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噁唑酮结肠炎的干预,探讨其是否通过Fas-Fas配体(FasL)途径促进细胞凋亡参与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经噁唑酮诱导成功的Balb/c小鼠,每组6只,第1组于灌肠后3 d分离结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并在体外用吡格列酮(40μmol/L)处理24 h,采用annexin-V-FITC试验法分析凋亡细胞的百分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as及FasL表达;并没未处理的正常小鼠组
【机 构】
: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646000,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噁唑酮结肠炎的干预,探讨其是否通过Fas-Fas配体(FasL)途径促进细胞凋亡参与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经噁唑酮诱导成功的Balb/c小鼠,每组6只,第1组于灌肠后3 d分离结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并在体外用吡格列酮(40μmol/L)处理24 h,采用annexin-V-FITC试验法分析凋亡细胞的百分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as及FasL表达;并没未处理的正常小鼠组.第2组(对照组)和第3组(实验组)于灌肠后3 d分别给予二甲基纤维素和吡格列酮(20 mg@kg-1@d-1)连续7 d,结肠炎症的评价包括炎症活动指数(DAI)、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改变及肠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4和IL-5.结果正常小鼠和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LPMC凋亡率、Fas、FasL表达分别为12.89±1.23、70 63±6.24、8.59±5.47和4.25±0 84、62.60±5.85、23.75±10.23;经吡格列酮处理后,分别为40.58±10.32、83.98±11.38、10.04±5.21.对照组和实验组大体形态、组织学损伤、MPO值、IL-4、IL-5分别为2.50±0.55、8.83±0.75、3.81±0.17、216.46±34.32、102.28±25.74和0.33±0.52、4.00±0.63、1.25±0.16、179.36±18.15、61.65±17.45,显示给予吡格列酮治疗后,小鼠结肠炎症明显减轻,IL-4和IL-5明显下降.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可能是一重要的免疫炎症介导子,其配体可能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种有效的药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口咽部恶性肿瘤切除患者的最佳护理程序.方法回顾分析10例患者的护理过程,并不断进行改进.结果 1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出现.结论做好病情观察和口腔护理,细致观察皮瓣生长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饮食护理是护理成功的关键。
目的 观察1985~2002年间肾移植受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的变化.方法将145例死亡受者按肾移植时的年份分为1985~1990年、1991~1996年、1997~2002年3组,分析受者肾移植后第1、2、3、4、5年期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肾移植受者术后1、2、3年期间死亡率分别为:1985~1990年组12.5%、9.1%、4.5%;1991~1996年组7.2%、3.9%、3.
目的了解慢性病的患病情况、易感人群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对20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居民健康状况及行为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患病率分
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83例患者,根据随机对照方案分别使用奥氮平和氯氮平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其疗效与副作用,并采用WHOQoL-BREF量表衡量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最后一次评定,奥氮平组BPRS总分降至15.26±4.21,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氯氮平组BPRS总分降至1
目的 观察并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变化特征,评估黄斑裂孔手术疗效. 方法收集2001年2月~2002年5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IMH的患者28例(28只眼),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1、3、6、12个月时,对患者行视力、mfERG及OCT检查,并与正常对照组(33只眼)进行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OC
目的 分析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危险因素.方法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对我院从1960~2002年收治的16例双侧肾母细胞瘤进行生存时间研究. 结果是否伴发畸形、是否术前化疗、病理分型为影响双侧肾母细胞瘤生存的危险因素;本组病例五年生存率为37.05%.结论伴发畸形的双侧肾母细胞瘤预后较差.术前常规化疗是提高双侧肾母细胞瘤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根据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 严格按照NWTS-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1例ADPKD患者的血液、囊液及尿液中IGF-1浓度;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GF-1及其受体(IGF-1R)在正常肾组织及ADPKD囊壁组织中的表达分布;采用MTT、流式细胞仪及电镜透视的方法,观察IGF-1对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结果41例AD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技术在右心室流出道 (RVOT)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5例肺动脉发育较差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在行心室矫治和RVOT重建术中,按跨环补片手术方法,13例为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组(试验组);12例同期行常用的心包带瓣或不带瓣跨环补片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主要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无手术死亡和再手术病例.术毕测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