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等速肌力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ql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早期等速肌力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肌力的作用。

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胸腰段不完全性SCI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矫形/支具和心理疏导治疗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等速肌力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IsoMed 2000型等速肌力训练测试系统分别对2组患者双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力矩加速能(TAE)以及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进行评定,取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屈、伸肌群的PT、TAE以及H/Q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屈、伸肌群的PT[分别为(38.58±17.34)N·m和(63.26±16.91)N·m]、TAE[分别为(6.33±2.35)J和(12.32±5.24)J]以及H/Q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结论

早期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改善不完全性SCI患者的下肢肌力。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早期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制动大鼠骨骼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幼龄大鼠(80~100 g)胫骨和股骨,分离培养大鼠BMSCs。用可塑性石膏制备右下肢管型固定肌萎缩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干细胞组、磷酸缓冲液(PBS)组,干细胞组大鼠下肢制动48 h后于比目鱼肌局部多点注射1×106个BMSCs;PBS组大鼠下肢制动48 h后注射等
目的观察现实环境下采用基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功能性移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信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现实环境中的功能性移动训练。于训练前和训练6周后(训练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态测试(FGA)、5次坐立试验(FTSST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训练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KOA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接受PNF技术锻炼,包括等张组合、节律性稳定和动态逆转技术;对照组接受规范的患侧股四头肌肌力训练。采用膝关节再成角试验评估本体感觉,采用单腿站立测试(OLS)和5次坐立试验(FTSST)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抑郁、焦虑病情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及对照组(1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不超过5周,如治疗过程中患者恢复正常经口进食则终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洼
期刊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社会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30例癫痫患儿(纳入癫痫组)和30例正常儿童(纳入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青少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及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评分对上述对象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社会生活能力进行评定。本研究同时将癫痫组患儿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癫痫患儿均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抗癫痫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