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润京城 专利惠民生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程1276公里,穿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历时62年的不懈努力,集聚无数创造者的智慧结晶,被称为世界最大水利工程的南水北调工程终于“功德圆满”。11月1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大大缓解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生活用水紧张的矛盾。
  在南水北调这项举世罕见的工程中,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比比皆是,无论是施工机械、施工方法还是水质检测技术,几乎处处闪耀着创新的光芒,彰显着知识产权的力量。
  专利创造奇迹
  “总长度3450米的穿越黄河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最难施工的一段,我们先后在超大型盾构机械的刀具、密封及衬砌等技术方面结合施工进行创新,提交中国专利申请20余件。”南水北调穿黄工程项目部经理李荣智向记者介绍,南水北调干渠穿越黄河采用了在黄河底开凿河底隧洞的方案,可免受冰冻、大风等不利因素影响,耐久性好,检修维护相对容易。穿黄工程选用的“穿越号”盾构机,直径达9米,盾构机前面装有140多件刀具,周边有14组千斤顶,总推力超过6000吨,在国内涵洞施工中是极为罕见的。但是,由于地形复杂,刀具的磨损很快。当时,国内还没有在这样连续施工条件下更换刀片的技术。施工方向一家拥有先进技术的欧洲公司求助,对方开出了数千万元的天价。最终,施工单位与国内高校合作,自主研发出了“带压进仓修复工艺”,并提交了专利申请,只花了百万元就解决了问题,保障了工程进度。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2年末正式开工以来,南水北调工程中主要施工单位已提交中国专利申请300余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成型技术与设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拥有发明专利的“低扬程水泵选型关键技术”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依托诸多专利,南水北调工程在施工中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运用穿黄隧洞特殊的竖井施工工艺专利,建成了76.6米深的竖井,达到国内水利工程竖井深度之最;采用国内首创的专利铣接头连接方式,使液压双轮铣槽机实现全自动监控,随时纠偏;使用集中众多专利的、重1166吨超大型盾构机在距离大河底部50米的深处施工,国内尚属首次……
  “知识产权是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像南水北调这样的重大工程更是如此。”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当今世界,无论是重大工程建设还是产业转型发展,都与知识产权的作用息息相关。
  创新铸就品质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北京年均受水10.5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城市生活用水,为北京中心城和新城20座自来水厂提供水源,与北京现有城市供水系统联网后,供水范围将达6000平方公里,几乎覆盖北京全境。而南水北调的水质如何,是广大群众所关心的。
  “水质的保证,来自自来水厂的处理和全天候的指标监测。”北京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自来水厂,为了迎接南来之水,技术人员不但提前到汉江水源地进行了解和实验,而且结合相关技术指标对水处理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使用自主研发并拥有专利的“澄清式浸没超滤膜滤池及水处理系统”技术,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在水质监测方面,增加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流动连续注射分析仪、原子荧光设备等近百套先进的水质监测仪器设备,有针对性地检测水质的不同指标。日常监测指标达72个,月度监测指标达到106个,为保持良好的水质、确保用水安全奠定了技术基础。
  清澈的汉江水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从房山进入北京,经8组泵机加压后注入两条长50多公里、内径4米的超大口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PCCP)输水管道送入水厂。这种超大口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是我国科研人员专门为南水北调工程研究的,在材料、结构、制造工艺等方面拥有20余件专利,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南水北调的江水进京后,北京城市供水保证率将由75%提高至95%以上,南水北调来水占城市生活用水比例将超过50%,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将得到显著提升。
  “南水北调是知识产权惠民生的一个典型案例。”李顺德认为。近年来,我国从西气东输到南水北调等一系列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既展示着国家的实力,也体现着知识产权的作用。知识产权正日益贴近人们的生活,改善着人们的生活。
  (本文转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其他文献
早产儿指孕周不足37周而分娩的新生儿,属高危儿的范畴.国内的发生率约占分娩总人数的3%-5%之间,是围产儿死亡常见的原因之一.正确的护理对降低早产儿死亡率至关重要.本科抢救
国际产业转移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资源配置形式,是人类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必然结果,在其本质上是人本身的活动。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布。当时的判断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科技体制改革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支持鼓励企业成
“三纲五常”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三纲五常”思想孕育于先秦,形成于两汉,经过董仲舒初步论述以及《白虎通义》的系统论证而最终确立
面对语文阅读课堂中形形色色的伪对话,如何实施真正有效的对话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我们要积极寻找有效的策略。问题的设计是有效对话的前提,所以,要选择那些既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