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海e”尝试英语课堂新模式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feng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信息技术增色英语课堂教学,涌现出很多的成果,但未能改变传统的“讲授-互动-练习-反馈”的教学模式。如何利用“海e英语学习社区”的信息技术模块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笔者借助“海e英语学习社区”互动平台,利用“海e信息技术模块”设计并录制了一节英语课,感触颇多。
  【关键词】“海e”信息技术模块 有效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提升了课堂效果。但是仅仅利用信息技术烘托课堂的热闹而忽略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深度认知,信息技术就只是浅层思维的兴奋剂。自从我参加“海e互动模块”培训以来,我就思考如何将“海e互动模块”与有效课堂有机融合,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常态课听说课型的有效模式。现以“海e互动模块”教学设计和实录课为例,谈谈我借助“海e互动模块”改变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海e英语学习社区”互动平台融入教学,为师生注入了新的活力
  “海e英语学习社区”互动平台为老师搭建了平板电脑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平台。对学生而言,教科书的内容和所有听力任务都呈现在平板电脑上,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对老师来讲,这是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初中英语课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学生课前预习创设情境,为“海e互动模块”的使用做好铺垫
  我选择的是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第一课时听说课型,本节课容量很大,听力文段较难,如果学生不做比较充分的预习,会影响听力的输入效果和良好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布置了机械性识记预习任务,整合了本节课听力1b、2a、2b三个模块中要用到的重点词、短语以语言模块、拓展短语。在听说技能训练单上以问题为主线,提出了扫清拼读、词义障碍、基础语法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听说技能训练单 》案例
  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式,翻译出中文,并正确发音。
  (四)你能总结出规则动词过去式的发音规则吗?
  (五)你能总结规则动词过去式的拼写规则吗?
  学生根据教师《听说技能训练单》上的预习任务,利用信息技术搜索信息,如学习参考资料、音频等查找所需信息,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准备教学内容要求的读音、语义、语法,进行个性化学习或团队协作式的交互英语学习。学生结合信息技术和教材构建了自主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进行信息处理、信息分析的能力。
  课前预习将知识的学习移到了课外,课堂上老师就拥有更多时间、空间与学生交流和探讨,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课堂的重心由语言知识的传授移到了语言的运用上,学生通过参与同伴间的协作,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建构,改变了英语教学中重讲轻用的状况,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了课堂教学中。正如建构主义者所说: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构建的过程。
  课上合理使用“海e互动模块”,以问题为主线,提高课堂实效
  (一)上课伊始,我抓住初二学生好胜、爱挑战的心理,使用“竞赛抢答模块”。这个模块的功能是可以设置抢答人数,根据按下“开始”按钮的快慢显示抢答学生的先后顺序。我首先将同学分为四组,采用凸显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竞赛模式,小组长一旦率先按钮,组里的每个组员依次轮流读出原形、过去式的变化形式以及译出词块的意义。同学们争先恐后,小组长更是跃跃欲试,迫切分享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两个教学环节需要自由抢答时,我设置“竞赛抢答模块”的个人竞赛人数。竞赛前对展示的内容提出高质量、导向性的规则,帮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展示内容和评价标准。“竞赛抢答模块”小组和个人比拼的使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检验了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互助合作还增强学习者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迅速走进情境。
  (二)竞赛后,使用“统计模块”的统计功能,作为总体评价学生展示的依据。竞赛后学生使用“统计模块”投票,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对竞赛同学的支持率(即总体评价)。根据结果我引导学生阐释支持的理由即分项评价,实现学生的即时互评,“以评促学”的方式既使学生提高认知,又是对教师教学的反馈。
  (三)挖掘听力教材内容,巧妙设计习得方式,发挥信息技术的特质,达成深度学习。
  听力片段案例:在第一段听力中,将听力材料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语法的关键点和易错点(即过去时)。填空形式的设计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
  进一步通过提问“How do you know Carol took photos?”让学生真正听懂听力中材料而不是简单的Yes or NO问题。通过问题“How many did Carol see cows?”让学生学习本节课重点短语“ quite a few (of)”。学生在听了两遍录音材料后,对文本信息和重点、难点有了全面了解。继而第三遍播放录音材料,我设置了文本信息归类的综合问题“what they did or they didn’t do”,将动词短语转化为图片,使用“拖曳”模块用鼠标将图片拖放到两栏正确的位置。这样既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也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听力知识的情况和理解能力,体现了信息技术交互显示的功能,达成深度认知、有效学习。
  (四)在检查答案时,我使用“智能拼摆”模块,点击任何一名同学的标志就能在屏幕上看到这名同学的完成情况,也可以作为范本讲评正确答案。“智能拼摆”模块的统计功能还能看到每名同学完成的正确率和错误率,教师通过评价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便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五)在第二段听力中,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在众多的问答中提取自己所需信息”。我设计的方式是把正确的问题和干扰的问题都列出来。操作打开工具按钮,学生就可以勾划听到的问题,训练了学生在听力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继而使用“拖曳”模块把听力材料听到的核心单词拖到相应的表格里,让学生关注关键信息。
  (六) 通过教师深度提问来掌握、复习重点短语“How do we know the farmer was friendly? When do the farmers pick strawberries ? After picking strawberries, what did they do?”提问同一话题的问题“Did you pick strawberries? When?”“When do the farmers pick strawberries ?”让学生感悟不同时态的语法知识,从而深化语言知识的吸收,并最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抓住语言交际交流的核心,巩固课堂教学
  语言在交际中才有生命,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学习的目的,体会语言的实用价值。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上已经将语言内化和掌握,继而布置“小组编对话”的任务也就水到渠成了。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我提出了分层要求,“假如你是Carol,可以剪辑或改编本节课的文段对话,也可以编制自己去过乡村郊游的对话”。这样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情况下的任务要求,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通过课堂活动,老师能够适时纠正学生在语言运用中的错误,有目的地进行讲解,进一步巩固需要掌握的知识。
  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将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在英语课程整合式的教学设计里面,艺术地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大量的逻辑循环递进中,习得语法知识,明晰语法重点、难点。使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吸收知识,通过学习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逐层达成了学习目标。学生在课前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课堂时间用于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深入探讨,尤其用于学生对英语语言运用成果展示;英语教学评价除了关注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运用英语沟通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语言做事的能力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但是在哪里留下学习的痕迹,怎样落实笔头任务?“海e模块”还可以改进一些环节,如可以使用跟读功能让学生当时就得到分数;可以把书上的听力改编成考试习题,做成单选或填写特别关键的词汇。同时,“海e模块”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学习、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总之,“海e”教学设计和实录课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的融合。通过“海e”信息技术,促进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应用常态化。
  注:本文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二五”群体课题《海淀区英语学习社区》(简称“海e”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教育信息化举措的全面实施,很多学校的软硬件都已经初具规模。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要求校长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现代化的管理、决策能力,紧跟数字化时代的脉动,在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中融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与此同时,校长也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促进学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作为学校的“一把手”,校长在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规划,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实,分层教学法的理念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主张“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  分层教学
记 者:学校能够作为“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术交流暨技术发展展示大会”的承办单位,一定是有原因的,对吗?  彭雪花:是的。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按照“国有联办、委托管理、自主办学”的政策于2000年春天合作创办的一所从小学到高中12年一贯制的现代化公立学校。  十多年来,在北师大领导和专家教授的关怀指导下,在市区两级政府和领导的鼎力扶持下,在社会各
上海浦东新区积极分析“三通两平台”的内涵要求和推进方式,基于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确定了加强教育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服务于教师的“数字化教师工作坊”、服务于学习者的“数字化终身学习港”和服务于社会公众的“数字化管理服务站”三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路径,以创新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研修与课堂教学、各类学习者的数字化学习、教育管理与家校互动中的应用,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益,促进浦东教
【摘 要】“慕课 翻转课堂”是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完美结合的教学模式,它旨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全民共享,助推教育公平。为了实现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学习更加自主、让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让学生远离家教等价值追求,华师慕课探索了诸多路径,如持续探讨“慕课 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实践、建设与完善在线学习平台、微视频资源结构化、招募师范生志愿者提供在线答疑等。  【关键词】翻转课堂;慕课;微视频  【中
常州市北郊小学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有效整合》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开展了整整三年。在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反思和重建中,教师们完成了信息技术从“主要支持教师教”转型为“主要支持学生学”;从整合主要以提高效率、掌握知识为本,更新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学习为本;从信息技术与学科各行其是、割裂生硬式的整合,到相互渗透、共融互通式的整合。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选择以iPad作为教
古往今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因材施教,过程性评价恰恰就是针对不同个体“因材施评”,旨在对不同个体的阶段性发展给予认可、肯定、指导和帮助。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建立成长圈子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学习心得得以良好的呈现,并进行过程性评价。圈子对学生而言是学习时代的风景,对教师而言是教坛成长的足迹,对家长而言是儿女成长的温馨。学习过程中瞬间的思想火花,讨论中的思想精髓,均能通过日志记载成为永恒记忆,
【摘 要】当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历程和当前问题的分析,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紧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应用而改变的,来源于图书馆系统的信息素养难以体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要重视计算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数字文化生活,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要从信息素养转变到数字文化素养的培养上来,构建“技术—文化”一体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给予学生数字文化创新主
键盘输入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的学习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问题颇多。例如,常见的台式机键盘是根据成人的手形设计的,而小学生手掌尚未完全发育,要他们掌握严格的指法、熟练地输入汉字并非易事。而且用键盘输入汉字是一个复杂的人机转化过程,首先要切换输入法,再将汉字转成拼音字母,拼音字母再转成键盘上的大写字母,遇同音字还需选择,这一过程对小学生而言,可谓困难重重
教学分析  本章节内容主要涉及网络工作原理中最基础的协议层及其工作流的原理,要求学生掌握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的工作原理和这两种架构之间的异同点。其中会涉及“分层协作”和“协议标准”这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若单纯从这些概念开始讲授,会让学生感觉空洞和抽象,不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果能够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实际场景中获得体验与感悟,进而理解“分层”与“协议”这两个基本概念,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