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教育事业也倍受人们的关注。如何让我们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领学生实现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的数学课堂学习,让高中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从而来提高课堂效率呢?我们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课堂学习氛围;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让教材回归现实生活;适时、科学的利用评价手段。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率;课堂学习;兴趣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它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如何才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的学习活动。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有限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和对新课程精神的领悟,对新课程背景下创新高效课堂的看法做了一些总结。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都是以“填鸭式”形式给学生灌输知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学生很难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更多的知识,感觉数学枯燥乏味,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有厌学数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要转变角色,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俗语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想让学生充分尊重教师并主动和教师沟通,要想和学生和谐相处,教师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无论从生活是上还是学习上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让教材回归现实生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所以学生学的好与坏,与教师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教学大纲的知识目标和知识点,只考虑把完整的知识讲授和呈现给学生。而是要认真分析本节的教学的三维目标,仔细学习并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研究。根据自己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从导入、设问、活动、训练、课件等环节设计好教学过程。还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对活动参与的程度、是不是刚上完体育课等等细小环节进行设计。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每节设有“观察”、“思考”、“探究”和“研究性学习”等,可以直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协调统一,从而感受、探索和发现未知。例如在进行“三角概念推广”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①钟表上的秒针(当时间过1.5min时)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转动了多大角度?②当自行车的轮子转了两周时自行车轮子上的某一点转了多大角度?因此,这类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就会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向着多角度、多方向的发展。只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我们的生活,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才能保证数学课堂效率的高效率。
三、适时、科学的利用评价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与鼓励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对高尚目标的追求。赞美是一种心灵的雨露。对赞美的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适时、恰当地对学生教学赞美,会让学生受到鼓舞,激发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我们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的一面,哪怕是一点点,教师也要给予肯定,教师要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数学带给他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通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践,证明了课堂教学必须具有艺术性、智慧性,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减轻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有效地提学生数学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勤荣.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素质教育论坛,2009(1).
[2]同红勤,程建华.试论“有效备课”.江苏教育研究,2008(4).
[3]章水云.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创新教育,2009(3)
[4]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5]郑毓信.课程改革2005──论积极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10
[6]万桂林.数学应用意识的开发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太原:教学与管理,2004.5.
作者单位:
吴小强(1985.5~ ),男,汉族,从事高中数学教育工作,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毕业。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率;课堂学习;兴趣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它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如何才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的学习活动。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有限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和对新课程精神的领悟,对新课程背景下创新高效课堂的看法做了一些总结。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都是以“填鸭式”形式给学生灌输知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学生很难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更多的知识,感觉数学枯燥乏味,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有厌学数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要转变角色,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俗语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想让学生充分尊重教师并主动和教师沟通,要想和学生和谐相处,教师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无论从生活是上还是学习上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让教材回归现实生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所以学生学的好与坏,与教师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教学大纲的知识目标和知识点,只考虑把完整的知识讲授和呈现给学生。而是要认真分析本节的教学的三维目标,仔细学习并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研究。根据自己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从导入、设问、活动、训练、课件等环节设计好教学过程。还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对活动参与的程度、是不是刚上完体育课等等细小环节进行设计。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每节设有“观察”、“思考”、“探究”和“研究性学习”等,可以直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协调统一,从而感受、探索和发现未知。例如在进行“三角概念推广”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①钟表上的秒针(当时间过1.5min时)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转动了多大角度?②当自行车的轮子转了两周时自行车轮子上的某一点转了多大角度?因此,这类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就会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向着多角度、多方向的发展。只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我们的生活,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才能保证数学课堂效率的高效率。
三、适时、科学的利用评价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与鼓励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对高尚目标的追求。赞美是一种心灵的雨露。对赞美的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适时、恰当地对学生教学赞美,会让学生受到鼓舞,激发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我们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的一面,哪怕是一点点,教师也要给予肯定,教师要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数学带给他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通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践,证明了课堂教学必须具有艺术性、智慧性,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减轻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有效地提学生数学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勤荣.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素质教育论坛,2009(1).
[2]同红勤,程建华.试论“有效备课”.江苏教育研究,2008(4).
[3]章水云.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创新教育,2009(3)
[4]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5]郑毓信.课程改革2005──论积极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10
[6]万桂林.数学应用意识的开发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太原:教学与管理,2004.5.
作者单位:
吴小强(1985.5~ ),男,汉族,从事高中数学教育工作,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