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分布、耐药性及预后不良因素分析

来源 :医学研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_142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同时探讨影响其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从而为真菌性角膜炎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6月在笔者医院诊治的195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及相关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195例眼部标本中,真菌培养阳性152例(77.9%)。主要的致病真菌属为镰刀菌属75例(49.3%),曲霉属35例(23.0%),链格孢属23例(15.1%)。常见真菌对那他霉素敏感度最高,总敏感度达到89.5%,对氟康唑敏感度最低,总敏感度6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35g/L、患病天数≥14天、病灶情况分级为Ⅲ~Ⅳ级及上皮修复时间≥21天为影响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镰刀菌属是本地区主要的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属,其对两性霉素B敏感度最高,临床上应根据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结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合理选用抗生素,同时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其他文献
以低聚木糖(xos)为修饰剂,采用不同的质量比对β-乳球蛋白进行糖基化修饰,研究了糖基化前后的β-乳球蛋白功能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质量比为6:1的糖蛋白配比时低聚木糖β-乳球蛋白
建立乳粉中阪崎肠杆菌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对阪崎肠杆菌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使用的三种保护剂进行比较.筛选出效果最好的奶液(即脱脂奶粉与无菌水的比例为1:4)作为保护荆。用于冷
研究了酯酶分析法检测生乳中体细胞数的方法。对不同样品体细胞计数,拟合了三段标准曲线,分别对应不同的体细胞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6,0.9484,0.9633,0.9556。对拟合的标准
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建立液体乳及乳粉中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共7种防腐剂的定量分析方法。样
本文将乳制品经酸水解后,利用乙醇-乙醚-石油醚提取脂肪酸,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甲基化反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出添加的7种脂肪酸类营养强化剂。本检测方法前处理简单快捷,易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