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写在脸上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winnie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一张张可爱的年轻面庞,该如何向他们传达我们教师的爱?怎样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她(他)的爱,让学生在爱的感召下幸福成长?如何教会他们爱的本领?
  一、态度决定成败
  新课程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生命关怀,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态度。
  那么,什么是人文态度呢?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的人、事物、观念等具有评价性质的心理倾向。态度由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组成,三者共同形成对态度对象的心理倾向。情感成分,包括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反应;一般认为,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它既影响态度的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认知成分,包括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心理印象或者说想法和信念;认知成分是态度的基础。
  人文态度应该有两个要点。其一,态度对象主要是人,对于教师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学生;其二,从态度构成成分来说,要注重于人文方式和人文内容,其表现主要有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感情、情怀、意志、德行和个性等方面的人文特质等。
  态度问题在教育中一贯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哲学家、演说家罗曼·皮尔有一本著作就叫做《态度决定成败》,论述了人们在工作中所需要树立的九种态度,它们是学习态度、求变态度、积极态度、自信态度、行为态度、进取态度、胜出态度、乐观态度、创富态度,应该说它们大多数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具备的人文态度。
  教师在教育学生、面对学生时为什么采取某种行为,是由他的态度指导或引导的,而采取不采取某种行为在许多情况下决定着事情的成败,所以皮尔说“态度决定成败”。
  二、爱心是人文态度的基础
  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爱心,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就会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一种真正的思想境界;如果我们对学生充满爱心,为他们服务时就会充满热情;如果我们对学生充满爱心,就会在教育教学成功时、在我们的学生发展时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如果我们对学生充满爱心,我们就会在从事教育事业时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
  教师是平凡的,但教师的职业是特殊的。作为教师,关键是看能否把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做到了,爱心自然溢于言表,笑容也会自然展现出来。
  三、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
  (一)爱是信任与尊重
  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爱默生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时常遇到学生偷看或抄袭的时候,很多教师往往会简单处理:有的干脆找学生来问个明白,有的自以为挺高明,设计好一些语言陷阱来套学生,非让学生老实交代才舒服,还大有神探破案的得意与满足感。这些做法都只是从主观角度去对待事情,并不是从学生的角度用发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而且教师根本不知道这样对于学生的打击与伤害有多深。
  一次,学校举行作文征文比赛,作为语文教师的他认为最好的文章理应出自某生之手,可结果发现上交的文章中一名女生的文章很出彩,他就武断地认为那女生必是抄袭。于是他把她找来且当着那位某生的面就问“你的作文从哪抄的?”女生没抄袭,自然说没抄,是自己写的。他还不罢休,第二天,又把女生叫到办公室,指着她的作文说,“你文章中哨子的象声词不对,你回去翻翻作文书看看,原来作文是用哪个词语,你把它改回来。”那一刻,孩子在非常委屈难过的同时,分明听到心中教师神圣的丰碑倒塌的轰响……
  一个人发现自身的价值,往往是通过别人的信任,尤其是未成年的学生,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希望教师“委以重任”。为人教师者,最大的责任是重视孩子,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如果你不重视他们,孩子还是会用种种方式去“谋求”别人的注意。有的方式是正当的,例如认真读书、为集体做好事;有的方式是不太正当的,例如扰乱课堂秩序、打架闹事、搞恶作剧等等。信任不仅能激励人,更能教育人。
  (二)爱是用心呵护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出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教师的倍加呵护。——苏霍姆林斯基
  在我的班主任经历中,有一件事让我每每想起来都有愧疚感。我班有一位男孩子,家庭相当困难,兄弟俩平时生活十分节俭,他们只有一双运动鞋,体育课轮着穿……一天男孩子满脸通红地敲开我的门问,“老师,你要买米吗?”我没有仔细想,脱口就答,“啊?我不买米。”我话音未停,男孩子已经一溜烟跑开了。望着迅速消失的背影,我心为之一颤,天!我伤害了一颗玻璃般的心,一定是的。仔细一想,肯定是这孩子没办法凑到生活费了,他一定下了很大的决心,鼓足了勇气才敲开我的门,而我……
  伤害不一定是人们心存恶意,往往无意也是伤害,伤得未必就比恶意轻。人们常常用“我不是有意的”来推脱自己的失误或过错,我也曾认同过这种观点,经历这件事后我再不允许自己这么想了,正如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作为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与权力去伤害她,我们只有责任与义务去呵护她。
  四、把爱写在脸上
  从执教的第一天起,一些教师就语重心长地教导我“教育学生,给他个好心,不要给他个好脸!”“教师微笑,学生大笑,教师大笑,学生狂笑。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感情隐藏起来……”
  我们常常看到,办公室里班主任找学生谈话,班主任绷着脸,学生头拧向一边,也绷着脸,一幅敌我对抗的局面。天地良心,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班主任绝对是关心学生,为学生好,才找学生谈话,才会批评学生的,可为什么学生不领情呢?更有甚者,发生了学生报复教师的恶性事件,让教师产生了好心没好报的叹息,有的教师产生了对教育事业的消极态度。
  16年教育的路途中,经历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成长蜕变,让我明白:我们教师如果爱自己的学生,就一定让他们看得见,教师一定要学会把对教育的大爱写在脸上,和学生一起弹奏喜怒哀乐的音符,一起教他们识认歉疚、失落、迷茫、无助、愤恨、恐惧的音谱,一起听他们齐唱理解、信任、和谐、成功、喜悦、欣慰的歌曲!
  学会在显露威严之前,先告诉他“虎不食子”的本能;学会在敲剥硬壳之前,先告诉他“你很耀眼”的夸赞;学会在收到感恩之前,教会他感谢的话语;学会在收获满意之前,教会他喜悦的表情!学会拍拍他们的肩,教会拉拉我们的手;学会弯弯我们的腰,教会直直我们的身!总之,要学会与学生心情互换!
  让我们把对教育的大爱种在心里,一起诉说土壤对种子的歉疚、失落、迷茫、无助、愤恨和恐惧;一起期盼种子对土壤的理解、信任、和谐、成功、喜悦和欣慰!一起祷告种子开出美丽的花,绽放我们满意的脸!
  教师要爱教育事业,爱自己的学生,用一种温柔平和的态度去对待每一堂课,对待每一位学生。一个教师需要做到的可以列出无数条,但只要有一颗爱心就够了,让我们把爱写在脸上,因为爱是最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孙宏安.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黄晓)
其他文献
语感是对语文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
教学日记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教学反思性角度来看,教师的学习、教学与研究具有同源性,即使在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也蕴含着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教学日记就是要让我们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思考、研究而提高教学实践的水平。纵观我十几年的教学日记,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记成功做法  我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有时记下的可能仅仅是一个小问题,但它却
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给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带来极大的冲击。很多学校招收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厌学情绪严重,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学生难以达到常规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学陷入困境。“文道”向来是合一的,作为中职文化课的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文素质的双重责任,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恢复语文课堂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面前
文德恩:赢得“宫斗” 输了丑闻  2015年的全球汽车市场,若论影响最大的,当属“大众排放门”事件。而时任大众集团总裁的文德恩自然也就成为了风暴中心的那个人物。  今年4月,大众集团爆发被外界称之为“宫斗”的大戏,文德恩向“大众教父”皮耶希发起“夺位战”。在大众监事会、股东以及工会支持下,文德恩赢得这场权力之争,结束了大众长达20多年的皮耶希时代。  然而,好景不长。今年9月,大众在美国爆出柴油车
一、理论解释型问答题    答好此类问答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回忆准确的地理概念、一理规律、地理原理等相关的地理理论。分为3步:①仔细审题,找出切入点。②回归教材,选准落脚点。③因题而异,答准关键点。  这类问答题的考查形式有:①说明规律与特点。例如:等温线在城郊之间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是什么?②说明成因与意义。例如:西南地区地形崎岖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南昆铁路建设对西南地区有何意义?③说明问题与措施。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广大农村学校必须更积极、更深入地挖掘课程资源,利用更多的资源来激活语文课堂。  一、挖掘自然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兴趣  广袤的大自然,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现有的建筑园林、公园景区,固然是很好的自然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但世间万物,许多自然资源还没有被我们发现与利用
曾与一位老乡聊起孩子的学习情况,她的一席话让我震惊:“我那孩子一提起玩可来劲了,但是一提到学习,他就满脸的不高兴,甚至还说我真啰嗦,是不是到了更年期了?”前段时间,也曾亲自听同事说一位学生分别在初一、初二、初三时向不同的班主任编造同一个谎言——“奶奶病故”来请假去上网;一位学生在期考试卷上的作文中公然写着“去泡妞真好玩”……  时代在高速地发展,可我们孩子的道德水准却在降低!有些学生逐渐丧失了做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他们家中只留下了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儿童,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应运而生。留守儿童队伍的不断壮大,已成为农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比较少,难以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当他们遇到困惑、烦恼的时候,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就应该更多地去关爱这群孩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也是最伟大的主任,干的是最大的工程,最细、最复杂、最艰苦的工作。”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当老师不当班主任,是亏了。”笔者认为班主任工作就像衬托红花的绿叶,默默无闻,平凡而伟大。  去年笔者担任国培计划——广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简称国培)的班主任兼辅导教师。在培训中,笔者又有了一个新的交流学习平台——网络,深感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与教育培训的密切联系。在这培
文学是以或优美、或凝练、或清丽、或婉约的语言再现生活,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可以驰骋想象的空间,传达着作者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怎样把文学的东西有效地转达给学生,这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如果老师一味遵循守旧,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然而在教学中用上“音画”来点缀课堂就能使语文教学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美丽的画面,醉人的音乐,极易被学生所接纳,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起到辅助补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