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机构食品安全与膳食管理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gjl01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育机构是为3岁以下婴幼儿生活照护的新兴服务机构,喂养作为婴幼儿生活照护的核心,其中食品安全与膳食管理尤为重要。多项研究结果也表明,儿童的早期营养对儿童早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会影响大脑发育,制约语言、认知和社会情绪等能力发展(赵慧君,2012;梁颖,赵亚茹,2002)。本文从托育机构食品操作区域设置规范、婴幼儿食品安全管理原则、从业人员操作规范及保育环境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建立托育机构食品安全机制。
  中国的托育发展以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指导意见》文件为起始点,被称之为中国托育元年,托育机构为6-36月龄的婴幼儿提供全日、半日、小时托的各种生活照护服务,饮食作为生活照护的主要内容之一,加上婴幼儿月龄小、食物敏感性高及消化弱等特殊性,托育机构中食品安全管理越发显得重要,新开设的托育机构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注意。
  食品操作区域设置规范
  2019年新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提到,托幼机构供应用房中幼儿厨房必须包含主副食加工间不小于45平方,主食库、辅食库不小于15平方,冷藏室不小于8平方,配餐间不小于18平方,消毒间不小于12平方,洗衣房不小于15平方等基本设施要求,鉴于目前按照托儿所设计的建筑较少,大都属于改建,在食品操作区域要按照基本功能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根据本托育机构招收托喂人数配置相应的食品设备,做到基本设備设施标准齐全。
  针对乳儿班母乳期婴儿,托育机构应配置喂奶室、配乳室配餐区、设置洗涤盆,配乳室要有加热设施,配餐区设有调理台、洗涤池、洗手池储藏柜和加热设备等。
  婴幼儿食品安全管理原则
  调查显示,五岁以下儿童很容易受到食源性疾病的感染,从食物中发现的危险性病原体感染的细菌包括:弯曲杆菌、肉毒杆菌、隐孢子虫、大肠杆菌、 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会导致婴幼儿恶心、呕吐、胃疼痛和痉挛、发烧和发冷等症状。因此,作为饮食的一部分,原卫生部出台食品安全规章制度并对两岁龄内的婴幼儿为照顾目标提出食品安全建议指标。在婴幼儿出生后的前六个月中,大多数婴儿只需要母乳的喂养或者是配方奶粉。母乳为婴儿提供最佳生长所需的营养素并增强婴幼儿的免疫功能,母乳的营养成分会伴随着婴儿个人所需的营养需求而有所变化。专家建议母乳喂养要持续到婴儿至少到达一岁为止。托育机构中12月龄以下婴幼儿尽可能使用母乳,这就要求托育机构应配置母乳冷藏的设备设施,把入托前喂养人带来的母乳安全存放。托育机构食品安全应秉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可控性原则。托育机构食品设施设备均在保育人员的科学可控范围之内,温度、存放时间、饮食内容都在食品安全可控范围之内,保证婴幼儿所有的入口食物安全营养。二是膳食均衡原则。婴幼儿膳食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建议每日为婴儿增加一定量的维生素D。4-6个月大的婴儿提供1-2匙的辅食或是捣烂的食物,如果观察到婴儿在食用少量固体食物后还处于饥饿状态后,再酌量提供母乳亦或者配方奶粉。三是合规操作原则。托幼机构食品采购、洗消保洁、食品留样、信息公开、人员管理等各环节要求合规,每一环节要求形成独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做到有痕迹与记录,保证可追寻可监督。
  保育人员操作规范。
  首先应该确定喂养操作目标。保育人员应认真观察婴幼儿的行为,了解婴幼儿的喂养情况、饮食行为、食物偏好以及通过膳食所摄入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水平,全面、合理评价婴幼儿营养状况和需要,针对本班婴幼儿的具体情况而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机构建议婴儿应当在六个月大左右开始增添辅食,保育人员应当了解当婴儿出现能够自我控制头部晃动,把手伸进嘴里并开始对食物感兴趣时,婴儿就已经做好进食的准备,做到顺应喂养和及时回应。
  其次选择婴儿喂养的途径、形式和方法。保育人员应善于根据目标和孩子的需要,利用多种途径对婴幼儿实施喂养影响;集体进食、单个喂养是托育机构常用的喂养方式,不同的婴幼儿应选择不同的喂养形式,形式不能过于单一,而应多种形式的综合。与此同时,保育人员应该善于观察婴幼儿的行为信号,比如当婴幼儿出现太困或哭闹的情况时停下喂养,当婴儿状态出现好转时方可继续进行。当婴儿没有做好进食准备时不要轻易将勺子放进婴儿嘴中,这个操作会导致婴儿对进食的恐惧亦或是对食物的恐惧。
  最后创设喂养保育及环境。确定喂养和保育目标后应结合婴幼儿的习惯、以往知识和经验以及发展水平,选择正确的喂养方式。尊重婴儿的暗示性行为,保育人员不要强迫婴幼儿喝完奶瓶中的母乳或者配方奶粉,一旦婴儿表现出饱腹或拒绝进食,应立即放弃提供喂养。
  婴幼儿出生后的前两年是婴幼儿学习和接受健康食物的高度敏感时期,保育人员在这个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照顾者角色,保育人员应当学习使用和选择正确的食物和喂养方式来促进婴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
其他文献
食品安全管理是餐饮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为了满足人们对食品的使用需要,应重视食品安全管理问题,提升餐饮行业食品管理安全水平,进而促使餐饮行业走可持续发展路径。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对家庭干预的可行性以及研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社区符合要求的患者共180例,通过发放问卷调查180例患者在实施干预前后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大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发展。食源性疾病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微生物检测国标方法步
随着“互联网+”对餐饮行业的深度嵌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订餐这一方式,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订餐甚至成为特定时期“官方”的允许方式。网络订餐给消
目的: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对281份食品样品展开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研究。结果:在281份食品样
本文采用QuE-UPLC/MS/MS法测定猪肉、草鱼、牛奶、蜂蜜等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的残留量。该方法使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样品经搅匀、涡旋、振荡、离心、净化处理后
衡量食品是否安全,需要通过科学的检验技术实现,因此,食品检测技术十分重要。食品检测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因素的干扰。只有提
食品原料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食品原料学课程实验的教学改革方案和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
目的:探究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过程中旋刀式均质方法以及拍击式均质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了食品样本后,分别使用两种均质方法,对食品样本中所含有的细菌数量和霉菌数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