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方式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讨论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照组用全麻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并发症少,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義。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更安全可靠。
  【关键词】全麻方式;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手术
  10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089-02
  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越来越常见,一般应用此术式的人群以中老年居多,但年纪关系,耐受力较差,所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是减少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现将我院对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两种方式的临床进行对比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选择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共80例,包括男性47例和女性33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3.5±2.5岁;排除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其它重要脏器疾病患者,麻醉方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将患者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开放静脉通道。对照组26例选择全麻方式,术前半小时常规注射地西泮(10mg)和阿托品(0.5mg)诱导麻醉,然后静脉推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剂量分别为2.0mg/kg,1.0μg/kg和0.2mg/kg,采用气管插管吸入1.0%浓度的异氟醚,术中根据情况追加。观察组54例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在L3-4椎间选择穿刺点,向蛛网膜下间隙注入罗哌卡因与葡萄糖混溶液,药物浓度0.75%,葡萄糖浓度10%,速度0.2ml/s,留置硬膜外导管,调整麻醉平面在第八胸椎以下。术中视情况追加利多卡因+地卡因+肾上腺素。两组患者术中发现血压下降过度,给予麻黄碱,若心率过慢,给予阿托品。
  1.3观察要点观察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和并发症。
  1.4麻醉效果优:术中无疼痛感,无脏器牵拉感,无需辅助用药;良:术中有轻微疼痛感和牵拉感,但可以承受,无需辅助用药;差:术中有较强的疼痛感和牵拉感,难以承受,需辅助用药。总有效率=优率+良率。
  1.5统计学方法用卡方11.0和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如果p<0.05,说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一般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均年龄偏大,伴有心血管或其它原发疾病,加之身体机能减弱,对麻醉的耐受降低,所以选择正确的麻醉方式,对减少术中和术后躁动,减少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刺激有重要关系。全麻患者麻醉平面高,对神经和呼吸系统的伤害大,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恢复,腰硬联合麻醉集中全麻和腰麻两种方式的优点,操作便捷,控制方便,起效时间短,肌肉的松弛度好,麻醉效果好,麻醉平面低,对身体的伤害小,术后不良反应少,更适合老年患者应用。综上,腰硬联合麻醉在应用中更安全可靠,是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赵燕敏,牟俊英,刘川鄂.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0-92.
  [2]吴礼平,程文高,曹启旺,等.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
  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9(4):46-47.
  [3]刘建.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不同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6):91-92.
  [4]谢瑜.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5-17.
  [5]刘立莉.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9,6(1):37-38.
  [6]夏昌兴.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7):2690-2691.
  [7]许丽.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5(下):814-815.
  [8]李建钢,陈璧,杨红华.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11(14):101-104.
  [9]李光美.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19-52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疾病采用耳石复位法治疗的临床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眩晕患者,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Barbecue翻滚法以及Semont管石解脱法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结果经过我院给予的耳石复位法治疗,治愈的患者有43例,占86%,有效的患者有5例,占10%,总有效率为96%,另外2例患者复位失败,
【摘要】将营养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相结合,帮助儿童CRI患者改善营养不良状况,进而控制病情发展、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本文介绍了儿童CRI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和营养不良筛查的方法,同时探讨了患儿在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上应该如何的控制,在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摄入量给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儿童肾疾病;营养缺陷;营养评估;营养治疗  095文章编号:1004-7484(2
【摘要】目的探讨P16基因缺失与肿瘤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6例肝癌、25例白血病患者的P16基因缺失情况。结果56例肝癌患者中有13例P16基因缺失,25例白血病患者中有8例P16基因缺失,缺失率分别为23.2%,32.0%。结论P16基因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检测P16基因缺失有助于肿瘤的辅助诊断。  【关键词】P16基因;聚合酶链反应;肿瘤;基因缺失  100文章编号:10
【摘要】目的探析影响胃肠间质瘤根治术后患者复发及预后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住院行根治术治疗的61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术后复发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1例根治术后患者中40例行全胃或胃大部切除术,9例行肿瘤摘除术,7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行结肠部分切除术,2例行Dixon术。61例手术患者中57例术后随访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在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中,挑选了2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实验组,15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也更多更复杂,差
【摘要】目的对肌红蛋白与心肌酶测定在急性心肌梗塞实验室早期诊断中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正常健康者与急性心梗患者各28名,健康者均值为35.3±12μg/L;急性心梗患者含量>75μg/L,均超过健康者上限,心梗面积与血Mb含量关系密切,临床符合率和常率均达到100%。对患者血清内心肌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28例健康者血清Mb含量为35.3±12μg/L。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检测血清心肌酶谱LDH、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