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作为一种新的语言测试模式,成为了研究热点。口语测试作为语言测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强调交际语言教学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口语测试目标的确定、测试任务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测试效度的验证是进行基于任务的商务英语口语测试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TBLA 商务英语 口语测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028-02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交际教学法变得不再流行,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TBLT(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与追捧,并成为国际英语教学的主流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必然引出与之相对应的语言测试方法,从而对教学起到“反拨效应”。200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第22届国际语言测试研讨会,会上研讨的主题之一就是“Putting tasks to the test”。由此可见,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task-based language assessment)随之成为研究热点。口语测试作为语言测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强调交际语言教学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无论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在评估过程中,口语测试的信度往往都很低。人们对于如何实施和评估口语测试还存在许多不科学的、片面的认识。商务英语口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合理的、科学的测试方法能够更好地测定学生是否掌握了商务场景必需的英语交际能力,本文拟谈谈TBLA理论对商务英语口语测试的启示。
一、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
(一)TBLA的产生
语言测试是随语言教学发展而来的。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让学习者对分离的语言形式进行反复操练,最后就会掌握这门语言。这种理念认为“输入”和“吸收”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认为对语言形式的反复操练能转化为可使用的技能。但是二语习得研究表明,有意识地学到的语言知识不一定会转化为自发、自动的语言运用,这也已成为共识。在此之后,研究者开始转向以语意为核心、强调交际和表达的教学思想,这些研究都成为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在汲取交际教学法思想的基础上,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提出让学习者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运用语言,接触新的语言形式,掌握语言技能。有教学就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评估方式,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应运而生。
(二)TBLA的内涵
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强调以任务(task)为核心,把每一个任务当做基本分析单位,测试项目的选择从任务出发,测试工具的编写以任务为基础,测试评定的对象是应试者完成任务的表现(task performance)。作为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核心,“任务”的准确定义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语言教学中,“任务”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教学或学习目标而设计的活动。而从测试的角度,Norris把“任务”定义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但这些活动需要靠语言来完成”。Bachman和Palmer(1996)把“语言使用任务”定义为“在特定场景下人们运用语言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或达到某一特殊目的的活动”。他们所提到的“任务”其实就是指真实世界中的活动,而任务的完成必须使用到语言。[1]显然,这种以任务为核心的语言测试与传统测试有着极大的区别,其目标是诱导和评价学习者在以意义为中心并有明确交际目的的语言使用环境下的交际行为,真实世界的需要成为任务设计的驱动力。[2]
二、TBLA对商务英语口语测试的启示意义
(一)商务英语口语测试目标的确定
商务英语口语是商务职场人士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商务英语口语》课程除了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外,也成为很多商务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商务场景中的英语交际能力。传统的口语测试所采用的“分离式技能测试”测定的只是应试者的语言知识,即用分离的、脱离语境的试题来测考生的词法、句法等语言知识,例如传统的商务英语口语测试题型通常包括回答问题、商务图表描述、话题讨论等。然而,考生仅仅掌握这些商务相关的词汇和词法知识是不足以保证他们在商务环境中真正地使用语言来完成交际任务的。而TBLA 将语言使用的环境、以言行事的语用能力和对句子层面以上的形式、习俗和交际标准的熟悉程度( 话语能力)考虑进来。[3]在TBLA测试目标的认定上,学者们也有很多争议。以Long和Norris(2000)为代表的“任务中心论”,认为TBLA的目标是测定应试者完成任务的表现。[4]以Brindley(1994)和Bachman(1996)为代表的“能力中心论”则认为通过TBLA 可以推测考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也就是通过应试者在测试中完成任务的表现来预测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5-6]我们认为,基于任务的商务英语口语测试是通过测定学生在运用英语完成常见商务任务的表现来推测考生在商务场景中的语言使用能力。
(二)商务英语口语测试任务的选择与设计
学者们对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模式(TBLT)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基于任务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中,很多都提到了对任务的设计,提倡根据常见的商务场景设计若干英语交际任务,组织学生使用英语完成商务任务,比如求职面试、打商务电话、商务旅行(包括预定机票、酒店、机场手续等)、商务会议、商务接待(包括机场接客户、安顿入住、商务宴请等)等等。前面对“任务”的定义提到了“真实世界”中的“语言使用任务”,语言测试任务的选择务必要遵循真实性原则。Bachman提出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1)情景真实性,即命题时,测试任务的特征与将来目的语使用的情景特征相一致;(2)交际真实性,指的是考生在完成某一测试任务时,其语言能力的哪些方面参与了完成该测试任务的活动,它强调的是考生与测试任务之间的交际关系。[7]
商务英语口语测试任务的选取还要考虑中间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因为商务场景多种多样,很难确保测试任务选取的相关性和代表性,并且不是每个测试任务都能涵盖语言能力的各个方面。[8]有些任务在测试中不便于操作,例如商务会议(business meeting)考查应试者英文主持和参与会议讨论的能力,需要多名应试者同时进行;有些任务需要应试者具有相关方面的经验,例如商务旅行(business travel)考查学生完成商务旅行各个环节包括机票和酒店预订、办理机场相关手续等环节中的英文交际能力,就要求首先要具备商务旅行经历,而要求没有商务旅行经验的应试者来使用英语完成这些测试任务就显得很不公平,这些都是在选择和设计商务英语口语测试任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商务英语口语测试的效度验证
根据Long和Norris提出的TBLA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在完成了商务英语口语测试任务的选择以及评定标准的制订后,最后就是对测试进行系统的、不间断的效度验证,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1]效度,又称有效性,是指根据逻辑分析和相关证据来说明考试分数在多大程度上解释考生语言能力的量度。通俗点说是指一套测试所考的是否就是设计人想要考的内容,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考了想要考的。Weir[7]的验证体系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来收集效度证据。第一,从受试者方面了解影响受试者表现的个人特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经历等;第二,从情景效度方面了解测试任务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该任务所取样的全域;第三,从理论效度方面了解测试是否考了考试大纲规定要考的,也就是考试的题目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它所要测量的目标;最后就是从评分效度和外部效度收集证据,以便提高评分的效度和了解测试对相关人员的影响,是否对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有“反拨作用”。
三、结语
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是一种新的语言测试理论,代表了语言测试发展的新方向,它打破了传统的语言测试的局限,由传统的测定应试者词汇、语法知识转向测定应试者完成“真实世界”的“语言使用任务”的能力。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习者具有流利、准确及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而语言测试的目是测定学习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这个目标。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可以使学生充分展示他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但是TBLA还是新事物,对其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使之不断完善,更好地发挥其对语言教学的“反拨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宝成.语言测试的新进展: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9月:P352.
[2]陈欣.基于口语任务的语言测试效度实证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0年10月:P8.
[3]Mislevy,R.J.,Linda S.Steinberg
[关键词]TBLA 商务英语 口语测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028-02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交际教学法变得不再流行,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TBLT(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与追捧,并成为国际英语教学的主流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必然引出与之相对应的语言测试方法,从而对教学起到“反拨效应”。200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第22届国际语言测试研讨会,会上研讨的主题之一就是“Putting tasks to the test”。由此可见,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task-based language assessment)随之成为研究热点。口语测试作为语言测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强调交际语言教学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无论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在评估过程中,口语测试的信度往往都很低。人们对于如何实施和评估口语测试还存在许多不科学的、片面的认识。商务英语口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合理的、科学的测试方法能够更好地测定学生是否掌握了商务场景必需的英语交际能力,本文拟谈谈TBLA理论对商务英语口语测试的启示。
一、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
(一)TBLA的产生
语言测试是随语言教学发展而来的。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让学习者对分离的语言形式进行反复操练,最后就会掌握这门语言。这种理念认为“输入”和“吸收”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认为对语言形式的反复操练能转化为可使用的技能。但是二语习得研究表明,有意识地学到的语言知识不一定会转化为自发、自动的语言运用,这也已成为共识。在此之后,研究者开始转向以语意为核心、强调交际和表达的教学思想,这些研究都成为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在汲取交际教学法思想的基础上,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提出让学习者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运用语言,接触新的语言形式,掌握语言技能。有教学就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评估方式,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应运而生。
(二)TBLA的内涵
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强调以任务(task)为核心,把每一个任务当做基本分析单位,测试项目的选择从任务出发,测试工具的编写以任务为基础,测试评定的对象是应试者完成任务的表现(task performance)。作为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核心,“任务”的准确定义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语言教学中,“任务”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教学或学习目标而设计的活动。而从测试的角度,Norris把“任务”定义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但这些活动需要靠语言来完成”。Bachman和Palmer(1996)把“语言使用任务”定义为“在特定场景下人们运用语言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或达到某一特殊目的的活动”。他们所提到的“任务”其实就是指真实世界中的活动,而任务的完成必须使用到语言。[1]显然,这种以任务为核心的语言测试与传统测试有着极大的区别,其目标是诱导和评价学习者在以意义为中心并有明确交际目的的语言使用环境下的交际行为,真实世界的需要成为任务设计的驱动力。[2]
二、TBLA对商务英语口语测试的启示意义
(一)商务英语口语测试目标的确定
商务英语口语是商务职场人士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商务英语口语》课程除了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外,也成为很多商务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商务场景中的英语交际能力。传统的口语测试所采用的“分离式技能测试”测定的只是应试者的语言知识,即用分离的、脱离语境的试题来测考生的词法、句法等语言知识,例如传统的商务英语口语测试题型通常包括回答问题、商务图表描述、话题讨论等。然而,考生仅仅掌握这些商务相关的词汇和词法知识是不足以保证他们在商务环境中真正地使用语言来完成交际任务的。而TBLA 将语言使用的环境、以言行事的语用能力和对句子层面以上的形式、习俗和交际标准的熟悉程度( 话语能力)考虑进来。[3]在TBLA测试目标的认定上,学者们也有很多争议。以Long和Norris(2000)为代表的“任务中心论”,认为TBLA的目标是测定应试者完成任务的表现。[4]以Brindley(1994)和Bachman(1996)为代表的“能力中心论”则认为通过TBLA 可以推测考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也就是通过应试者在测试中完成任务的表现来预测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5-6]我们认为,基于任务的商务英语口语测试是通过测定学生在运用英语完成常见商务任务的表现来推测考生在商务场景中的语言使用能力。
(二)商务英语口语测试任务的选择与设计
学者们对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模式(TBLT)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基于任务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中,很多都提到了对任务的设计,提倡根据常见的商务场景设计若干英语交际任务,组织学生使用英语完成商务任务,比如求职面试、打商务电话、商务旅行(包括预定机票、酒店、机场手续等)、商务会议、商务接待(包括机场接客户、安顿入住、商务宴请等)等等。前面对“任务”的定义提到了“真实世界”中的“语言使用任务”,语言测试任务的选择务必要遵循真实性原则。Bachman提出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1)情景真实性,即命题时,测试任务的特征与将来目的语使用的情景特征相一致;(2)交际真实性,指的是考生在完成某一测试任务时,其语言能力的哪些方面参与了完成该测试任务的活动,它强调的是考生与测试任务之间的交际关系。[7]
商务英语口语测试任务的选取还要考虑中间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因为商务场景多种多样,很难确保测试任务选取的相关性和代表性,并且不是每个测试任务都能涵盖语言能力的各个方面。[8]有些任务在测试中不便于操作,例如商务会议(business meeting)考查应试者英文主持和参与会议讨论的能力,需要多名应试者同时进行;有些任务需要应试者具有相关方面的经验,例如商务旅行(business travel)考查学生完成商务旅行各个环节包括机票和酒店预订、办理机场相关手续等环节中的英文交际能力,就要求首先要具备商务旅行经历,而要求没有商务旅行经验的应试者来使用英语完成这些测试任务就显得很不公平,这些都是在选择和设计商务英语口语测试任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商务英语口语测试的效度验证
根据Long和Norris提出的TBLA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在完成了商务英语口语测试任务的选择以及评定标准的制订后,最后就是对测试进行系统的、不间断的效度验证,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1]效度,又称有效性,是指根据逻辑分析和相关证据来说明考试分数在多大程度上解释考生语言能力的量度。通俗点说是指一套测试所考的是否就是设计人想要考的内容,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考了想要考的。Weir[7]的验证体系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来收集效度证据。第一,从受试者方面了解影响受试者表现的个人特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经历等;第二,从情景效度方面了解测试任务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该任务所取样的全域;第三,从理论效度方面了解测试是否考了考试大纲规定要考的,也就是考试的题目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它所要测量的目标;最后就是从评分效度和外部效度收集证据,以便提高评分的效度和了解测试对相关人员的影响,是否对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有“反拨作用”。
三、结语
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是一种新的语言测试理论,代表了语言测试发展的新方向,它打破了传统的语言测试的局限,由传统的测定应试者词汇、语法知识转向测定应试者完成“真实世界”的“语言使用任务”的能力。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习者具有流利、准确及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而语言测试的目是测定学习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这个目标。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可以使学生充分展示他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但是TBLA还是新事物,对其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使之不断完善,更好地发挥其对语言教学的“反拨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宝成.语言测试的新进展: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9月:P352.
[2]陈欣.基于口语任务的语言测试效度实证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0年10月:P8.
[3]Mislevy,R.J.,Linda S.Stein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