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习题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y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题教学是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的延生,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习题教学;化学;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与生活最接近的科学。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生活,这就需要不断搞好化学教学工作,然而在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习题教学更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对化学计算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更是每位化学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对此,我谈一点在习题教学中的体会:
  一、扩散思维,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封闭的思维开阔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同时,当多种解题方法在头脑中凸现时,学生自然会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最佳方法,达到多中求快、多中求巧、多中求优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解题方法。如果认为哪一种方法自己更利于掌握,便可以应用这种方法进行解题。比较有针对性,充分结合了新课程的理念。例如,向100g25.2%的稀硝酸中加入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20.4g恰好完全反应,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题中涉及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常规解法:写出方程式,由消耗的硝酸总量为(100×25.2%)g进行求解。另一种方法利用最终溶质为NaNO3,其中NO3-全都 来自HNO3,利用守恒法,一步求出答案。如果没有一题多解的讲解,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将浪费很多时间。
  二、开动脑筋,一题多变
  化学习题更能体现出化学这门学科"千变万化"的特征,只要我们将一个题目的已知条件、设问角度或求解目标稍作改变,便可得到一个"题簇"。题目变了,审题视角要变,思维方式也要变。但"题簇"里的各个题目牵涉到的知识点是相同的或相似的,其解题方法有相似的一面,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中考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反映某个(些)题目被老师"猜中"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老师讲过嘛,可成绩揭晓,傻眼了,怎么这个分数!显然,考中的题实则是一个变题,但学生不加思考,照搬老师所讲解法,结果出错。所以,教师在讲题时不能把思路局限于一个题目之内,要多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做到处变不惊,应付自如。同时也能够由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以加强。例如,相同质量的CO2和CO中碳原子的个数比为多少?含相同质量氧元素的CO2和CO中碳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粗看起来,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但实则有差异,一个告诉的是物质的质量相等,另一个则是告诉物质中的某一元素质量相等。当然已知条件不同,故解法也就有差异了。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多多加强一题多变的练习,多多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其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挥。
  三、更新观点,特题特解
  有些题跟常规题迥然不同,它立意新颖独特,乍一看缺少条件,无从下手,似乎"山重水复疑无路"了,但只要换一下脑筋,打破思维定势,用第三只眼以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它,就会找到特别的解题办法,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例如,现有C2H5OH蒸气和C2H6组成的混合例如,现有C25OH蒸气和C2H6组成的混合气体,已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粗看无从下手,但仔细一分析,可知混合气体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个定值,而并不缺少条件,当然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灵活应变,新题新解
  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开展,新题层出不穷,信息迁移题应运而生,现已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主要题型。这类题突破了大纲的限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通过阅读题目给予的信息,理解、消化没有在课堂上学过的新知识,再运用它在新环境中解决题目中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利用信息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只要善于分析,能读懂信息,这类题的难度不大。
  五、自编习题,巩固提高
  对于重要的、常作考点的知识点,应引导学生自编习题,然后作答。学生自己动手编题,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对话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以提高。例如,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的反应:CO2+Ca(OH)2=CaCO3↓+H2O 这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总复习时可要求学生自己编题,让他们或思考或议论或奋笔疾书,从而达到了巩固知识点的目的。总之,化学教学能否取得好的成绩,习题教学非常关键,只有充分利用上述各题型的讲解,充分运用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融会贯通以后,才会达到"5×1>1×5"的效果,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才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题水平,才能够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究是生物教学中获取生物经验知识和检验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探究;学习兴趣;互动意识;生物科学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学中要实现有效教学,作为教育者,最关键的一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笔者明确: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它有着其他学习方式所不可替
摘 要:化学可以说是贯穿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接触到化学的东西,所以化学对我们来说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学好化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初中化学是启蒙阶段,初中生刚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所以兴趣很重要。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兴趣培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不再是那个自导自演的角色,教师只是一个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成为课堂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为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将这些“新鲜的血液”带入到美术课堂中需要教师能够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基础上,提供给学生新的角色和地位。互动教学是以师生互动为主,体现学生在教学课堂的主体性以促进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美术课堂中通过互动教学模式对于引导学生建构美术知识、增加对美术课程的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就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新的方法指导。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与合作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需要满足营造合作氛围,使学生愿合作;精选合作材料,使学生能合作;教给合作技能,使学生会合作等条件。高中历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有小组互助、小组比赛、自由论坛等模式。高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以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角色;留足学生独立学习时间;完善合作小组评价
谈到写作,无论是中文还是英语,都是令很多学生感到困难的一件事,而有些教师对学生书面表达也处于一种盲目状态,要么布置一篇命题作文,要么布置一篇看图作文,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到头来学生是越写越怕写。按照中小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听说读写”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所在,而其中“写”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非一日之功可就。因此,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接受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也是其面对的一个难题。本文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课堂教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应体现求实精神  所谓求实精神就是要讲实事求是,就是要追求朴实的教学风格、真实的思维流露、扎实的教学效果。求实精神也要求我们放弃一切形式
摘 要:时代在发展,教育教学也在不断的更新,理念更新、内容更新、方法更新。而不管教育教学的哪一方面的更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不是可以脱离教师实践后能够成功的。每一次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也不一定会成功,这里的成功与失败都会成为教师今后教学实践工作的宝贵经验。本文就是笔者对自身在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后获得的几点心得的阐述。  关键词: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经验  时代的发展需要教育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故事教学法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直接从故事中悟到蕴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等,可以说,故事教学法是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入手,探索故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品味故事教学法为语文课注入的新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更多经典的、优秀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课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要掌握好一门学科并能够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对知识的渴求充满激趣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语文科来说尤其如此,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