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临床分析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在急性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实施治疗的急性中毒患者中,随机选取88例,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洗胃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洗胃时间、阿托品用量、住院时间、反跳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在急性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抢救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急性中毒抢救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189-01引言
急性中毒是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在对毒物继续吸收进行阻止的过程中,洗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在中毒患者的抢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毒造成的昏迷、抽搐等给洗胃增加了极大的风险,因此吸入性肺炎等洗胃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严重的情况下会对加重洗胃患者的病情甚至造成其死亡。本研究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在急性中毒病人抢救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中毒患者,所有患者的中毒发生之间均在15min-6h以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14-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8±10.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16-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10.5)岁。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洗胃方法治疗,运用电动洗胃机清水对本组患者洗胃,直到具有澄清的洗胃液,且液体没有大蒜味,通常情况下运用10-20L的水。同时让患者服用解毒剂阿托品等,并给予患者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为本组患者留置胃管将负压吸引器连接起来,借助胃管将250ml的生理盐水灌注到患者胃内,然后再运用负压吸引器及时引出患者胃内残留毒物及反分泌胃液,对胃腔进行反复冲洗,每次4h,持续2-3d后将胃管拔出。在反复洗胃过程中,应该保持胃管固定和通畅的引流,首先将胃液抽吸出来,将胃管在胃内确定下来之后进行灌洗,保持注入量等于引出量,对负压吸引器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使其持续处于负压引流状态。对两组患者的引流液颜色、气味等变化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处理寻找到的异常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洗胃时间、洗胃液量和插管一次成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洗胃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洗胃液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洗胃时间、洗胃液量和插管一次成功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阿托品化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阿托品总用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反跳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指标比较
3讨论
在临床抢救急性中毒患者的过程中,洗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但是对于危重中毒患者来说,通常情况下洗胃会具有一定的风险。在反复洗胃过程中运用负压吸引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能够不断引流出浓度较高的有机磷农药的胃、十二指肠液,及时吸引反分泌向胃液进入的有机磷农药等,从而从源头上将有机磷农药向身体进入的途径阻断,促进患者血液清除有机磷毒物速度的加快及毒物吸收的极大减少,从而将反跳及阿托品用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获取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洗胃时间、阿托品用量、住院时间、反跳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总之,传统法洗胃后持续负压吸引下对患者反复洗胃能够及时吸引胃内残留毒物及反分泌向胃液进入的有机磷农药等,从而促进毒物再吸收的极大减少、患者病程的有效缩短、反跳及阿托品用量的显著减少、抢救成功率的显著提升等,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孟新科,吴华雄,魏刚,等.持续胃肠负压吸引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8,24( 8) : 616.
[2]陈友霞,吴红燕,王红,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l5例的抢救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22(6):3425-3426.
【关键词】 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急性中毒抢救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189-01引言
急性中毒是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在对毒物继续吸收进行阻止的过程中,洗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在中毒患者的抢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毒造成的昏迷、抽搐等给洗胃增加了极大的风险,因此吸入性肺炎等洗胃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严重的情况下会对加重洗胃患者的病情甚至造成其死亡。本研究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在急性中毒病人抢救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中毒患者,所有患者的中毒发生之间均在15min-6h以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14-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8±10.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16-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10.5)岁。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洗胃方法治疗,运用电动洗胃机清水对本组患者洗胃,直到具有澄清的洗胃液,且液体没有大蒜味,通常情况下运用10-20L的水。同时让患者服用解毒剂阿托品等,并给予患者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为本组患者留置胃管将负压吸引器连接起来,借助胃管将250ml的生理盐水灌注到患者胃内,然后再运用负压吸引器及时引出患者胃内残留毒物及反分泌胃液,对胃腔进行反复冲洗,每次4h,持续2-3d后将胃管拔出。在反复洗胃过程中,应该保持胃管固定和通畅的引流,首先将胃液抽吸出来,将胃管在胃内确定下来之后进行灌洗,保持注入量等于引出量,对负压吸引器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使其持续处于负压引流状态。对两组患者的引流液颜色、气味等变化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处理寻找到的异常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洗胃时间、洗胃液量和插管一次成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洗胃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洗胃液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洗胃时间、洗胃液量和插管一次成功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阿托品化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阿托品总用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反跳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指标比较
3讨论
在临床抢救急性中毒患者的过程中,洗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但是对于危重中毒患者来说,通常情况下洗胃会具有一定的风险。在反复洗胃过程中运用负压吸引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能够不断引流出浓度较高的有机磷农药的胃、十二指肠液,及时吸引反分泌向胃液进入的有机磷农药等,从而从源头上将有机磷农药向身体进入的途径阻断,促进患者血液清除有机磷毒物速度的加快及毒物吸收的极大减少,从而将反跳及阿托品用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获取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洗胃时间、阿托品用量、住院时间、反跳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总之,传统法洗胃后持续负压吸引下对患者反复洗胃能够及时吸引胃内残留毒物及反分泌向胃液进入的有机磷农药等,从而促进毒物再吸收的极大减少、患者病程的有效缩短、反跳及阿托品用量的显著减少、抢救成功率的显著提升等,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孟新科,吴华雄,魏刚,等.持续胃肠负压吸引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8,24( 8) : 616.
[2]陈友霞,吴红燕,王红,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l5例的抢救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22(6):3425-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