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疑”探究式教学模式与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ang28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四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一般形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合理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程序。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一般模式是: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教学过程的内容是技能、思维、知识三者。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技能、思维、知识三者的动态结构的转化过程,其中思维是这一过程的动力和灵魂,而传统的教学重知识忽视思维和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共性忽视了个性,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经过长期教改实验,我们把创新思维的训练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联系起来,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四疑”探究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步骤是:
  ⒈设疑激趣
  教师利用实物展示、实验演示、习题演算及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境中,使其身临其境,激发出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后,自觉产生发问的动机,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任务,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过去的经验与现在相联系,同时使学生对目前的活动进行思考并预测进一步的活动。
  ⒉质疑探索
  这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以协助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全心身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让学生通过与教学情境材料及事件的互动积累了直接经验,从而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收集到的信息,利用发散思维做出合理的猜想,假设和探究方案,其目的是为以后正式引入概念、程序或技巧提供经验。在这一阶段中,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质疑的时间和相互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师要注意观察、倾听、了解学生需要,把握他们的思路,教师不宜给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信息,更不必领着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
  ⒊释疑求知
  这个过程是使概念、过程或技巧变得明白,可理解、清楚的行为或过程,首先由学生利用收敛思维,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处理得出结论,并对得出的结论做出解释,其次教师在比较各组探究过程和结论基础上以直接正式的方式向学生做出科学的或技术的解释,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概念和定义,使其解释提出质疑,进而向他们提供正式的定义、解释及新的说明性短句,不要介绍不相关的概念或技巧。
  ⒋解疑运用
  学生对各自探究过程进行小结、评价反思,教师运用正式和非正式的程序来评估学生的观念、态度和技巧。并对学生的小结,巩固练习、检测学生,在反馈检测时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证据以及以前接受的解释来回答开放性问题,但不要筹划与概念和技巧无关的开放性讨论。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线索,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将知识、思维和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也是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大胆探究、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
  二、“四疑”探究式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下面以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为例,分析“四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
  1.设疑激趣
  (1) 问题情境创设:
  选实验演示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和拔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2) 问题提出:
  在学生观察现象后引导学生质疑:①为什么在线圈内有电流?②插入和拔出磁铁时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吗?③怎样才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质疑探究
  教师可设计两个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
  (1) 实验探究一: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让学生根据桌上有的实验器材设计电路(提醒学生注意保护电流计),教师在学生设计和实验时巡回指导,并将优秀设计方案通过大屏幕实物投影展示,由学生得出结论。
  (2) 实验探究二:新磁场(即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与原磁场(即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关系,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即磁铁的运动方向和感应电流方向标于图中,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将优秀者给予展示。
  3.释疑求知
  (1) 分析归纳实验现象:
  请学生在已标明实验现象的图中画出磁铁的磁场和线圈中感应电流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分析N极与S极插入和抽出四种情况的异同点,在学生充分讨论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尽管感应电流方向不同,原磁场方向不同,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不同,但当它们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方向均相反,当它们的磁通减小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2) 得出结论,形成知识
  在以上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由学生得出结论,感应电流应具备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在上面实验中如果从线圈与磁铁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探讨会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可提醒学生用磁极间相互作用来思考,然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感应电流总是阻碍导体和感应电流磁体间的相对运动。
  4.解疑应用
  (1) 小结课题:
  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探究方法和思路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尝到“实践出真知”的乐趣。
  (2)检测应用:
  针对本课所学内容设计巩固练习,并可设计有关楞次定律推广意义方面的习题。
  三、结束语
  实践表明,传统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对物理课发出“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感叹。而探究式是建立在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的基础之上的,以知识和技能并得、过程与方法并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能动地获取知识,全过程参与探究知识,深入理解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当然,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科学选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选用一种或多种教法,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1根本任务的创新1.1 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所谓终身教育.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具有更高的开放程度和自由程度。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终身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知识的不断创新.必将引起生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的调查.提出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过程中账户具体模式设计.补助方案实施及时定点医疗机构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总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确立现代阅读理念”“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积累”等要求,并提出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累计应达到400万字以上的要求。显然,要达到以上的要求,仅靠教课本、读课本已远远不够,重点应放在课外阅读上。但就新课改实施几年来,从我所在的农村初中来看,这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谈一下我个人粗浅的看法。  
三峡地区既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也是生态承载力过重、环境极为脆弱、资源消耗过量的地区。面对这样的现实.三峡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必然应该面向21世纪.应当成
策略谈,看起来似乎过于刻板,更多人认同的是“教无定法”。然而在朴素的课堂教学中,实际上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大规律中的小细节,所以我们探讨教学策略的生成,并尝试运
科学教材中的插图直观形象、简明生动,能表达出丰富的科学信息,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运用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