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之中,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技术使数学学习兴趣、理性思维和数学教育的情感得到了有机结合,为数学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现代技术对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数学教学的辅助工具,它帮助学生以最直观的形象理解抽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优化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网络信息为教育工作者创造了巨大的交流空间,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学材料。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研究表明,常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老师,总是能提出先进的教学思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而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循序进行,学生学习单调的教学材料,这种教学过程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优势
1.抽象概念實现形象化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更加抽象一些。例如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首先需要理解题目要求,然后再把函数式通过画图的形式进行图形化,整个过程就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把抽象知识进行具象的内容有很多,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比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映射概念教学时,学生单纯的从教师的讲解中很难理解概念的正确含义,那么针对这种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设计出相对直观的课件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生动、具象化的多媒体演示,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类知识。
2.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演变过程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函数图像知识的传授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函数图像的动态过程。高中阶段数学中的一部分概念必须通过推导和演化才能得到。数学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无法向学生展示概念的演化和推导过程,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够很好的实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向学生展示函数增减性的演化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演示过程提高认识,并能更加形象化的理解知识点。
3.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于计算机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实现具象化的转化,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形式,这种转化不仅能够节省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和演示的时间,而且还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把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另外,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课本知识重点和脉络进行梳理,摒弃了传统的板书过程。教师通过制作PPT课件的形式,把需要讲授和总结的知识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是很好的教学工具,但再好的工具也需要人们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现代教育技术亦是如此.教师在使用计算机配合教学时还需要掌握一些注意事项,采取一定的策略:
1.合理使用课件
课件是配合教学的主要工具,使用课件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恰当选择课件内容。高中数学虽然比较难也比较抽象,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通过课件来展示,一些比较简单和容易理解的部分完全可以通过传统教学方式或是其他教师惯用的有效教学手段来讲解。另外,制作课件需要教师投入很多的精力,尤其是一些比较偏远地区的教师,可能并不擅长于制作课件,如果每节课都要通过课件来进行学习的话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两方面比较下来,过于强调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倒是得不偿失了。因此,哪些内容需要通过课件配合,哪些没有必要,各位教师应仔细斟酌;二是课件的模式应多样化。除了PPT外,我们也可以采用flash 动画、几何画板以及Authorware等软件,不同软件具有不同特征,比如 PPT 更适合脉络的梳理,几何画板更适合研究图形图像的变化,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模式;三是课件要容易操作-易于理解。课件应尽量制作的容易操作、简单明了。一方面制作课件会花费教师很多精力,另一方面课件本来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不能因为课件太复杂而起到反作用。不过,目前互联网上的资源还是比较多的,也有很多途径可以方便教师去下载和交流课件,有需要的教师不妨在个人制作的同时去互联网上寻找支持。
2.搭建理解数学知识的平台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既是数学的特点,也是数学的优点。正如《课标》所说,“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育应“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信息技术推进了数学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体现了数学内容呈现方式直观化、探索过程多样化和抽象问题具体化等优势,但我们不能用“直观化、具体化”取代抽象的数学思维,直观演示不能取代空间想象。实验探索得到的结论,或由实验启发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经过严谨的数学推理才能验证其正确性。《课标》在告诉我们要克服“双基异化”倾向的同时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概念,我们要认真学习、体会。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时,认真研究数学教学的自身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考虑哪些活动适宜在各种信息技术平台上进行,哪些活动必须离开计算机;哪些运算可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哪些运算必须安排笔算训练。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中每个步骤,适时、适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同时要考虑到制作课件的效率,以尽量少的投入换取尽可能大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数学教学的辅助工具,它帮助学生以最直观的形象理解抽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优化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网络信息为教育工作者创造了巨大的交流空间,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学材料。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研究表明,常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老师,总是能提出先进的教学思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而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循序进行,学生学习单调的教学材料,这种教学过程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优势
1.抽象概念實现形象化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更加抽象一些。例如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首先需要理解题目要求,然后再把函数式通过画图的形式进行图形化,整个过程就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把抽象知识进行具象的内容有很多,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比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映射概念教学时,学生单纯的从教师的讲解中很难理解概念的正确含义,那么针对这种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设计出相对直观的课件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生动、具象化的多媒体演示,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类知识。
2.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演变过程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函数图像知识的传授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函数图像的动态过程。高中阶段数学中的一部分概念必须通过推导和演化才能得到。数学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无法向学生展示概念的演化和推导过程,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够很好的实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向学生展示函数增减性的演化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演示过程提高认识,并能更加形象化的理解知识点。
3.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于计算机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实现具象化的转化,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形式,这种转化不仅能够节省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和演示的时间,而且还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把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另外,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课本知识重点和脉络进行梳理,摒弃了传统的板书过程。教师通过制作PPT课件的形式,把需要讲授和总结的知识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是很好的教学工具,但再好的工具也需要人们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现代教育技术亦是如此.教师在使用计算机配合教学时还需要掌握一些注意事项,采取一定的策略:
1.合理使用课件
课件是配合教学的主要工具,使用课件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恰当选择课件内容。高中数学虽然比较难也比较抽象,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通过课件来展示,一些比较简单和容易理解的部分完全可以通过传统教学方式或是其他教师惯用的有效教学手段来讲解。另外,制作课件需要教师投入很多的精力,尤其是一些比较偏远地区的教师,可能并不擅长于制作课件,如果每节课都要通过课件来进行学习的话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两方面比较下来,过于强调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倒是得不偿失了。因此,哪些内容需要通过课件配合,哪些没有必要,各位教师应仔细斟酌;二是课件的模式应多样化。除了PPT外,我们也可以采用flash 动画、几何画板以及Authorware等软件,不同软件具有不同特征,比如 PPT 更适合脉络的梳理,几何画板更适合研究图形图像的变化,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模式;三是课件要容易操作-易于理解。课件应尽量制作的容易操作、简单明了。一方面制作课件会花费教师很多精力,另一方面课件本来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不能因为课件太复杂而起到反作用。不过,目前互联网上的资源还是比较多的,也有很多途径可以方便教师去下载和交流课件,有需要的教师不妨在个人制作的同时去互联网上寻找支持。
2.搭建理解数学知识的平台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既是数学的特点,也是数学的优点。正如《课标》所说,“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育应“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信息技术推进了数学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体现了数学内容呈现方式直观化、探索过程多样化和抽象问题具体化等优势,但我们不能用“直观化、具体化”取代抽象的数学思维,直观演示不能取代空间想象。实验探索得到的结论,或由实验启发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经过严谨的数学推理才能验证其正确性。《课标》在告诉我们要克服“双基异化”倾向的同时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概念,我们要认真学习、体会。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时,认真研究数学教学的自身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考虑哪些活动适宜在各种信息技术平台上进行,哪些活动必须离开计算机;哪些运算可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哪些运算必须安排笔算训练。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中每个步骤,适时、适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同时要考虑到制作课件的效率,以尽量少的投入换取尽可能大的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