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传输中信号衰减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i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通信传输逐渐成为了传输信息的主要方式。 然而在通信传输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导致信号会在传输时产生衰减。因此为了保证通信传输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针对通信传输过程中信号衰减的因素进行探究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通信传输;信号衰减;原因;缆线续接;解决方法和对策
  通信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衰减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使用过程中缆线制造缺失,出现吸收、弯曲和散射等。而信号衰减的程度不仅影响着缆线分布中的系统扩容性和中继距离,也可以成为衡量通信质量的指标。总而言之,可以将导致通信传输过程中减小信号的因素总结为三类:制造过程中的衰减、本体特征衰减和附加因素的衰減。下面主要对这几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附加因素对通信传输过程中信号的影响
  (一)传输过程中影响信号的因素
  在通信传输过程中,制造过程中的衰减和本体特征的衰减是指,在生产缆线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材料制造工艺、几何特征和物理因素的影响,使材料出现一些纰漏,导致信号衰减。但这种材料要想改进需要耗费大量成本,暂且不考虑。而附加因素主要是,在缆线的连接时接头使用不当所造成的的信号减弱,此种因素可以通过人为控制来减少或者消除其影响。可以通过提高缆线的连接质量和改进续接工艺等。
  (二)缆线本体特征对信号衰减的影响
  缆线是传输信号过程中常用的载体,缆线的生产和安装质量影响着信号的传递。在缆线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耗,其中包括缆线的包层和内径出现偏心的现象,缆线的质地不均匀和缆线的内径不均匀等因素。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出现,导致缆线在续接时出现不连续的接点和连接时存在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对通信缆线的质量的连续性产生影响。缆线连续性不好就会导致通信传播中,信号强度的减弱,在这些不连续点的信号也会不连续。所以在缆线的续接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采取合理的配盘工作,以保证缆线的连续和质地均匀。另外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续接,调整续接的参数等技术来减少缆线本体对信号减弱的影响。
  (三)缆线续接不良造成信号衰减
  在缆线熔断后续接时,缆线的断面不均匀、不整齐、不连续都可能对信号的强度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信号的强度。但在缆线切割时会产生一定的倾斜角度,这样的断面会对信号产生负面影响,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切割,使得倾斜面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另外,空气中存在一些尘埃等杂质也会对缆线的熔接点产生一定影响。如果这些杂质沾染在缆线的切断面和熔接点处,就会停留在缆线的内部,当信号传输至此时就会被杂质等阻挡,信号就传不到缆线的终端,严重影响了信号的传输强度。如果这些杂质长时间不清理掉,就会产生散射的氧化物,氧化物和杂质结合在一起对信号传播的影响更大。所以说在通信传播过程中影响信号传播最为严重的原因就是缆线的不良续接。
  (四)缆线弯曲等造成的信号衰减
  信号的传播中存在一定的传播模式,信号的强度不同传播模式也不相同。而影响传播模式改变的因素就是缆线在连接时产生的弯曲,弯曲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了传播的模式。当缆线发生过大弯曲时,弯曲处的信号就会发生方向偏移,导致信号在弯曲的区域出现散射,造成信号流失,使得信号不能完整的传递到终端,进一步导致信号的衰减现象。一般来说,缆线的弯曲半径越大,信号衰减程度越小。反之亦成立。
  二、针对信号减弱制定的措施和对策
  (一)将缆线的弯曲程度减小
  因为缆线的弯曲半径对缆线中信号传递的影响极大,所以改善缆线的弯曲半径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当缆线的弯曲半径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不再对通信信号的传递产生影响。因此在安装缆线的时候,需要认真谨慎,将缆线的弯曲半径控制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使其不受弯曲的影响,保证信号的传递流畅。
  (二)提高缆线的本体性能
  缆线的接头不良、连接不均匀、不连续等对通信信号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减少信号衰减时需要注意缆线的本体性能,最大程度上提高缆线的本体性能。
  首先,在开盘时,利用专门的设备对缆线进行仔细检查,防止出现瑕疵点和裂痕点,保证缆线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其次,要在配盘过程中,把一中继段的缆线检查好,尽量选用同一厂家的缆线,生产日期接近的缆线,保证缆线的性质相同,降低缆线的差异性,减少接头的不均匀给信号带来的影响。
  (三)利用先进的续接技术
  1.缆线在连接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时续接会超出允许的范围,导致信号传递的衰减。其中导致此问题的因素主要有:缆线直径偏差大、尺寸不合格等,使得缆线在连接时出现连续性不良的现象。导致这种原因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连接仪器的工作状态不好造成的。所以为消除因缆线尺寸不规范和直径偏差大等原因造成的影响,需要保证连接仪器的工作状态良好,工作时可以检查出缆线的质量好坏,避免问题的产生。
  2.在切割缆线时,如果切割的倾斜角过大也会对信号的衰减程度造成影响。在缆线的切割中切割设备工作状态不好或者存在质量问题、操作不够规范都可能在切割缆线时导致缆线的倾斜角过大。因此,必须要保证切割仪器的质量及工作状态良好,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切割缆线。
  在切割缆线之前,需要做好清洁准备,将切割刀等工具严格清洗,切割之后对刀具和断面等进行清洁处理,保证断面上没有杂质存在,消除断面杂质对信号的传递影响。
  (四)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在进行切割缆线和缆线的续接时,都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在操作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对该项目的影响极大,如果工作人员没有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或者在操作过程中不细致都会对缆线的本体特征和缆线的连续性产生影响。所以,工作人员需要熟练的掌握续接和切割缆线的工艺技术,明确通信传输过程中的原理和系统结构。如在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可以及时、准确、熟练的将问题解决。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积极的对待工作中的问题。使工作人员在使用仪器和设备方面做到高效、快捷、准确,能够了解设备的参数设置,准确的把握间隙、放电时间和电流大小等细节问题,做到细致、严谨,将通信信号减弱的程度降到最低。
  三、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通信事业的发展。目前的通信传输成了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具有广泛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通信事业的发展。但通信信号受缆线本体特征和续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信号传播时出现信号衰减的现象。为保证信号的传播质量,必须对这一问题进行细心研究和探讨,制定科学的选择和续接缆线的方案,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将影响传播信号衰减的因素降至最低,最大程度上保证信号传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蕾. 浅析通信传输中信号衰减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8:244.
  [2]李旭婷. 基于PL3200芯片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抗干扰性的研究与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12.
  [3]秦文华. 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2.
  [4]高扬. 基于编码和预增强技术的DDO-OFDM传输系统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
  [5]林密. 高速光传输系统中电色散补偿以及网管适配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6]高翔. 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路由与节点目标跟踪定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低浓度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wtp53)的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用药后最佳放射时间.方法①以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与A549细胞作用24 h,MTT法选择生长抑制率≤10%的药物浓度(IC10).②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t)、单纯用药组(Ch)、单纯照射组(R1、R2)、未弃药照射组(CR)及弃药后照射组(DCR1、DCR2).R1组行单纯60Co2 Gy照射;Ch组单纯用药;C
目的 研究外源性指导序列(EGS)体外逆转临床分离大肠杆菌氯霉素抗性的能力.方法构建针对氯霉素(Cm)乙酰转移酶(cat)并含卡那霉素(Km)抗性基因筛选指标的EGS重组质粒以及只含Km抗性基因但不含EGS的对照质粒.采用CaCl2方法将重组质粒导入临床分离的耐Cm大肠杆菌株中.通过质粒抽提、菌落PCR鉴定EGS阳性克隆子,分光光度计A600检测导入EGS质粒后耐Cm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率以及
应用血流仪和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测量犬基础状态和高血糖状态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心肌微血管的血流量,应用双嘧达莫后,前降支血流量和血流储备无明显变化,而心肌微血管的密度、血流量和血流储备明显下降。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修饰剂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模型小鼠骨髓CD+34造血细胞的影响,研究潜在的以骨髓为靶点的抗炎机制.方法以1%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在连续激发2周期间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对照, A组)、泼尼松(B组)、孟鲁斯特(C组)及泼尼松+孟鲁斯特(D组)灌胃,末次激发后24 h分别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外周血及骨
目的 探讨端粒酶基因(hTR)和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hTRT)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研究端粒酶与RB增殖和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TR、hTRT在37例RB和2例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对标本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经过量化,作为肿瘤的增殖指数;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B标本中hTR和hTRT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
目的 探讨血清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变化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CHF组)和38例有急性呼吸困难表现的非CHF患者(非CHF组)的血清BNP-32浓度,并与3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1)CHF组、非CHF组和对照组的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