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探究式学习是创新理念幼儿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中以幼儿的探究活动为主,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现有的经验和相关信息,积极地在活動中寻找问题、发现意义与探求答案的一种活动。
二、研究内容
1、对探究式环境创设和利用内涵的理性认识。
2、提炼利用探究式环境的策略。
3、指导家长为幼儿创设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经验。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的价值
幼儿的探究行为往往会受到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而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幼儿进入社会的桥梁,是幼儿认识世界的起点。因此,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为幼儿的成长共同创设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二)、“探究式学习”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协调性原则
在探究式环境创设和利用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创设与幼儿园探究活动相一致的探究环境。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及时向家长提供幼儿园探究活动开展的内容和要求、家庭环境创设和利用的方法、操作提示等;另一方面家长要及时向教师反馈家庭探究活动的开展情况,与教师交流、分析、反思,在双向的协调配合中促使幼儿的探究活动向纵深发展。
2、互动性原则
互动是探究式环境创设中关注幼儿的兴趣,以现实生活和幼儿的经验为基础不断反馈、调整的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创设探究式环境时应注重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
3、互补性原则
创设和利用探究环境开展探究活动,是幼儿园正式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教师在指导中必须形成教师与家长、家庭探究环境与幼儿园探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互补关系,共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4、共创性原则
共创不仅指家长和孩子一起根据主题共同创设需要探究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与孩子互相交流学习的良好心理环境创设,激发孩子的主动探究,维持孩子的兴趣。
5、个性化原则
每个家庭的氛围、文化背景不同,创设的探究式环境也是不同的,家长创设和利用家庭探究式环境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因时因地因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突出家庭探究型式学习的特色和个性。
(三)、创设和利用家庭探究式环境的策略
1、家、园互动式策略
2、个性化策略
3、宝宝联谊团体策略
4、资源共享策略
5、现场观摩策略
四、研究效果
(一)、转变和提高了家长的家教观念、态度、行为及家教能力
1、为孩子创设一个整洁独立的生活环境
家长能根据自己居住的条件,给孩子安排一个整洁优美,相对独立而且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孩子想改善空间布局,做父母的只需做孩子的助手,让孩子自己做主。因为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东西,更能给他个人空间的感觉。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自己和大人一样,产生平等感。他们在自己的小空间中会积极地学习、活动。
2、为孩子创设一个规范优美的语言环境
家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环境。家长尽量用优美、规范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在良好的语言环境里,幼儿的语言能力会得到最优、最快和最好的发展。
3、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睦的人际环境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特别是夫妻问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其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善于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体察孩子的需要,要有一颗孩子般的心去进行亲子问的交往。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4、为孩子创设一个快乐有趣的游戏环境
在孩子的发展教育中,父母懂得了要避免使用生硬、枯燥、强制的手段,而应寓有意于无意之中,寓教育于娱乐之中,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家庭教育具有趣味性。
(二)、拓展提升了幼儿探究的空间、时间及探究的兴趣和意识
探究式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拓展了幼儿的学习空间,在家庭这个宽松、自主的天地里,幼儿可以借助于家庭提供的与幼儿园互补的探究材料,延伸幼儿园的探究活动,尽情地进行观察、探究,不断发现新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解决问题的途径呈现多元化。
(三)、提高了幼儿园探究式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幼儿园开展探究活动会受到时间、场地、人数的限制,缺乏连续性的探究活动往往不能充分调动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家庭探究式环境不仅让幼儿继续进行探究,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欲望,而且使幼儿的经验得以连续,家庭探究活动成为幼儿园探究活动的准备或延伸,幼儿园探究活动又成为家庭探究活动的递进,在互相促进中保证了幼儿经验的获得,保证了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丰富并提高了教师的家教指导途径和能力
教师在开展指导工作中,教育的理念真正得到了转变,通过主动、有所创新的指导,教师的指导目的逐渐明确化,由过去单方面要求家长配合、支持,变为以共同创设和利用家庭探究环境来提高家长家教能力,其指导策略也由传授为主向互动为主发展,指导形式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趋于多样化,如教师不仅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园栏、家园小报、家园亲子活动等途径开展集体性指导活动,还运用现场指导、特色指导、热线指导、网络指导等形式开展不同层面、不同内容的针对性指导活动,在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家长的主体作用。
探究式学习是创新理念幼儿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中以幼儿的探究活动为主,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现有的经验和相关信息,积极地在活動中寻找问题、发现意义与探求答案的一种活动。
二、研究内容
1、对探究式环境创设和利用内涵的理性认识。
2、提炼利用探究式环境的策略。
3、指导家长为幼儿创设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经验。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的价值
幼儿的探究行为往往会受到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而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幼儿进入社会的桥梁,是幼儿认识世界的起点。因此,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为幼儿的成长共同创设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二)、“探究式学习”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协调性原则
在探究式环境创设和利用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创设与幼儿园探究活动相一致的探究环境。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及时向家长提供幼儿园探究活动开展的内容和要求、家庭环境创设和利用的方法、操作提示等;另一方面家长要及时向教师反馈家庭探究活动的开展情况,与教师交流、分析、反思,在双向的协调配合中促使幼儿的探究活动向纵深发展。
2、互动性原则
互动是探究式环境创设中关注幼儿的兴趣,以现实生活和幼儿的经验为基础不断反馈、调整的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创设探究式环境时应注重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
3、互补性原则
创设和利用探究环境开展探究活动,是幼儿园正式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教师在指导中必须形成教师与家长、家庭探究环境与幼儿园探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互补关系,共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4、共创性原则
共创不仅指家长和孩子一起根据主题共同创设需要探究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与孩子互相交流学习的良好心理环境创设,激发孩子的主动探究,维持孩子的兴趣。
5、个性化原则
每个家庭的氛围、文化背景不同,创设的探究式环境也是不同的,家长创设和利用家庭探究式环境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因时因地因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突出家庭探究型式学习的特色和个性。
(三)、创设和利用家庭探究式环境的策略
1、家、园互动式策略
2、个性化策略
3、宝宝联谊团体策略
4、资源共享策略
5、现场观摩策略
四、研究效果
(一)、转变和提高了家长的家教观念、态度、行为及家教能力
1、为孩子创设一个整洁独立的生活环境
家长能根据自己居住的条件,给孩子安排一个整洁优美,相对独立而且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孩子想改善空间布局,做父母的只需做孩子的助手,让孩子自己做主。因为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东西,更能给他个人空间的感觉。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自己和大人一样,产生平等感。他们在自己的小空间中会积极地学习、活动。
2、为孩子创设一个规范优美的语言环境
家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环境。家长尽量用优美、规范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在良好的语言环境里,幼儿的语言能力会得到最优、最快和最好的发展。
3、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睦的人际环境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特别是夫妻问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其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善于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体察孩子的需要,要有一颗孩子般的心去进行亲子问的交往。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4、为孩子创设一个快乐有趣的游戏环境
在孩子的发展教育中,父母懂得了要避免使用生硬、枯燥、强制的手段,而应寓有意于无意之中,寓教育于娱乐之中,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家庭教育具有趣味性。
(二)、拓展提升了幼儿探究的空间、时间及探究的兴趣和意识
探究式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拓展了幼儿的学习空间,在家庭这个宽松、自主的天地里,幼儿可以借助于家庭提供的与幼儿园互补的探究材料,延伸幼儿园的探究活动,尽情地进行观察、探究,不断发现新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解决问题的途径呈现多元化。
(三)、提高了幼儿园探究式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幼儿园开展探究活动会受到时间、场地、人数的限制,缺乏连续性的探究活动往往不能充分调动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家庭探究式环境不仅让幼儿继续进行探究,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欲望,而且使幼儿的经验得以连续,家庭探究活动成为幼儿园探究活动的准备或延伸,幼儿园探究活动又成为家庭探究活动的递进,在互相促进中保证了幼儿经验的获得,保证了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丰富并提高了教师的家教指导途径和能力
教师在开展指导工作中,教育的理念真正得到了转变,通过主动、有所创新的指导,教师的指导目的逐渐明确化,由过去单方面要求家长配合、支持,变为以共同创设和利用家庭探究环境来提高家长家教能力,其指导策略也由传授为主向互动为主发展,指导形式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趋于多样化,如教师不仅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园栏、家园小报、家园亲子活动等途径开展集体性指导活动,还运用现场指导、特色指导、热线指导、网络指导等形式开展不同层面、不同内容的针对性指导活动,在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家长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