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没人知道鸦片战争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英国铜版画,描绘英国舰队炮攻广州城

  近日,英国籍华裔媒体人何越在FT中文网发文《我为什么提议英国把鸦片战争列入中学历史教纲?》,引发了中国网民的一轮热议。被视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鸦片战争”,没有出现在英国中学历史教纲上,深深地触及了中国人的“国耻”记忆。
  时移世易。国家地位、民族尊严既能碰到民族主义的敏感神经,也將揭示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如何“选择性”地记忆或遗忘历史。只是,自卑和傲慢就像是倾斜的天平两头,没有人能稳定地居于其中。

历史之结


  英国从“日不落帝国”的地位上收缩为美国的跟班,中国经历了“天朝上国”“东亚病夫”再到“大国崛起”的变迁,在此期间,鸦片战争成了中英两国的位置折射,以及日后难以忘怀的“历史之结”。
  英国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教授蓝诗玲(Julia Lovell)的著作《鸦片战争:毒品、梦想与中国的涅槃》(2011),最先让鸦片战争的议题走出中国国界。这本著作让中国读者第一次知道,原来英国社会对鸦片战争几乎一无所知。
  2017年,何越与英国电视历史节目主持人丹·斯诺(Dan Snow)打算一起拍一部关于鸦片战争的纪录片,她惊讶地发现,在中国无人不知的鸦片战争,英国人却一脸茫然。因此,她发出了把“鸦片战争列入英国中学历史教纲”的倡议。她告诉《南风窗》记者,鸦片战争被遗忘,是英国一直悬而未决的历史陈年旧账,需要有人来推动,以促进英国对过往暴力侵略的反思。
  今天来理解“鸦片战争被英国遗忘”,涉及两个层面的考量。第一,英国人承认不承认?第二,英国认为它重要不重要?如果不承认,这就是一个道德与正义的拷问;如果承认,但是认为不重要,这是自我中心主义的心态问题。
  英国的中学与大学没有固定的教材,历史科目的教纲相当于一份提纲挈领的“必学目录”。何越给出了一份英国中学历史教纲,在1745—1901年这个阶段,里面未包含“鸦片战争”字样。
  从高中(A-Level)到硕士均在英国读书的中国学生Kane Luo说,虽然教纲中没有提到鸦片战争,但也有一部分教师会在课堂上提及,或成为课下拓展阅读内容。
  一般来说,英国把“鸦片战争”叫作“英中战争”(Anglo-Chinese War)。英国历史承认,由于中方禁运英帝国对华贩卖的鸦片,英帝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逼迫中方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但是,这一内容的篇幅和重要性远远不及中国的课本,几乎不会在英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出现。“鸦片战争”隶属于“大英帝国史”或“19世纪史”,是一笔带过的部分。和“帝国史”有关的两个重点章节,是美国独立战争(英美战争)和英属印度史。如果不是来自中国的学生,很难对这一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何越说,她向身边的朋友Lindsey提及鸦片战争,Lindsey误以为她要搞“毒品战争”。她也问过大学研修历史的英国学生James“什么是鸦片战争”,James沉思道“很模糊,好像就是鸦片卖到中国什么的”,当问到是否知道香港是中国鸦片战争战败后割让的殖民地,James回答:“不知道,我们那时有很多殖民地……”
  一位匿名作者在《卫报》上撰写的文章《英国历史没能教给学生中立观》里说:“我发现历史教纲里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学生们只学到了英国的强大和英雄主义、曾经庞大的帝国,可对其他国家遭受的苦难视而不见。似乎老师的责任是保护英国形象,而非教给他们真正的知识。”
第一,英国人承认不承认?第二,英国认为它重要不重要?如果不承认,这就是一个道德与正义的拷问;如果承认,但是认为不重要,这是自我中心主义的心态问题。

知之甚少


  英国社会流露出的对鸦片战争的态度,并不是加以否认,而是相当冷淡。
  何越从2017年开始,就此事向英国的政治家发出采访邀请。她告诉《南风窗》记者,大致上,避而不谈和不太了解是这些英国精英的主流反应。
  英国政坛人物中,只要知道鸦片战争历史,都会谴责此战。何越解释说,因为以当代英国人的价值观回看历史,英国殖民时代所做的一切都违反了人道主义精神。很少英国人会认为鸦片战争是正义之举。
  其中一位受访人是现任英中贸易协会主席沙逊勋爵(Lord Sassoon)。他对鸦片战争不了解,推荐了沙逊家族在美国乔治城大学的沙逊教授(Professor Sassoon)接受何越的采访。沙逊家族曾在鸦片战争中获利丰厚,上海和平饭店即为该家族所建。沙逊教授的反应充满谴责之情:“和许多战争一样,鸦片战争是错误的,其动机来自经济及政治方面:英国人以武力发动战争,部分原因是当时自由贸易主义甚嚣尘上;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大英帝国疆土亦是原因之一。”
  还有一种是礼貌的拒绝。前保守党副党魁赫赛尔廷勋爵(Lord Heseltine)及前工党副党魁普雷斯克特勋爵(Lord Prescott)均请秘书回邮:感谢你的采访邀请,对不能接受采访感到抱歉。
  不了了之和毫无音讯的情况也存在。末任港督彭定康的秘书回复何越:“男爵外出,等他周五回来,我会转告此事,看他意见如何。”此后没有进展。前英国首相布莱尔一直没有回复何越的采访要求。
  英国对殖民战争时期的历史反思已经存在,但是仅限于历史学界和少数媒体。而且,对殖民历史的“选择性”反思,也暴露出其教育原则的“软肋”。何越介绍,到目前为止,英国历史学者和主管教育的政客们还在为英国历史课“该上什么”而争论不休。
  长远看,英国殖民史整体被列入英国中学历史教纲是一种必然趋势。2007年,时值纪念英国通过废奴法案200周年活动,约克大主教约翰·森塔姆(John Sentamu)博士(黑人)呼吁英国政府正式向奴隶贸易致歉。时任首相布莱尔在正式场合明确表示:英国过往参与奴隶贸易的行为是可耻的。2008年,奴隶贸易被正式列入英国中学历史教纲。   但鸦片战争是否能得到英国社会足够的重视,还不好说。何越已经收到了英国教育部对此倡议的正式回复,信中说:“本届政府不会修改教纲。”目前,苦耗三年仍未果的“脱欧”令英国政局十分混乱,何越希望待新首相上台后,就此事再度致信教育大臣。

多面鏡时代


  英国社会对鸦片战争的淡漠,令人想起马戛尔尼的“碰壁”事件。
  鸦片战争爆发的半个世纪前,英国近代著名政治家乔治·马戛尔尼率领使团,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于1793年抵达中国,希望打开中国市场。按藩属国来使之礼,马戛尔尼必须双膝下跪,向乾隆行礼。马戛尔尼坚持不干,表示两国平等,自己最多像面见英国国王那样行单膝礼。
  马戛尔尼被拒绝了。乾隆没有召见远渡重洋的马戛尔尼,只给了他一封诏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自我中心主义的大国心态是普遍意义上的,并不单属于东方、西方。这并不是说,因为受过乾隆的“气”,英国人有“以牙还牙”的理由,或“报复”是“理所应当”的,而是表明了任何一个国家,对所不熟悉的“他者”的判断,往往是想象性的,且潜意识里分出了以自己为圆心的差序等级。
想象是相互的。东方看西方,和西方看东方,常常都是好奇加歧视,想象摞想象。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亚洲地图》,就表现了16—17世纪的欧洲人对待东方的心态。在封面上,画着刚刚打开的亚洲大门,有一群象征着欧洲人的天使:有的在丈量地球仪上欧洲与亚洲的距离,有的在仔细端详东亚地图。这种在边缘窥视、摸索的状态,反映了欧洲人的好奇、茫然与幻想。
  很多毫无根据的想象,反而比实际的知识更能暗示出人们心里的偏见。宫崎市定收藏的一幅1545年绘制的《亚洲图》,左边画了一个翘着一条巨腿的裸体人,右边画了两个脸长在腹部的无头怪人、一个狗头人—应该是当时欧洲人对亚洲(异类)人种的认知。
  中国也有类似的做法。从《山海经》、元代的《异域志》,到明代的《三才图会》,都或写或画了不少异国怪物。像中原的周边,就有“狗国”“无腹国”“奇肱国”“后眼国”“穿胸国”“羽民国”等等,体现了古代中国把周边国家和民族视为“非人”的傲慢观念。
  想象在前现代的世界里,一度可以取代知识。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虽然可以体现模糊边界下的普遍性秩序和地缘格局,但也含有一种自大的、“内外有别”的良好感觉。
  欧洲人也一样。中世纪时,基督教以自我为中心想象出了一个世界。他们的世界地图里,海洋环绕陆地形成一个O字型,而非洲、亚洲和欧洲被水域分开,构成一个T字型。地图上,耶路撒冷永远居于世界的最中央。
  想象是相互的。东方看西方,和西方看东方,常常都是好奇加歧视,想象摞想象。
  进入信息社会之后,国家间隔绝的情况已经大有改观。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传统强大和缺乏强有力的对手,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时代”,已经经由万国竞争的“镜子时代”,步入“多面镜中认识自我的时代”。习惯上“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但这种“天下第一”的心态,已经越来越受到追求平等的国家间关系的理念的摒弃。
  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东方还是西方,都理应在多面镜中认识自我。
其他文献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工程,是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211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九五”一期和“十五”二期的建设,“211工程”以其辉煌的成果、丰富的经验和深远的影响向世人展示了其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专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
将毕业证装入背囊,走进教师队伍,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拿起语文书,走进课堂,成为一名专业的语文教师。可以说,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语文教师就面临一个提高自身语文专业水平的课题。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心存热爱,坚持理想  常常听到这样的玩笑:“当教师是走错了门,当语文教师是进错了屋。”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玩笑。一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对自己事业的执着热爱,想要让
鸡蛋膜可治轻度烧、烫伤,是因为鸡蛋膜的粘性很强,不易分离,能对创面起保护作用,使用后一般无需再换药,直至创面愈合。  制作的方法是:选用新鲜鸡蛋,用清水将壳洗干净,浸泡于75%酒精中消毒15分钟,然后打破鸡蛋,倒出蛋清及蛋黄,再用注射器将水注入蛋壳和蛋膜之间,使其分离。将蛋膜剥出来,用清水将膜上残留的蛋清漂洗干净。置于95%酒精内备用。在对烧、烫伤创面消毒后,将备用的蛋膜紧密贴于创面即可。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被人们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现实的工作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也随着发展的潮流不断的被运用在课堂的教学当中,中职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篇文章通过对课堂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必要性进行讨论,以此来分析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望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不足;优越
杏坛群英荟,庠贤踏歌来。为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九大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贯彻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的关键能力”等相关精神,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携手交大附中建平中学、南洋模范中学等沪上名校共同举办“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市级同课异构活动,笔者有幸执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现以该课文的反复备教为例,管窥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板块。从人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再到三本选修教材,每一本书都涉及到文言文教学。可以说,文言文教学占据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因此,文言文教学应如何展开,如何让学生学有所得,如何让古代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然而,纵观目前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呈现两种教学模式:一是重言轻文,古汉语知识全方位讲解。从通假字、一词多义、
《瘟疫与人》  瘟疫是由某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比如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大型传染病,往往导致大面积的死亡。在科技昌明、社会繁荣的现代社会,瘟疫普遍被认为是不应该发生的、理应被消灭的。但在这本《瘟疫与人》中,麦克尼尔用大量的史料为我们呈现了从远古的人类祖先到现代,瘟疫是如何像幽灵一般始终伴随、影响着人类的迁徙、繁衍与风俗文化的变化发展。作者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曾是美国芝加哥大学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语文教师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解题技巧的训练上,很少有时间带领学生阅读书籍,更谈不上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读整本书。因此,以整本书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展阅读面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整本书阅读不仅要全面把握书籍的理论体系或故事脉络,同时也要了解理论的论点和支撑点或者故事的组成框架和情节。对学生来说,
【摘要】作文复习是教师和学生备考的重中之重。作文复习教学要做到“三有”,即有纲、有序、有法。“有纲”是指进行作文复习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做到心中有依据;“有序”是指作文复习教学要有计划;“有法”就是在教学中要讲求策略方法。  【关键词】中考;作文;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写作是中考语文试卷中占分比例最大的考查内容,几乎占据了整个语文试卷的半壁河山。因此作文复习是教师和学生
贵州平塘打岱河天坑群,镶嵌于天坑之中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站在如今贵阳市的著名景点—甲秀楼上向远处眺望,能够看到这座近年来被冠名“大数据之都”“中国数谷”的城市,高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致。  甲秀楼是贵州改土归流、艰难建省的历史缩影。这座始建于明朝的建筑,修葺在浅浅护城河中一块突出巨石上,像一个楔子打入蜿蜒的乌江水系。  为什么一座由中央政府修建、寓意“科甲挺秀”的地标建筑,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