《我爱这土地》中对祖国爱得那样深沉,从古至今有太多优秀的中国歌曲值得我们带领学生去学习、演唱与传承。声乐教师要选择这些优秀的曲目,与学生一同深入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内涵,从歌曲中感悟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达到美育和德育的完美结合。例如,学习歌曲《黄河怨》。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做好课前知识的查阅,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并进行分享和交流,可知歌曲《黄河怨》选自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六乐章。从中,我们还了解到作曲家冼星海在祖国临危之际,毅然放弃学业回国,立志要写出振奋人心反抗敌人的歌曲。通过欣赏歌曲和朗读歌词,学生可以感受到这首歌曲用悲惨的音调唱出了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失去儿子、丈夫流离失所不知去向、自己又被鬼子糟蹋,最后要投入黄河自尽的人生惨境及悲苦至极的痛苦心情,这种以死抗争的悲怆精神激发了中华民族饱受欺凌,勇于反抗、与敌人血债血还的誓死决心。歌曲速度与强弱不断变化,情感不断升华,歌词与旋律完美结合,听来震撼人心,令人动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咬字、情感,结合歌曲的背景,能深刻地让学生了解到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经历了国内外反动派糟粕的苦不堪言的艰难岁月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生命抗争的伟大精神,激发起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怀。
  2.发挥专业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艺术实践活动
  歌唱是实践和表演的艺术,也是演唱者对作品的二度创作的过程。通过艺术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从而能更深入地感受作品,达到自我创新。同时,我们应该懂得艺术教育要为群众、为人民服务,没有群众基础的艺术教育就是海市蜃楼,必将被束之高阁,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以德育为主题的艺术表演活动,例如,送文艺下乡、进社区、养老院等活动,将艺术与社会紧密结合,发挥声乐的专业优势,不但能传播正能量,对学生关爱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等爱国意识的培养也起着良好的作用。
  3.培养团队凝聚力,积极开展合唱教学
  合唱是声乐艺术中最为丰富的歌唱形式,它由多人和多个声部共同完成。在合唱中既能感受到多声部声音的魅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一个优秀的合唱团一定是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才能产生和谐、协调、动听的声音。通过合唱的形式演唱作品,更能产生强烈的听觉冲击,激发演唱者自身和听众的情感共鸣。例如,通过学唱多声部合唱《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龙的传人》《长江之歌》等众多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励志、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四、结语
  古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人忠国之志,近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救国鸿鹄之志,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一直在传承与发展,国兴则家兴,国强则民旺,爱国主义教育也必将成为永恒的课题,激励着每一代学子奋发和思索,让我们以音乐为媒,用歌声讴歌祖国与时代,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让爱国情怀的种子在歌声中得到滋长、壮大、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学习读本编写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学习读本[M].人民出版社,2020.
  [2]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2.
  [3]吴京,胡浩.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其他文献
【摘要】人类一切活动最终都要回归到生活、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为生活做准备,学习活动也如此,也是为了将来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数学教学也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作为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更需要和生活情境相结合。具体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指引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并能把学习内容再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数学抽
【摘要】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世界,明确是非,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等。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读写能力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不当、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为此,教师需要深挖教材,适当拓展,包括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等;开展活动,加强巩固;写话训练,锻炼能力。  【关键词】读写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内容包含方方面面,读、写
缘起  为了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帮助我区乡镇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的发展。2019年3月22日下午,汕尾市中小学名班主任王正国工作室到城区东涌镇青龙山小学开展送教暨主题班会同题异构活动。我是中小学名班主任王正国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给青龙山小学六年级学生上了一节班会课。下面我分享这节班会课的流程及反思。  一、课前准备  1. 道具制作:“虫子”和“魔法杖”。  2. 制作多媒体
【摘要】有的教师对个别家长因不能积极关注孩子学习与发展,不能积极配合学校搞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而束手无措。毋庸置疑,沟通讲究艺术。良好的家校沟通,可将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美事。教师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好好说话”,是解决教育事件的重要方式。“合作则共赢,冲突则各败。”因此,智慧沟通有利于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关键词】智慧沟通;家校共育  一、案例分析  案例1:2021年3
摘 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其中的意义所在,以实验为支点,正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措并举,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将其实验操作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物理是八年级新增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理念应运而生,从促进教育发展的角度被纳入教学目标体系当中。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要求教师从多元化的角度促进学生生成核心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关键品格与综合能力。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意义作为着手点,对于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信息技术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效率、学校与社会及家庭的沟通、学校德育工作几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旨在以此来引起现代教育管理工作者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能有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校管理;作用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由2G到目前的5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传统的教育方式也是逐渐地被取代。那么,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上,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使得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具条理化,课堂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如何才能将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完全体现出来呢?本文将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巩固三个方面对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方式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学
本报综合消息 近日,珠海市教育局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珠海香洲举行《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珠海市教育局局长林日团与中國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永利共同签署《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促进珠海与港澳教育融合。按照合作协议,双方将根据《珠海市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立足实际需求,帮助珠海各级各类学校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出访团组、师生交流、
【摘要】课堂是教师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频繁而又密切的连接。英语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加快脚步紧跟时代步伐成为我们的聚焦点。因此,展开新的教学课堂理念,与时俱进,是新形势下的指挥棒。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又是国际化语言,其地位不言而喻。在小学英语启蒙阶段,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上做“教练型”英语教师,活出新状态;由leader转变partner,活出新身份;展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