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dboy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成了教师的一大难题,写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想像作文更是难中之难,小学生大都有“恐作症”,老师也常常为此头疼不已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上作文课时,许多老师都倍感烦恼。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学生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这是许多老师所关注的。下面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填补一些空白,设置整体形象
  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相关的事物或词语,让学生进行整合,填补其中的空白,也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画下几种不同的小动物,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想象出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然后进行口述表演,这样激起学生的童趣,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活跃。或者随便写下几个词语,让学生编上一段故事,用上这几个词语。这类填空白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坚持长期训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实现讲评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有时选几篇各具特色的作文,进行对比讲评,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有时围绕作文中的共同问题进行启发谈话,综合评述全班作文情况,表扬共同的优点,揭示共同的缺点,提出总体性的修改意见;有时把一些佳作整理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让学生阅读、欣赏、品评;有时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组织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有时先张贴或印发一篇作文,让学生在课外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并着重对修改情况作讲评,通过“评——改——评”的循环,让学生真正评有所得。
  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激发自改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首先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如小时候不会写文章,后来成名成家的前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由来:讲古典巨著《红楼梦》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同时也以历年来修改得比较成功的学生作文为范例,培养学生“别人行,我也能行”的自信心。
  2、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教学中就必须认真贯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精神,把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作为习作教学的重点工作,引导学生理解好的习作出自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的良好习惯,再结合习作技巧教学,辅以适当的习作练习,相信学生的习作恐惧症就会不治而愈。
  3、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五、在活动中生成作文
  把作文教学与劳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劳动中,亲身通过实践,即可逐步培养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通过写作使学生在劳动中的感受进一步升化和提高。比如,在教“写事”(《我学会了缝纽扣》)的作文时,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好的针、线、布、纽扣,在课堂上亲身体验缝纽扣的经过,缝完之后由老师评出优秀作品,接着指名几个学生把缝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教师加以指导。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样的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社会是沟通的,与生活是融入的,追求真实和实用。能让学生在作文中找到乐趣和表达欲望。不会为作文而作文,为老师而作文。如题为《我的妈妈》这样的作文,中国学生一般是课堂上完成,纯粹是种任务,出现胡编、造假,完成得雷同就不足为奇。而美国则一周内交稿,让孩子去采访父母甚至亲戚而后,在一定的酝酿期内更深刻的了解妈妈,找到最想表达的主题。我想我们很有必要学习这种作文的真实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学习他们强调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提问的有效度尤其受到广大教师们的关注。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合作学习的概念中,除了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合作交流之外,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式教学也应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所谓有效提问,表现为教师提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回答,或可直接从教材中找出现成的答案,或在学生了解掌握的知识范围之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会受到老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不仅把学习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而且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历史是已经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流动的历史。历史是一座桥梁,架起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昨
期刊
内容摘要:“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而衡量新世纪人才的标准之一就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它包括人的精神,情绪和意志等方面。具体表现为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压力等。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尤其是其人文性的特点,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积累,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心理健康 语文 渗
期刊
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主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1、
期刊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提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要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
期刊
高中物理知识大多抽象,而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体验偏少,很多实验的效果要么不够明显,要么无法在课堂上来进行,等等,种种因素造成高中物理难学,学生在初中形成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很快丧失,从而造成学生的物理成绩普遍偏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化抽象为具体,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  多媒体系统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环境,使学生获得更
期刊
新课程实施后,历史课堂讨论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因为新课程强调教师应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课堂讨论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对深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能使学生获得在个体学习中收获不到的东西,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给课堂注入活力。但是,我们
期刊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教学中来。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让职中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变成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即“我要学”,这样教师在教课的同时也会很轻松,而学生学习的效率会成倍的增加。  一、互相尊重,用心相连  情感培养既是教学目标之一,又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动力与手段,教师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阅读教学中激情励志,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热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实施
期刊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优越的生活和地位使他们心中想得更多的是自己,而很少关心别人。因此,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尊重每一份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笔者在一所普通中学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专题问卷调查,重点针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