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腰鼓文化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腰鼓活动能充分体现出各种韵律节奏、腰鼓鼓点等。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丰富节奏类型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我们结合主题活动“欢庆腰鼓”设计并组织了“拥军花鼓”打击乐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充分感受乐曲浓郁的民族特色、欢快热烈活泼的曲调风格的基础上,在自由探索、主动学习,用鼓的不同位置发出不同的声音,为乐曲伴奏并配上打击乐器演奏的过程中,体验与鼓为伴,与鼓同乐的快乐,感受腰鼓民族艺术的魅力。
二、案例呈现
第一环节:与教师共舞,感受音乐情绪。
师:“孩子们,让我们听着这首好听音乐,跳起来吧!”伴随着拥军花鼓的音乐,跳着具有民族特点的秧歌舞步进场,在浓郁的民族氛围中进场,初步感受了音乐欢快的特点。
第二环节:看节奏图谱,学习切分音。
教师出示各种幼儿学习过的节奏图谱。问:“我这里有许多的节奏谱,都是你们学过的,想不想来挑战一下?看谁拍得又快又对!”话音一落,幼儿就被老师的话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个个跃跃欲试。
第三环节:听音乐、整体感知图谱,练习拍节奏。
待幼儿全部挑战成功后,所有的节奏谱都贴在展板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图谱(《拥军花鼓》)。接着,教师故作神秘地告诉幼儿:“其实这是一首乐曲《拥军花鼓》的图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师:“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觉?”幼儿纷纷举手回答:“很快乐!”“很喜庆,像过年一样!”“很热闹哦!”……孩子们对乐曲的感受很准确!师:“让我们边看图谱边欣赏这首欢快、热闹的乐曲《拥军花鼓》吧!”在听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主动地拍起了节奏。教师:“这些节奏,你会拍吗?哪些节奏不会拍?”幼儿思索片刻,指出了切分音。于是,教师带领孩子用儿歌的方法再次巩固了切分音。师:“让我们一起听音乐看图谱,完整地练习节奏吧。”
第四环节:自由探索腰鼓不同位置发出的声音。
教师出示腰鼓问:“你知道腰鼓可以发出哪些声音吗?”幼儿很自信地回答:“咚咚的声音!”教师:“哦?除了咚咚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幼儿争先恐后地回答“啪啪啪、哒哒哒……”师:“敲腰鼓的什么位置可以发出那些声音呢?请你试一试!”孩子们在教师的鼓励下进行自由的探索,有的敲鼓面、有的敲鼓身、有的敲鼓槌……。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幼儿个个踊跃回答,“老师,我发现敲鼓身可以发出“哒哒哒”的声音!”“我发现敲鼓槌可以发出“嚓嚓嚓”的声音!”教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原来敲“鼓面、鼓身、鼓槌”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分别出示“鼓面、鼓身、鼓槌”的图示。
第五环节:为乐曲配乐演奏。
师:“你想不想用腰鼓发出的不同声音为 ‘拥军花鼓’进行配乐演奏呢?”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想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我想用鼓身”“我想用鼓面”“我想用鼓槌”,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方法,如果只用一种声音没有变化,演奏出来的好听吗?”幼儿摇摇头,教师提问:“那怎样才更好听呢?”子涵迅速地举手说:“我们可以将敲‘鼓面、鼓身、鼓槌’声音分开配!”听了子涵的回答,小朋友们都表示赞同,于是师生共同协商将不同的敲击方法配到不同的乐曲中,每8小节变换一次。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最后确定配乐方案。大家齐声说:“我们想演奏一次。”于是便开始了第一次看图完整演奏。
三、案例反思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1.难点前置,加深印象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是一节活动课的关键,根据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对音乐活动中已掌握的节奏知识结构,我将重点定位为探索腰鼓不同位置发出的声音进行配乐演奏,难点定为学习演奏切分音,将难点前置,加深幼儿对切分音的印象及感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自主配乐的快乐。
2.层层递进,层次分明
通过具有挑战性的游戏环节中学习单小节的切分音节奏型,难度的加深和层次的递进,将乐曲中的切分音小节呈现,引导幼儿充分感知和学习乐曲中的切分音小节,从而加深了幼儿对乐曲中难点的感受、认识和理解,为乐曲的完整学习与表现做好充分准备。
3.主动探索,快乐打击
在充分感受乐曲特点、探索鼓声的基础上,自主为乐曲配器演奏,采用师唱曲、幼配器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师幼互动。同时,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思考每段乐曲的特点,能自我见地地为其配乐谱演奏,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本首乐曲的节奏性很明显,再加上之前我们已经练习了节奏性,故而孩子们能自觉地跟着音乐,看着图谱,进行演奏。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大大采用赏识激励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板桥小学附属金叶花园幼儿园)
腰鼓文化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腰鼓活动能充分体现出各种韵律节奏、腰鼓鼓点等。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丰富节奏类型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我们结合主题活动“欢庆腰鼓”设计并组织了“拥军花鼓”打击乐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充分感受乐曲浓郁的民族特色、欢快热烈活泼的曲调风格的基础上,在自由探索、主动学习,用鼓的不同位置发出不同的声音,为乐曲伴奏并配上打击乐器演奏的过程中,体验与鼓为伴,与鼓同乐的快乐,感受腰鼓民族艺术的魅力。
二、案例呈现
第一环节:与教师共舞,感受音乐情绪。
师:“孩子们,让我们听着这首好听音乐,跳起来吧!”伴随着拥军花鼓的音乐,跳着具有民族特点的秧歌舞步进场,在浓郁的民族氛围中进场,初步感受了音乐欢快的特点。
第二环节:看节奏图谱,学习切分音。
教师出示各种幼儿学习过的节奏图谱。问:“我这里有许多的节奏谱,都是你们学过的,想不想来挑战一下?看谁拍得又快又对!”话音一落,幼儿就被老师的话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个个跃跃欲试。
第三环节:听音乐、整体感知图谱,练习拍节奏。
待幼儿全部挑战成功后,所有的节奏谱都贴在展板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图谱(《拥军花鼓》)。接着,教师故作神秘地告诉幼儿:“其实这是一首乐曲《拥军花鼓》的图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师:“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觉?”幼儿纷纷举手回答:“很快乐!”“很喜庆,像过年一样!”“很热闹哦!”……孩子们对乐曲的感受很准确!师:“让我们边看图谱边欣赏这首欢快、热闹的乐曲《拥军花鼓》吧!”在听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主动地拍起了节奏。教师:“这些节奏,你会拍吗?哪些节奏不会拍?”幼儿思索片刻,指出了切分音。于是,教师带领孩子用儿歌的方法再次巩固了切分音。师:“让我们一起听音乐看图谱,完整地练习节奏吧。”
第四环节:自由探索腰鼓不同位置发出的声音。
教师出示腰鼓问:“你知道腰鼓可以发出哪些声音吗?”幼儿很自信地回答:“咚咚的声音!”教师:“哦?除了咚咚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幼儿争先恐后地回答“啪啪啪、哒哒哒……”师:“敲腰鼓的什么位置可以发出那些声音呢?请你试一试!”孩子们在教师的鼓励下进行自由的探索,有的敲鼓面、有的敲鼓身、有的敲鼓槌……。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幼儿个个踊跃回答,“老师,我发现敲鼓身可以发出“哒哒哒”的声音!”“我发现敲鼓槌可以发出“嚓嚓嚓”的声音!”教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原来敲“鼓面、鼓身、鼓槌”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分别出示“鼓面、鼓身、鼓槌”的图示。
第五环节:为乐曲配乐演奏。
师:“你想不想用腰鼓发出的不同声音为 ‘拥军花鼓’进行配乐演奏呢?”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想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我想用鼓身”“我想用鼓面”“我想用鼓槌”,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方法,如果只用一种声音没有变化,演奏出来的好听吗?”幼儿摇摇头,教师提问:“那怎样才更好听呢?”子涵迅速地举手说:“我们可以将敲‘鼓面、鼓身、鼓槌’声音分开配!”听了子涵的回答,小朋友们都表示赞同,于是师生共同协商将不同的敲击方法配到不同的乐曲中,每8小节变换一次。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最后确定配乐方案。大家齐声说:“我们想演奏一次。”于是便开始了第一次看图完整演奏。
三、案例反思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1.难点前置,加深印象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是一节活动课的关键,根据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对音乐活动中已掌握的节奏知识结构,我将重点定位为探索腰鼓不同位置发出的声音进行配乐演奏,难点定为学习演奏切分音,将难点前置,加深幼儿对切分音的印象及感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自主配乐的快乐。
2.层层递进,层次分明
通过具有挑战性的游戏环节中学习单小节的切分音节奏型,难度的加深和层次的递进,将乐曲中的切分音小节呈现,引导幼儿充分感知和学习乐曲中的切分音小节,从而加深了幼儿对乐曲中难点的感受、认识和理解,为乐曲的完整学习与表现做好充分准备。
3.主动探索,快乐打击
在充分感受乐曲特点、探索鼓声的基础上,自主为乐曲配器演奏,采用师唱曲、幼配器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师幼互动。同时,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思考每段乐曲的特点,能自我见地地为其配乐谱演奏,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本首乐曲的节奏性很明显,再加上之前我们已经练习了节奏性,故而孩子们能自觉地跟着音乐,看着图谱,进行演奏。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大大采用赏识激励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板桥小学附属金叶花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