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痕”成长“有迹”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发挥模仿、暗示在班级管理中的价值和功能,不仅会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还能激发群体活力,提升班级凝聚力。
   [关键词] 班级管理;模仿;暗示
  模仿和暗示,是社会心理学概念。在人际交往中,两者都发挥着无形的影响力。而班级作为一个小社会,班级成员作为正在成长与发展的个体,更是离不开相互之间的学习、影响。
  一、在“模仿”中成长
  模仿,是人在集体活动时表现出的倾向。心理学家称其为本能。这是学习的最基本方法。最低层次的模仿,就是对他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也就是“不期然而然”。比如,有的学生不自觉模仿老师上课讲话的姿态、表情,虽然他在模仿时是无目的的,但应对被模仿对象的言行有判断,这种判断可能是模糊抑或无法言说的,抑或只存在于他的潜意识里。较高层次的模仿,则是调动有意注意、具有一定目标的模仿。比如,学生模仿老师的书写演示。
  教育意义上的模仿,是学习的基础。要引导学生从无意识模仿到有意识学习发展,从外部特征到内心实质的自我影响。
  树立榜样,培育模仿对象,无疑能促成班级成员在学习态度、人际交往等方面达到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增进班级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大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从这个角度看,班级中树立榜样,意义深远。
  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立足学生发展需求,从小处入手,发现典型,驱动学生经过思考,进行选择性模仿,“择其善者而从之”,努力让自己变成和榜样一样优秀的同学。
  毋庸置疑,被模仿的行为并非都是好的行为。有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受身边人不良习惯的影响。学生要提高辨识能力,能清醒地认识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应该拒绝的,从而规避不良模仿行为。
  二、“暗示”的潜能
  暗示,是一种刺激。在无对抗的情况下,被暗示者接收到某种信息,无条件接受,并伴随一定的行为反应。因此,暗示是一种间接、含蓄的教育方法,产生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麦田的守望》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好的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和不管之间有个词叫守望。”“管”大多靠纪律约束,是被动且易被抵制。而“守望”则会在暗示作用下,将一种愿望和期待,巧妙地融入班级活动和氛围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言语暗示,是一种最直接的暗示方式。心理学家史劳生以化学教授的身份,告知学生,说他手中的瓶子里有某种恶臭气体。接着,他邀请学生一起测试恶臭气体的散布速度。瓶盖打开后,学生纷纷举手,表示闻到了这种“恶臭气体”。而实际上,恶臭气体是不存在的。学生之所以相信自己闻到了,是因为教授的言语发生了暗示作用。
  要想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良好的发展,适时的暗示必不可少。比如,每天早上与学生的第一面,温情地说一句:你今天看起来很开心;你今天肯定会有很出色的表现;你上课专注思考的样子真美……在这样的言语暗示下,学生会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趋向于“老师所说的样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心理是积极健康的,情绪是热情饱满的,他们自信,阳光,并时刻对未来充满期待。
  很多的班级活动也具有暗示作用。比如,在班级开展“未来之星”授星活动,设立“未来书法家”“未来朗诵家”,分别授予在书写、朗诵等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这样的表彰奖励,也会产生良好的暗示作用。学生以此为目标,产生自我激励,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
  標语张贴作为学校环境氛围的一部分,必不可少,但要紧密结合学生成长所需。比如,在一段时间里,班里经常出现学生之间闹矛盾的情况,影响学习和交往。说教的效果显然不会很理想,在教室显要位置张贴八个大字“礼让三分,同学情深”,不需要其他过多的教育行为,只要这种暗示,就能悄然改变学生的行为,取得良好的效果。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最高决策者,拥有最大的影响力,所采取的任何一项管理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放大效应。学生在成长,心智在变化,需求也在改变。教师不能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手段,更不可生搬硬套,要保持灵活性和针对性,实施更为精准的教育。
  (责任编辑:姜波)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档案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城市记忆展有其独特的定位原则、质量要求,需要对其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本文以“郑州记忆展”为例,秉着突出档案特色、突出地方特色、突出社会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质量要求,建立健全组织人员保障、资金保障、场地保障、展品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等多方面质量保障措施,涵盖从项目立项、开展到运行维护全阶段,努力将“郑州记忆展”打造成精品工程,并为各地档案部门开展城市记忆
1 档案网站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档案网站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网站定位不明确,网站管理观念落后;档案网站资源欠缺,内容不足;主页设计无特色,栏目设置简单;检索系统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或仅提供简单查询,缺乏实用性;档案网站形式单一,多媒体档案信息缺乏;网络维护、信息更新滞后;对发布的信息缺少严格的审查和管理;电脑病毒横行、黑客恶意攻击,网站缺乏安全措施,档案信息安全和保密受到威胁;档案网站会员
[摘 要] 在小学体育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学生体育运动的质量,所以,在教授学生体育运动时,教师也应当注重教法的丰富化设计、活动的竞赛化安排,从而让学生在“心动”的刺激下积极地行动起来。   [关键词] 小学体育;趣味课堂;学生  兴趣决定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作为支撑,势必很难达到理想中的教育预期。因此,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形式的优化,创建趣味性的教育方式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众多的书籍给予人们众多的体会和遐想。在这些纷繁中,作为教师的我看到了前进的指明书,它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都谈一个问题,因而非常详细,让人读后豁然开朗。  优秀的老师应该将爱注满心田。不管是学生的心田还是教师的心田,都需要爱去包围。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爱是教育的强大力量。”孩子需要父母、他人的爱,更加需要教师的爱。当然前提也是教
摘 要:所谓“大档案”概念的提法欠科学,它不是解决档案收集工作中所遇到问题的一剂良方;档案工作中的“归档范围”与档案收集工作范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大档案;归档范围;档案收集  Abstract: The so-called concept of large archives in our country is unsuitable to so
摘要:针对文件與档案在其形成、处理、传输、归档、移交、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各个环节面临的安全风险,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从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组织保障与运行维护等多个视角去识别、管理和应对风险。作者以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为依据,分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风险要素,提出应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并进一步从安全防范和运行保障两个角度,探讨防范与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和可行方法。  关键词:数字档案;电子文件;
摘要:《叩访档案》是以档案“局内人”的视角,将作者平日所发现的与档案有关的现象,分析和综合的随笔集。也是作者从“局外人”的视角,剖析档案现象及解决档案事业发展所遇困境的思想火花。城市记忆是作者寄托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结合“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的情况,将“局内人”的研究思路融合到档案事业发展的研究中来,为档案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叩访档案;城市记忆工程;局内人;读后感    “
摘要:作者对国内省级以上档案专业网站中的网上展览栏目进行了一番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了解我国档案网上展览的建设情况,并对该现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档案网上展览建设的不足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档案网上展览的关注。  关键词:档案;网上展览;综合档案馆:网站    1 各省级综合档案馆档案网上展览建设概况    本次调查选择国内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的网上展览作为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从2
摘 要:为充分开发学生档案信息资源,做好学生档案利用工作,基于郑州地区的14所本科院校的学生档案利用工作调查数据的分析,从社会、学校、学生三方面探究高校学生档案利用工作现状的原因,并提出加强高校学生档案利用工作的对策,以期对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学生档案;档案利用;利用服务;郑州地区  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档案工作作为
最近在工作之余翻阅了一下2008年第1-5期《档案管理》杂志(以下简称“第1-5期杂志”),由于对专业版块情有独钟,精心细读了该版块各个栏目的文章,引发了自己对该版块14个栏目的点滴看法与建议,在此不揣浅陋,斗胆一一道来。  1、学者对话。第1-5期杂志共刊发了两篇“学者对话”文章:一篇是吴品才与张照余的《关于文件运动理论研究的对话录》:另一篇是潘连根与刘东斌的《关于“大文件”概念的辨析》。前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