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村庄

来源 :课外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r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孤守在村子东头那座老房子里,那座房子是她和父亲亲手建的,时间有些久远。偌大的屋子,现今,只有母亲一个人住着,显得形单影只。我们都不放心,劝她和我们一起住,但是,任凭他人如何劝说,母亲总是不离不弃。母亲说,这是她的村庄,她在这个村庄生活了快50年了,怎么可能说走就走,说离开就离开呢?至少目前,她还没有做好离开村庄的准备。
  母亲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刚满20岁。当时的母亲对这个村庄充满好奇,从村庄东边掠过的凉风让母亲神清气爽,而道路两旁盛开的野菊花,则让年轻的母亲欢喜不已。但很快,贫穷而闭塞的村庄让母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她并没有后悔嫁到这个地方,她开始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知了一样,在村庄里忙出忙进。每天,母亲都会起得比这个村庄还早,睁开眼,她就开始为全家人的生计而筹划一天要做的事情。有时,整整一天,我们都很难看到母亲的身影,她像那些精力过盛的男人一样,在土地上操劳一天。傍晚时分,母亲才会满带泥土的气息,踏着缕缕升起的雾霭回到家里,顾不上洗把脸,这就钻进厨房,起了灯,在昏暗的油灯下,开始为我们打理晚饭。母亲的身影在摇曳的灯光里时而忽长忽短,时而忽明忽暗。我们注意到,她的眼神是疲惫的,她的步子是沉重的,她喊我们吃饭的声音甚至是嘶哑的。在这个村庄,这是母亲每天重复的工作,艰辛而沉重,枯燥而淡然无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母亲的村庄在春天的夜晚显得格外寂静。母亲一个人坐在油灯旁,纳着鞋底。有时,母亲会忘记手中的活计,静静地想着什么。有时,她还会转过头去,抹一把眼睛。那时,我天真地以为是油灯将母亲的眼睛熏得生涩。当时那种强烈的油灯气味现在还常会出现在我的梦境中,在我的回忆里弥漫。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村庄,简单,温暖,粗糙,但让人留恋。我很多次从我工作的遥远的城市赶回母亲的村庄,我看到了干涸的河流,还有河床上被人遗弃的鱼骨。风车和磨坊已经被尘埃湮没了一大半,再也不能转动,不能呼吸。时间就这样停止了,进入衰老的过程。然后风车和水磨都会腐烂,包括那些精美的石头都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
  不过,春雨中的村庄也异常漂亮。灰蒙蒙的雨雾,隐隐地遮住每一栋房舍,村庄就像披着彩纱、含着几分羞涩的村姑。走进村庄,那泥土、青草、庄稼和牛马粪味,混杂在一起,让人特别坦然和舒服。一下雨,路上的人就自然多起来,大人们跑着去田里堵水灌地,放学的孩子顶着书包往家跑,不小心摔个仰八叉,那黄泥汤溅了满屁股,书本也甩了满地。这时,母亲呼喊我的声音,在湿润的空气中回荡,震落树上的水珠。
  有一次,我和母亲在村子边的那棵梧桐树下坐了很久,村子上空干净的阳光让我想起母亲所说的那条小路。那条小路从村子旁一直向远方延伸,穿过我小时候做游戏的破旧院落和土墙,一直到我看不清楚的地方消失。那条小路,也是母亲送我上学的小路,我是从那条小路上,穿着母亲纳的鞋子走向远方的。
  几十年来,在母亲的村庄,她将我们姐弟三个抚养成人。这个村庄的每一片土地,每一棵树木,每一株麦苗,甚至每一声鸡鸣,每一声狗叫,都让母亲依依不舍。母亲对这个村庄的依恋,就如同我们对她的依恋一样,真心实意又发自肺腑。其实,我们心底明白,母亲离不开这个村庄,是怕长眠在村庄前面的父亲孤单,母亲曾不止一次地自言自语过,如果她走了,我们的父亲想家时,回到家,看不到她的身影,会伤心会难过的。
  对于母亲的村庄,我满怀感恩和虔诚,母亲的村庄仍旧如几十年前一样温暖。去年的一整个冬天,我陪母亲在她的村庄度过。夜半,谁家院子墙上的挂钟当当响了,母亲打了一个哈欠,伸出手给我拉拉被角,然后下地去给灶坑添些柴火。在母亲的村庄,很热很热的被窝,很暖很暖的房间,还有那盏在梦境中一直不停地晃动的油灯,照我度过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安静地在母亲的村庄入睡。母亲的村庄朴素、明亮、安静,一如她温暖的怀抱。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8期)
  【赏析】
  这是一篇读后令人潸然泪下的抒情散文。母亲对村庄的眷恋和“我”对母亲的深层理解以及那份真挚的爱恋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母爱宛如一棵古树,春天依着她幻想,夏天依着她繁茂,秋天依着她成熟,冬天依着她沉思。母爱更是一株树,在季节的轮回中固执地坚守家园,撑一树浓荫默默付出……
  从写作的角度看,以下几点可供写作时借鉴:
  1.标题亲切,富有内涵。用“母亲的村庄”为题是很少见的,这个题目蕴含着多层的内涵。一是把母亲与村庄融为一体,它记载着母亲与村庄的风雨沧桑,铭刻着母亲与村庄的不离不弃的情感纠葛;二是从作者的角度看,对母亲的热爱和对村庄的怀念也是分不开的。
  2. 藏情于叙,旨隐意藏。藏情于叙是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即寓情于事,使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去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更觉真诚、可亲。例如“傍晚时分,母亲才会满带泥土的气息,踏着缕缕升起的雾霭回到家里,顾不上洗把脸,她就钻进厨房,起了灯,在昏暗的油灯下,开始为我们打理晚饭。……她的眼神是疲惫的,她的步子是沉重的,她喊我们吃饭的声音甚至是嘶哑的”。此段叙述把母亲不辞劳苦、任劳任怨的品格表现了出来。还如“母亲离不开这个村庄,是怕长眠在村庄前面的父亲孤单,母亲曾不止一次地自言自语过,如果她走了,我们的父亲想家时,回到家,看不到她的身影,会伤心会难过的”。此段文字把母亲对父亲的真挚而永恒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3.精彩特写,凸显主题。特写法是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展示事物环境的重要手段。文中的“春雨图”就是最精彩的特写片段。其中有多方面的描写,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视觉描写:“灰蒙蒙的雨雾,隐隐地遮住每一栋房舍,村庄就像披着彩纱、含着几分羞涩的村姑。”作者通过一个巧妙的比喻把春雨“蒙蒙”的特點写活了。其次是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那泥土、青草、庄稼和牛马粪味,混杂在一起,让人特别坦然和舒服。”“坦然和舒服”把农村特有的乡土气息做了惟妙惟肖的描写。最后是对人物的活动描写:“大人们跑着去田里堵水灌地,放学的孩子顶着书包往家跑,不小心摔个仰八叉,那黄泥汤溅了满屁股,书本也甩了满地。”“顶”字一方面表现出春雨来得突然,另一方面也透出农村的贫穷。“仰八叉”是这段人物描写最精彩的地方,它把道路的泥泞和孩子们摔倒后的特殊姿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4.善用修辞,文采飞扬。
  (1)运用比喻,形象鲜明。例如“她开始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知了一样,在村庄里忙出忙进”。这个比喻把母亲辛勤劳作、不辞辛苦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村庄就像披着彩纱、含着几分羞涩的村姑。”此句比喻把村庄的美丽表现得形象而诱人。“母亲的村庄朴素、明亮、安静,一如她温暖的怀抱。”此句比喻把对母亲以及对村庄的爱恋融为一体。
  (2)运用拟人,韵味丰富。例如“风车和磨坊已经被尘埃湮没了一大半,再也不能转动,不能呼吸。时间就这样停止了,进入衰老的过程”。此句拟人韵味丰富,把历史的蜕变解说得富有生活气息。
  (3)运用排比,节奏鲜明。例如“这个村庄的每一片土地,每一棵树木,每一株麦苗,甚至每一声鸡鸣,每一声狗叫,都让母亲依依不舍”。排比的运用使文章的句意气势磅礴,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把母亲对村庄的眷恋描绘得非常感人。
  5. 词语重叠,情趣盎然。重叠这种修辞方法的功用是独特的。本文中的词语重叠最为典型。例如“整整”“缕缕” “忽长忽短,忽明忽暗”“静静” “蒙蒙”“隐隐”等,这些重叠的词语回环往复,如回声应谷,情韵悠悠,寄托着作者饱满的感情,蕴藉着丰富的韵味,读后给人留下美好的享受。
  (李阳海)
其他文献
一般说来,比喻中的喻体多取自描写的情境之外,依托于规定的情境之中。但也有的比喻是从作者自身所在的环境或作品中人物所在的环境中寻找出恰当的喻体。这种就近取比的比喻方法,不妨叫即兴比喻法,它有两种形式。  一是喻体不取自眼前,但是结合当地风物,缩短了本体与喻体的空间距离,给人一种仍是眼前景物之感。  如《社戏》中的描写:“这一次船头的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
水调歌头  苏 轼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此词是苏轼根据唐代诗人韩愈的名作《听颖师弹琴》改写的。词的写作过程是对韩诗“稍加隐括,使就声律”,即按照词牌的格式和声律来“矫制”韩诗,一则增
【摘要】語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用”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语文教学从注重人文性向工具性倾斜的过程。本文从当前语文教学人文性重于工具性,学生只得“意”而忘“言”的现状出发,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语用策略,从真正意义上构建有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家自荐理由:  这篇短篇小说,是根据一位青年的相亲经历创作而成。主人公余逢君是一个理想化的青年,是一个从小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的青年,父母给了他富足的生活,给了他充分的自由。他就是这样一个对社会,对婚姻,对爱情充满理想化的青年。他是现实社会妈宝男的一个典型人物,从他的成长经历来看,他既没有太多的知识和社会经验,有的只是自己对社会的美好想象。当爱情需要牛奶和面包,当婚姻需要门当户对,需要物质与精神都
德国文学大师歌德曾说过:“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选材角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因此为文者只有独具慧眼,作文才能独辟蹊径。  打个比方,选材探寻角度,好比选择道路。一般来说,大路顺畅,直道快捷,当然走的人多。人一多,在通天的大路上,你往往会被湮没在人海之中。想要与众不同,显示自己的个性风采,就必须开拓出别人不走或少走的道路。作文选材角度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选人之
你总是跟随着我、陪伴着我,我却忽视了你的存在,因为我当初一直认为你只是一条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不堪的小狗而已,压根就没想到你竟然能够成为我的知己!  记得我刚进入初中时,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还很不适应。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家原先养的一条灵巧而又漂亮的大黄狗突然离奇失踪。我这独家农户,可不能没有一条狗看家护院呀!果然过了不几天,爸爸不知从哪里带回了一只可怜兮兮的流浪小狗。瘦骨嶙峋,毛色灰不溜秋的,就
【示范引路二】  (2017年湖北襄阳题)  “后盾”,意即“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生活中,亲朋是后盾;学习上,师长是后盾;行动时,伙伴是后盾。疲惫了,坚持是后盾;失望了,自信是后盾;软弱了,坚强是后盾……请以“后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文章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你是我不及的梦》  剧本:《三毛全集:滚滚红尘》共出版发行作品23部  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  译作:《刹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林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这首小令描写了诗人在秋天漫游江边所见景物,景物随着作者的漫行而移步换形,诗人情感也在起伏荡漾。  “稻粱肥,蒹葭秀”,诗人起笔展现了一派丰收的景象。田地里的稻子和高粱结着累累硕果,肥大沉甸。江边蒹葭苍苍,颀长清秀,楚楚动人。在这片田野里,秋色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  我们幸运地降临人间。  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  前仆后继英勇奋战。  为天下劳苦大众求解放,  为子孙后代谋幸福。  我们知道,  胜利果实来之不易;  建立政权跨过万水千山。  我们在镇压反革命的枪声中鼾睡;  我们在“三反”“五反”的浪涛中笑喊。  我们在“反右”的呼喊声中玩耍,  我们在大跃进的烈火堆里寻欢。  我们在饥荒的年代里渴望馒头,  我们在“四清”的风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