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如何“善待”农村学生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学生在科学技术这块阵地的认知上“空白”地带多,这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经济环境所决定的.与城市学生相比,他们拥有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所能了解的信息源于课本、老师,没有像样的图书馆,同时也没有足够的实验条件,造成了不少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去交流、辩论,不善合作,更谈不上创新.因此,针对目前农村学生的学习现状,有必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广大农村学生的认知水平展开讨论.这里笔者结合多年在农村的教学实际谈一些个人意见,以便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
  1 农村学生的现状举隅
  目前国家虽然花了一定的财力物力为农村学校配备了一些探究性学习器具,但可供学生探究的毕竟还是车水杯薪,农村学生忽视从生活、社会以及大自然中获取相应的信息,虽说当今网络先进,但是只凭从网上获得的信息,不去对相关现象做深入地分析,这样不利于知识的吸收与累积,况且他们在学习方面主动性不强,对教材盲目诵读,对课本中的知识不求甚解,知识的“叛逆”意识缺乏,对知识不敢去“争论”,更谈不上“批判”.长此以往,他们认为,书本知识是真理,教师是上帝,遇到考试疲于应付,不善于对相关知识批判式地接受.他们在课上往往是小心谨慎,生怕说错被当成笑话,笔者调查中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认为老师讲的都是对的,所以在很多农村学生的心目中学习就是“驯从”,基本没有探究的意识,至于辩驳、创新更无从谈起.总而言之,他们除缺乏知识及能力素养形成的外部环境外,他们还习惯于被动式学习,对有关现象不进行探究,因而对相关知识缺乏深刻理解,只凭时间、精力去硬拼,一知半解,导致自信心的下降,必然与城市学生不在一个层面上.
  2 针对农村学生实施探究式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2.1 因地制宜
  教学活动中,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到沟渠、工地、田间等不同的場所,开展实地测量、调查,构建物理学习的社会环境课堂.如在讲授液体压强这一章时,笔者就组织学生参观了学校附近的沟渠以及沟渠中水坝的结构,在注重安全的前提下,从出水到水坝即将淹没阶段,测量了水对坝体的压强,从而让学生切切实实地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并且实地察看了涵洞,巧妙地让学生感知了连通器的原理.在教学重力这一章时,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建筑工地上实地了解重垂线的应用,检查墙体是否竖直,窗台是否水平等,使学生完全理解了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笔者还组织学生去工地参观大型吊车的工作过程,研究施工中体现的杠杆原理、力的平衡等相应的物理知识.夏季,通过实地对比水稲田边及一旁的柏油马路温度,笔者让学生用脚实际感知一下两个地方的温度差异,从而讲解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学生对比热容知识的理解可谓是水到渠成.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更加深了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优良品质.
  海安县是全国闻名的丝绸之乡,利用广大的农村家庭饲养家蚕这一有利条件,要求学生到养蚕大户蚕室中测量室温,抓住这一时机,着重理清温度计的原理、构造特点以及使用方法等.通过蔬菜大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了解电子测温仪的应用.
  2.2 变废为宝
  利用废弃材料作为学具,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物理现象.在教学浮力这一章有关浮沉条件的应用时,笔者事先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废塑料瓶罐以及吸管,用它们制作一些潜水艇.将这些制作的潜水艇放在盆里进行实验,加深对浮力的理解.在教学生对光的折射进行探究时,可用食用的“果冻”、牛奶或凉粉等做演示,来达到比较直观的效果.还可利用农村的手压式手柄压水,来研究杠杆、压强等相关知识.根据需要制作器材,包括利用过去的器材以及收集的废旧杂物来达到实验目的.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3 合理安排
  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合理设计课堂内容.课本中的章节内容安排通常是一节一课时,学生学习中,能力较强的顺利完成,接受力逊色一点的则时间不充分,教者应该区别对待,采取分层教学.对那些一节多的内容可采取两课时进行,如密度、物体的浮沉条件等,不是把定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从探究的实验数据中总结出一般规律,这两节的内容都是学生先实验探究,然后交流、讨论,最后再点拨、讲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有时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如夏季的某一天,一场大雨过后,学校操场边的草地上爬出了很多蚯蚓,一些学生对这一现象充满好奇,有的问,蚯蚓为什么会爬出来?有的认为,蚯蚓因为缺氧出来呼吸新鲜空气,还有的则认为,蚯蚓爬出来“饮水”、怕冷、容易找到食物……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于是突发奇想,这一现象不也与生物学科有关吗?于是笔者就请生物老师一起来帮助学生,请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实现实验探究.比如,有同学大胆猜想,探究蚯蚓承受电压的能力,观察电流对蚯蚓的刺激产生的反应等.在老师帮助下的实验大大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4 意识培养
  注重平时培养和训练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将枯燥的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变成学生乐学的强大驱动力.为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科学素养,让他们亲自去测量、记录一些相关数据,增加实地考察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逐渐改变学生对待事物的错误态度,让那些不切实际、人云亦云的意识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消失.例如,要求学生实地测量验证,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大气压值并不相同的相关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严谨的科学品质.
  物理知识枯燥难学,往往是教学中的一大顽疾,教师只顾“教”,学生盲目接受,结果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对我们物理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第一,竞赛法.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例如:实验课上比时间,探究课上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谈手段.如用“学生—吃饭—洗澡—电话—爬楼”等词联想编一段小故事把热、光、力、电等知识联系起来;第二,游戏法.让学生进行词语变换游戏:水流—电流—电压—高压等;第三,评论交流法.分组讨论,组员互相评价.因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和肯定.正如心理学家盖濨认为的那样:“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长负责记载活动内容及成绩,其中包括组员的实际动手结果,一人一个成长记录袋,每过一段时间,将学生对探究活动中的点滴发现编成研究性学习试题,交换答题,由命题者评改,教师作指导性审查和评价.最后命题、答题者互相作评价.   2.5 方法引导
  教会学生进行反思、评价、小结等探究方法,使情绪智力与探究式教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探究式学习对反思与评价提出较高的要求,就教学评估而言,反思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检验,自我醒悟的學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是理解、整理的再创造,是认识水平的又一次提高.教师讲授时尽量把学习过程,方法展现出来,把理论问题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生动事例.同时探究教学中应将学生的情绪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在活动中,要处理好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在课堂导入、情景激发时,可让学生对情景的引入、描述以及演示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对课堂引入的创设情景中的挂图、实验器具、现象以及交流合作等进行讲解.最后,对老师和学生操作以及提出的方案实施评价.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那些知识接收有困难以及操作、实验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帮一的辅导 .让学生全程参与探究活动, 不仅可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且还可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发展学生的情绪智力.其次,学习内容上要有观念上的冲突.学生学习的热情往往来源于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心理倾向.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知识的创新都是在认知发生冲突时产生的.在情景引入中可精选一些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特殊自然现象和最新科技成果等.内容的选择可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科学探究的特点合理选用.例如,在让学生学习电路连接时,可以用马路上的路灯同时亮熄的情景,把这些电灯的连接方法作为问题的背景.在学习机械能守恒时,用单摆的摆球来撞击固定在起点的鸡蛋的实验,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紧张、担忧,从而产生好奇.在学习电阻时,让学生调查供电、用电中的实际损耗,找出实际解决线路材料的好方法,向学生介绍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例如超导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6 活动保证
  引导农村学生勤动手、勤制作,持之以恒地开展科技活动.物理实践活动中,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通过作品展示,着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养成,利用学校资源,成立了专门的电子制作活动小组,进行 “科技在我身边”的集中展示、趣味科学的演讲、魔术、航模等表演活动,以及“身边疑问”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围绕研究、创新、发明等开展活动,坚持一学期两次科技发明节,展示学生发明成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再现新思维,开拓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要正确对待农村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差异,作为教师,既要重视良好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养成踏实、严谨、认真的态度,关键要注重实效,努力使广大农村学生掌握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其他文献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英语学习是中学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基础学科.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知识的接受度不尽相同,个体差异不同,情感体验比以往更加敏感.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基础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60%左右.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几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大多数能够互相听懂,基础教育大多用母语或维吾尔语教学.本文所指的母语授课教师指的是用维吾尔语进行授课教师,授课的对象是维吾尔族学生.通过母语授课的初中物理课堂的案例分析,可以使其他母语授课教师分享成长经验、教学经验;通过研究优秀少数民族初中物理教师的课堂,分析课堂中的新课程理念,可以透视少数民族
初中数学是国家学科体系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当今社会,人们对我们国家的教学发展方向非常重视,所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而培养学
当前的新课改教学背景下,素质教学愈发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要点,每个学科都格外注重教学有效性,而笔者则主要针对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见解,希望
新课程呼唤“新教师”,呼唤“新课堂”,这就需要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本文从转换角色、创设情境、巧设问题、布置任务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转换角色,乐于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要学会从已经习惯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表演者,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应是课堂教学的“导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
摘 要: 以生生互动行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为突破口,通过对一节课中的导入、展开、结束的三大环节的过程设计和有效教学。让学生在互动中有效地耦合信息;在互动中有效地展开过程;在互动中有效地回味提升。最终使生生在课堂互动学习中达到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欣赏、学会沟通。   关键词: 小学数学;互动;耦合;回味     一、视角分析     1.前期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这些年,我们已经
要说近年来的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今年9月13日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最终通过学者们的多年努力和实践证明得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物理学课程标准中,最大的变化是突出了重要概念的教学.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概括,物理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构成物理学规律的前提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术语来传递物理概念,如“速度”;也可以用描述概念的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如“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
1 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关.由于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同,特别是当前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在家由爷爷奶奶看管.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又过分疼爱孙子孙女,学习监管不到位,思想教育不到位,使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还有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离异家庭逐年增多,使得孩子心理发展不健全.再加上当前电视、网络的不良影响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弊端也逐渐的显现出来.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指引下,物理教师要树立全面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