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效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中职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师资力量也日趋增强,但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较差,特别是数学科目,是长期困扰这些学生的一大拦路虎,提及数学科目,学生倍感压力山大,头疼不已。对于教师来讲,辛勤的教学工作学生无法较好的消化吸收,教学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以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质效。
  一、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进行中职数学教学工作之前,我们要注意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掌握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情况。最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数学功底。根据测试的结果,宏观分析班上学生成绩区间的大致分布,然后在每一个区间中挑选一到两名学生,进行沟通谈话,询问他们对中职数学教学的期待和看法,认真做好记录,这些都是开展中职数学教学活动之前的必要准备工作。
  只有掌握好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对于绝大部分成绩在中等偏下的学生,我们要将其纳入教学的重点对象,平时在教学工作中,以他们的需求为主,兼顾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心得交流,互相探讨如何学好数学,以学生自己的角度来谈学数学的方法,这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大胆、无负担、无障碍的交流。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中职学生文化成绩较差的原因是学习习惯不好,数学思维不严密,遇到困难就畏缩,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较弱。长期得不到教师的眷顾和表扬,严重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无法正常的投入学习。部分数学教师认为这些学生拖了教学后腿,几乎难以有“崛起”的可能,于是对学生的关注度降低。
  对于这些让人头疼不已的“差生”,我们的教学重点是着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宜以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会解多少数学习题为评判标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就是要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做好笔记,认真听讲,只要学生能迈出这一步,接下来的工作就容易开展了。教师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多多观察这部分学生的表情,时刻不忘提醒他们,尽量放慢教学的节奏,板书尽可能做到清晰、完整,没有跳过任何一步,稳打稳扎的把题目的解答过程展示给学生们看。
  对于上课愿意跟着教师的节奏走的学生,我们要及时予以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青春期的孩子,急需要别人的认同,特别是来自教师的嘉奖往往能让他们树立信心,重燃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尽管中职数学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知识内容仍旧是非常基础,只要肯花力气,就一定能取得效果。所以,对于这部分差生取得的一丁点小进步,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以欣赏和赞扬的眼光,心理暗示和恰到好处的表扬,把他们紧紧吸附在数学教学中,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增加对数学的情感。
  三、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缺乏热情,教学自然难以开展。但是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中职数学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足够的耐心,对教学工作有足够的责任心,对数学教学有足够的爱心。
  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教学细节。有人认为数学教师与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看起来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只要教学生如何解题就足够。其实不然,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小小举动都会让学生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比如我们在学生不小心犯错的时候,大声呵斥,随意指责,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非常忐忑,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其次,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就应该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有耐心,有爱心,一视同仁。有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青睐于挑选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上黑板来扮演、解题,无意识中把自己的关心和爱心更多的倾注在这少数几个学生身上。其他学生就会认为教师偏心,对自己不够关心,有的题目并不一定只有那几个学生能解答出来,学生也想获得教师的注意和认可,长期得不到关注,学生自然也就失去了热情,最终与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向背道而驰。
  最后,多多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质效上,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要及时地进行反思,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学生身上,而要多反思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表现,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难以接受,是不是某些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总之,中职数学教学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教学任务,只有立足于教学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习惯,调动他们的热情,才能最终将师生统一到同一个教学轨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做好外国留学生随堂翻译是一件重要又困难的事。要提高外国留学生随堂翻译的效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调查研究掌握外国留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认真备好课;讲好每堂翻译课,使
中华文明流传五千年,汉字不仅仅是历史记录的工具,也成为中国文明发展的活化石。所以在开展识字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应教会学生记忆汉字、了解汉字、解释汉字,关键是要教会学生理解汉字,真正把汉字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能够形象地牢记汉字、理解汉字、受到汉字熏陶的时候,学生对汉字对中国文化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并且汉字的学习也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语境创设中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构型的
本文从"隐士"的现象、内蕴和功能诸方面进行分析,认定"隐士"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原型",进而论述废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程小林、莫须有先生和陈聋子等都有浓厚的隐逸色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