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小暴徒,还是内心的安全感不足?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k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常,他的脾气比较好,但不知哪天哪件事触动了他,他就会突然间行为失控、大发脾气,表现出极其暴躁的一面。那么——
  他没找到笔帽,就一下子崩溃了似的,把所有彩笔都摔到地上,这还不解恨,他还用脚愤怒地跺一跺
  依依平时话不多,做事极有条理。韩老师发现,在幼儿园,他的东西总是放得整整齐齐。绘画课上,很多小朋友的水彩笔扔得东一支、西一支,绘画纸也被揉得皱巴巴的。但依依不这样。他总是用完一支就把笔帽扣好,再拿另一支用。他的绘画纸平展展的、文具盒总是摆在固定的位置。韩老师对依依的印象特别好,所以当某天依依忽然表现出另外一面时,她大吃一惊。
  那天,依依在绘画课上发现自己的一支彩笔笔帽不见了,四处寻找。结果,他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仿佛一下子崩溃了似的,把所有彩笔都摔到地上。这还不解恨,他还用脚愤怒地跺地上的彩笔。但是因为力气小,他不仅没将彩笔一脚跺扁,反而弄得自己一个趔趄,几乎站立不稳。恼羞成怒的他抓住自己坐的小椅子,一把扔了出去。椅子落地,发出“咣当”一声巨响,把韩老师吓了一跳。没想到,平时表现最好的依依,此时居然成了小暴徒。四周的孩子吓得纷纷离座躲避,脸上露出恐惧的神色。
  放学时,韩老师见到依依的妈妈王女士,便将依依的暴怒行为告诉了她。王女士表示,这不意外,因为依依在家时不时地也有这种表现。
  因为平时对依依的印象太好了,韩老师对依依的暴怒深感震惊,就和王女士约了时间,想多了解一下依依。
  原来,依依出生后开始是跟在父母身边的,但两岁时依依的爷爷查出了癌症,需要动手术、化疗,依依的奶奶为此长吁短叹、血压不稳。王女士和爱人为了照顾好两个老人,医院家里两头跑,平时还要工作,心力交瘁,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便把依依送回老家,请亲戚帮忙照顾。
  大半年后,依依的爷爷做完手术病情稳定,奶奶也慢慢接受了现实,从悲伤中走了出来。王女士终于腾出手,把依依从老家接回身边。大半年不见,孩子长高了,但也沉默了,特别是刚接回来的时候,几乎不怎么说话,后来才慢慢好些。
  3岁,依依上了幼儿园,读书认字都不差,而且小小年纪就爱整洁,东西放得很规整。平常,他的脾气比较好,但不知哪天哪件事触动了他,他就会突然间行为失控、大发脾气,表现出极其暴躁的一面,比如拍桌子、跺脚、扔东西等。
  至于儿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激烈反应,王女士也感到难以理解。
  幼儿需要安全感,而他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就是在大脑中对未来规划出固定的“路线图”——记录他认为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韩老师和王女士相约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将依依的情况告诉我,并询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告诉她们,幼儿需要安全感,而他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就是在大脑中对未来规划出固定的“路线图”——记录他认为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包括许多细节。这种预期会给他带来确定感和可控感,一旦事情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发生,他大脑中的“路线图”就会破碎,他的世界就会暂时崩溃。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会让他变得非常紧张、焦虑、不知所措,从而导致他大发脾气或者行为失控。
  有大脑“路线图”失控问题的幼儿,通常在生活中循规蹈矩,不愿接受变化。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感,他会对成人提出的与他头脑中“路线图”不一致的要求和命令说“不”。
  年龄小的时候,他可能会对什么时候洗澡、怎么切食物,以及睡觉前应该得到几个拥抱之类的细小事情极度敏感,并拼命地想让事情永远保持不变。
  听到这里,王女士频频点头,说依依就曾因西瓜的切法改变而大哭大闹,但家里大人都觉得孩子无理取闹,孩子爸爸还因此将孩子揍了一顿。
  为让王女士和韩老师理解这类孩子的心理特征,我给她们讲了一个我接触到的案例。
  晓宁是个3岁男孩,由奶奶带着玩玩具。奶奶对晓宁说:“我去接杯水。”晓宁玩得很专注,没听见。过了一会儿,他抬头一看发现奶奶不见了,马上哭起来,嘴里不停地喊奶奶。奶奶听到孙子的哭声,赶紧跑到孙子身边,可晓宁还是哭。这时孩子的爸爸走来不耐烦地说:“奶奶不是在这里吗?哭什么哭!”晓宁不仅没有停止哭泣,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就在大家深感奇怪的时候,我让奶奶拿着杯子跟孩子再说一遍:“我去接杯水。”然后出去几分钟再回来。果然,晓宁马上不哭了。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孩子哭不是找奶奶,而是他一抬头发现奶奶不见了,打破了他的预期。让奶奶重新表演一遍接水的过程,先告诉孩子“我去接杯水”,让孩子有个思想准备,然后看着奶奶离开,再看着奶奶回来,这时孩子大脑里的“路线图”恢复了,安全感回来了,孩子就不哭了。
  教育者不要因此冷落或粗暴地批評他,反而要最大程度地接纳他,积极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经常抱抱他,给他更多的关爱
  韩老师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看来,我误解孩子了,孩子根本不是小暴徒,而是内心的安全感不足。”
  我点点头,并趁机给韩老师提了几点建议:
  1.
其他文献
联词:雾霾,尾气,燃烧,呼吸道,明确,那么,口罩,在所难免  汽车燃烧汽油后排出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有害气体会伤害我们的呼吸道,迫使我们出门不得不戴口罩。有关部门已经明确指出,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那么大气层被污染就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出行要尽量少开车,最好步行或騎自行车。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指导老师:席振娟)
每次做新衣的时候,母亲都会把余下来的碎布整齐地放在小包袱里,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取出来,大块的做鞋面布给我们做新鞋,小块的用不同花色一块块缝起来做成花书包、坐垫等。母亲用一把剪刀和针线把细碎的生活连成了一片,那个小针线篓像“百宝匣”一样一直伴随在她身边。  ——王卓营(郑州)  从爷爷参加革命到现在,80多年的风风雨雨,爷爷走了,父親走了,但他们正直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们这个家族一代一代传承着。我
【人物名片】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副会长,同时担任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有“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之称。  家庭中,要让孩子觉得妈妈照顾我,爸爸照顾妈妈,我和妈妈一起帮爸爸,让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一个环状的链接关系,而不是形成一个中心的关系  笔者:李教授,您对青少年犯罪有长达40年的研究,对马加爵、药家鑫等社会热点案件,都有过精彩的分析和评论。您一直
两个苹果  □ 李俊燕(濮阳)  那年,我刚满10岁。一天下午,我跟父亲去他单位拉过节分的苹果。像往常一樣,我们还要把住在单身宿舍的夏伯伯分的苹果一起拉回去。  父亲把两筐已经称好重量的苹果搬上三轮车,我在后面扶着筐,朝夏伯伯的宿舍走去。途经一段坑坑洼洼的路面时,三轮车剧烈地摇晃起来,贴着夏伯伯名字的那筐苹果掉出来两个。我赶忙捡起来,随手放进了我家那筐苹果里。  父亲看见了,止住脚步,目光在我脸上
适度的自我惩罚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而不健康的自我惩罚则是一种自我伤害,它会让孩子攻击自我、轻视自我、隔离自我,甚至抛弃自我。  因为考试发挥不佳,她曾剪掉长发、冬天洗冷水澡、罚自己把错题做10遍、7天不开手机,甚至多玩一会手机都要用刷题进行自我惩罚  奚女士是一位画家,多年的艺术创作使她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力,所以她在家庭教育上的困惑显得异于常人:“小蕾有心理问题,她有自残倾向,如果现在不干
一个“班级第一”的尖子生,刺死了对他“恩重如山”的好教师。为何古人的“尊师重道”,如今变成了“杀师泄恨”?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哀,还是家庭教育的忽视?这个惨剧的背后,究竟折射了什么?  罗某杰,这个同学眼里的“尖子生”,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在与班主任鲍老师发生争执后,拿起随身携带的弹簧跳刀刺死了老师。后经查实,鲍老师身上的刀伤有26处。  案发前,鲍老师因布置作业的事训了罗某杰几句,数分钟后就有了这
她追求完美,自尊心强,自我期望值高,遭遇挫折后,由过强的自尊走向反面——陷入过度的自卑,甚至失去了自我。  “孩子说她吃不下东西,是怕长胖,不敢吃。”  高三女孩于兰在父母的陪同下预约来访。她瘦瘦弱弱的,一脸愁容,眉头不展,接过我递去的一杯水后说了声“谢谢”,便沉默不语。  于兰的母亲说:“老师,您看这孩子瘦成啥样子了。就这,还不吃饭!现在,我们最发愁的就是这个。上高二时,她摔了一跤,磕到了牙,咀
发现儿子书包里的香烟后,她在学校门口当众掌掴了儿子。没想到——  被母亲当众掌掴的少年在家屡次自杀  一天,一位姓陈的中年女士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她说她儿子小凯今年15岁,在一家重点中学读初三,平时成绩排在年级前列。没想到刚进入初三,小凯就不让人省心起来。有同学向班主任举报,说小凯偷偷抽烟。班主任就把小凯抽烟的事情告诉了陈女士。接下来,陈女士做了一个让她自己都追悔不已的举动。  那天是周末,陈女士
母亲是我最亲密的人,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从小到大,她都身体力行地告诉我:凡事靠自己,做一个独立的人。  二十多年来,她奉养老人,生儿育女,贫也好富也罢,始终靠自己的辛苦劳作,撑起一个家。她从不抱怨什么,更不会向别人索取什么。累的时候,她对我说:“别怕,事情是越做越少的,人的潜力是永无止境的。”穷的时候,她从不自卑,一身旧衣服浆洗得干干净净,依旧漂亮。她常说:“别人看重的,可不是你的外表,而是你的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再加大,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城市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城市则将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全面取消对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落户限制。争取到2020年如期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的目标。  与落户相比,城市相关配套服务能否同步跟上才是难点。《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同步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