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在急性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WorkFl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临床分析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在急性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实施治疗的急性中毒患者中,随机选取88例,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洗胃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洗胃时间、阿托品用量、住院时间、反跳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在急性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抢救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急性中毒抢救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189-01引言
   急性中毒是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在对毒物继续吸收进行阻止的过程中,洗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在中毒患者的抢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毒造成的昏迷、抽搐等给洗胃增加了极大的风险,因此吸入性肺炎等洗胃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严重的情况下会对加重洗胃患者的病情甚至造成其死亡。本研究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在急性中毒病人抢救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中毒患者,所有患者的中毒发生之间均在15min-6h以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14-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8±10.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16-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10.5)岁。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洗胃方法治疗,运用电动洗胃机清水对本组患者洗胃,直到具有澄清的洗胃液,且液体没有大蒜味,通常情况下运用10-20L的水。同时让患者服用解毒剂阿托品等,并给予患者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为本组患者留置胃管将负压吸引器连接起来,借助胃管将250ml的生理盐水灌注到患者胃内,然后再运用负压吸引器及时引出患者胃内残留毒物及反分泌胃液,对胃腔进行反复冲洗,每次4h,持续2-3d后将胃管拔出。在反复洗胃过程中,应该保持胃管固定和通畅的引流,首先将胃液抽吸出来,将胃管在胃内确定下来之后进行灌洗,保持注入量等于引出量,对负压吸引器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使其持续处于负压引流状态。对两组患者的引流液颜色、气味等变化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处理寻找到的异常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洗胃时间、洗胃液量和插管一次成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洗胃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洗胃液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洗胃时间、洗胃液量和插管一次成功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阿托品化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阿托品总用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反跳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指标比较
  
  
  
  3讨论
   在临床抢救急性中毒患者的过程中,洗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但是对于危重中毒患者来说,通常情况下洗胃会具有一定的风险。在反复洗胃过程中运用负压吸引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能够不断引流出浓度较高的有机磷农药的胃、十二指肠液,及时吸引反分泌向胃液进入的有机磷农药等,从而从源头上将有机磷农药向身体进入的途径阻断,促进患者血液清除有机磷毒物速度的加快及毒物吸收的极大减少,从而将反跳及阿托品用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获取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洗胃时间、阿托品用量、住院时间、反跳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总之,传统法洗胃后持续负压吸引下对患者反复洗胃能够及时吸引胃内残留毒物及反分泌向胃液进入的有机磷农药等,从而促进毒物再吸收的极大减少、患者病程的有效缩短、反跳及阿托品用量的显著减少、抢救成功率的显著提升等,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孟新科,吴华雄,魏刚,等.持续胃肠负压吸引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8,24( 8) : 616.
  [2]陈友霞,吴红燕,王红,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l5例的抢救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22(6):3425-342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取溶栓治疗40例,再通31例,再通率77.5%。82例患者中72例经抢救病情稳定及时转送上级医院,9例抢救无效死亡,治疗总有效率89.02%,死亡率10.97%;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较常见的内科疾病,快速有效地进行急救、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摘 要】 目的:在对双侧甲状腺肿块患者进行切除时应用经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的切除方式,并对临床的护理方法与获得的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择200例诊断为甲状腺肿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对患者临床护理后的表现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我院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恢复的时间得到了明显的缩短,且并发症状的发生率也得到了降低。结论:在对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肿块进行切除时应用经锁骨上斜切口侧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术后护理过程。  结果:83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5天。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使患者痊愈。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 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166-01  腹腔镜
【摘 要】 笔者通过五行属性把人体脏腑组织和自然界某些事物或现象"天人相应"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五行的生克规律及乘侮的原因,来阐释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探讨五行生克乘侮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及药物方面的运用,科学地继承和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  【关键词】 五行 相生 相克 相乘 相侮  【中图分类号】 R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