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约”主义就是把设计简化到它的本质,强调它内在的魅力。语文课堂的简约即将教学内容精简浓缩,并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简化教学过程,力求“简而精,单而丰”。简约是一种高效的整合,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它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修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有“胸中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底蕴。那如何做到简约呢?我认为,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简朴
教师要有以下简朴的教学理念:
第一,凡事越简越好。陶行知先生在近百年前就提出这样的观点:“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获最大的效益。”语文“倡简”实际上要运用裁剪技术,把语文味不浓的或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额外“营养”剪掉,我们的课就简简单单而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第二,凡事越实越好。即洗尽铅华,返朴归真,“简”与“实”联姻。要想做到简约,我们教师先要做到“实”,做到朴实、真实、落实。比如,我们要有朴实的教风、朴实的教态、朴实的着装,要有真实的功底、真实的准备、真实的表现,要落实备、讲、批、辅几个环节,落实教学三维目标,落实对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第三,敢于取舍。常言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十全十美的课堂是没有的,过于追求完美,反而失去更多。我们要学会取舍,要以“效益”为准绳,尽可能留住价值大的,舍弃意义小的知识与环节。
二、教学目标简明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目标简明,能指引师生的教与学,能控制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能协调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能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造成的负担,所以目标简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课堂教学目标要简明,就是要充分集中而糅合。一般一节课目标只要2—3个,有时甚至只要一个,不宜过多,更不能宽泛。过多的宽泛的教学目标可能会让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要么就是蜻蜓点水,要么就是舍本求末。
三、教学导入简短
精彩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来设计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导入语。导入语可以单刀直入,可以质疑问难,可以开课点题,可以温故知新。简短精炼的导入语可以恰当而准确地诱导学生愉快地步入新知识的领域,兴致勃勃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状态。而蹩脚的冗长的教学导入只能画蛇添足,白白地浪费时间与精力,降低课堂效率。所以,好的导入语应具有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做到精彩而简短。
例如,某老师在讲授《范进中举》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孔乙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殉葬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及他的悲剧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今天,我们从范进喜剧命运的这一侧面,进一步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与罪恶。” 这样的导入,简短有力,一针见血地指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这一主题,又体现两篇文章的特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环节简易
语文课的教学环节也要求紧凑,要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但是不能过多过细,否则即使精心安排,看似条理清晰,实则让人感到繁杂、琐屑。我们要尽可能地让教学环节简化再简化,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环节,这样才能突出重点,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现在教学注重板块式教学,或推崇一课一得,也就是只围绕一个重点去去设计几个大环节,这样也是很有好处,只要注意学生能感知、理解、内化、运用就行了。所以,设计简单易行的教学环节,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让学生轻松把握课堂教学的脉络,而不是让繁杂细屑的环节搞得头昏脑胀,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教学内容要简要
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的越多、越全、越广就越好,盲目追求“厚重”,面面俱到。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或者教学内容“丰富”了,而学生脑中却模模糊糊、不知所云。所以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教学内容实在不该贪多求全。
那如何做到“冗繁削尽留清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教材,在备课的时候,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要准确把握、艺术处理、科学补充教材,要从教材所提供的信息中发现并提取最具价值的部分,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合理裁剪,大胆取舍。
六、教学手段简单
有位专家说过:“如果一位教师功力深厚,那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同样能上出精彩的课。”此话有一定的道理,许多名师就是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上出了来演绎出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手段要简单化,一些无为的空洞的“小组合作”、形式主义的“表演”、费时费力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应剔除,该用则用,让其真正起“四两拨千斤”之效;不该用则不用,否则,就成为蹩脚的障碍。因此,教师应该把主要气力集中在研究字、词、句、篇中,结合教学实际,把复杂的内容变得明了,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尽可能地全现语文特色与语文味道。
七、教学语言简练
语言表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教师的课堂语言简练有力,那么课堂教学就自然会吸引学生听,吸引学生学,自然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的引导、过渡、讲解、评价的语言要力求精炼、简洁、准确,避免啰嗦、杂乱。要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追求课堂的条理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八、教学评价简洁
评价手段应简洁,包括评价要点、评价要求、评价方式都要求简洁。因为教学评价既要体现语文味与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又要简洁明了。这样既简洁又有语文味,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肯定很有帮助。
比如,在 《致女儿的信》这节公开课中,当一位学生在朗读课文后,教师说:“听到你的朗读,我仿佛在聆听一对父女在促膝谈心。”当一个学生在评论中学生如何对待爱情时,教师说:“如此深刻,现在的你,就好像一个爱情专家在给我们的青春萌动的学生做情感的指引。”在学习《沁园春·雪》时,当学生朗读完第一节时,教师说:“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壮阔的画面!”“你用你的声音把感情推向了极致!”“省略号都读出来了!” 当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壮观雪景时,教师说:“你真是独具慧眼。”
這里没有空洞泛化的罗嗦评价,而是一语中的地赞赏了学生动情的朗读或独到的见解。这些评价的语言简洁而热烈,像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所以,简洁的评价激励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平时多多揣摩、认真实践。
九、教学板书简括
板书是工具,工具是用来为“目的”服务的。任何一则好的板书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我们要反对胡乱涂鸦或冗余不明的板书。板书要明确、集中、合理。集中是指板书目的单一,“高度集中”地为一个目标服务;合理是指板书目的定位合理、方向明确,符合教学总目标、总要求,不游离于整体教学,书之有理。简而言之,就是要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进行科学简括。
哲人曾说:“真水无香。”我们语文课堂也应追求这种自然和谐、不事雕饰的原生态的美。“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即使语文教学不能追求完美,我们也宁要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让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课,努力构建朴实简约的语文课堂吧!
一、教学理念简朴
教师要有以下简朴的教学理念:
第一,凡事越简越好。陶行知先生在近百年前就提出这样的观点:“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获最大的效益。”语文“倡简”实际上要运用裁剪技术,把语文味不浓的或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额外“营养”剪掉,我们的课就简简单单而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第二,凡事越实越好。即洗尽铅华,返朴归真,“简”与“实”联姻。要想做到简约,我们教师先要做到“实”,做到朴实、真实、落实。比如,我们要有朴实的教风、朴实的教态、朴实的着装,要有真实的功底、真实的准备、真实的表现,要落实备、讲、批、辅几个环节,落实教学三维目标,落实对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第三,敢于取舍。常言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十全十美的课堂是没有的,过于追求完美,反而失去更多。我们要学会取舍,要以“效益”为准绳,尽可能留住价值大的,舍弃意义小的知识与环节。
二、教学目标简明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目标简明,能指引师生的教与学,能控制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能协调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能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造成的负担,所以目标简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课堂教学目标要简明,就是要充分集中而糅合。一般一节课目标只要2—3个,有时甚至只要一个,不宜过多,更不能宽泛。过多的宽泛的教学目标可能会让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要么就是蜻蜓点水,要么就是舍本求末。
三、教学导入简短
精彩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来设计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导入语。导入语可以单刀直入,可以质疑问难,可以开课点题,可以温故知新。简短精炼的导入语可以恰当而准确地诱导学生愉快地步入新知识的领域,兴致勃勃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状态。而蹩脚的冗长的教学导入只能画蛇添足,白白地浪费时间与精力,降低课堂效率。所以,好的导入语应具有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做到精彩而简短。
例如,某老师在讲授《范进中举》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孔乙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殉葬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及他的悲剧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今天,我们从范进喜剧命运的这一侧面,进一步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与罪恶。” 这样的导入,简短有力,一针见血地指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这一主题,又体现两篇文章的特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环节简易
语文课的教学环节也要求紧凑,要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但是不能过多过细,否则即使精心安排,看似条理清晰,实则让人感到繁杂、琐屑。我们要尽可能地让教学环节简化再简化,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环节,这样才能突出重点,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现在教学注重板块式教学,或推崇一课一得,也就是只围绕一个重点去去设计几个大环节,这样也是很有好处,只要注意学生能感知、理解、内化、运用就行了。所以,设计简单易行的教学环节,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让学生轻松把握课堂教学的脉络,而不是让繁杂细屑的环节搞得头昏脑胀,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教学内容要简要
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的越多、越全、越广就越好,盲目追求“厚重”,面面俱到。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或者教学内容“丰富”了,而学生脑中却模模糊糊、不知所云。所以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教学内容实在不该贪多求全。
那如何做到“冗繁削尽留清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教材,在备课的时候,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要准确把握、艺术处理、科学补充教材,要从教材所提供的信息中发现并提取最具价值的部分,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合理裁剪,大胆取舍。
六、教学手段简单
有位专家说过:“如果一位教师功力深厚,那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同样能上出精彩的课。”此话有一定的道理,许多名师就是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上出了来演绎出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手段要简单化,一些无为的空洞的“小组合作”、形式主义的“表演”、费时费力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应剔除,该用则用,让其真正起“四两拨千斤”之效;不该用则不用,否则,就成为蹩脚的障碍。因此,教师应该把主要气力集中在研究字、词、句、篇中,结合教学实际,把复杂的内容变得明了,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尽可能地全现语文特色与语文味道。
七、教学语言简练
语言表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教师的课堂语言简练有力,那么课堂教学就自然会吸引学生听,吸引学生学,自然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的引导、过渡、讲解、评价的语言要力求精炼、简洁、准确,避免啰嗦、杂乱。要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追求课堂的条理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八、教学评价简洁
评价手段应简洁,包括评价要点、评价要求、评价方式都要求简洁。因为教学评价既要体现语文味与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又要简洁明了。这样既简洁又有语文味,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肯定很有帮助。
比如,在 《致女儿的信》这节公开课中,当一位学生在朗读课文后,教师说:“听到你的朗读,我仿佛在聆听一对父女在促膝谈心。”当一个学生在评论中学生如何对待爱情时,教师说:“如此深刻,现在的你,就好像一个爱情专家在给我们的青春萌动的学生做情感的指引。”在学习《沁园春·雪》时,当学生朗读完第一节时,教师说:“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壮阔的画面!”“你用你的声音把感情推向了极致!”“省略号都读出来了!” 当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壮观雪景时,教师说:“你真是独具慧眼。”
這里没有空洞泛化的罗嗦评价,而是一语中的地赞赏了学生动情的朗读或独到的见解。这些评价的语言简洁而热烈,像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所以,简洁的评价激励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平时多多揣摩、认真实践。
九、教学板书简括
板书是工具,工具是用来为“目的”服务的。任何一则好的板书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我们要反对胡乱涂鸦或冗余不明的板书。板书要明确、集中、合理。集中是指板书目的单一,“高度集中”地为一个目标服务;合理是指板书目的定位合理、方向明确,符合教学总目标、总要求,不游离于整体教学,书之有理。简而言之,就是要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进行科学简括。
哲人曾说:“真水无香。”我们语文课堂也应追求这种自然和谐、不事雕饰的原生态的美。“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即使语文教学不能追求完美,我们也宁要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让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课,努力构建朴实简约的语文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