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座谈会,家园共育的新方式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ox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探索了家长小组座谈会的形式,本着了解幼儿、相互交流的目的,将不同类型、不同观念、不同学历水平的家长组合在一起,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不超过3人。之后有计划地安排每个小组的家长来园,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更直接、更有效的交流。
  这种近距离的家园沟通方式收到了良好效果,因为不同层次的家长在一起讨论同一话题,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共享。相对于全体家长会而言,这种形式更能照顾到每一位家长,能保证每位家长都有发言的机会,可以针对每个孩子的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家园之间这种近距离的沟通,能够增进教师和家长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组座谈会开展得更有效呢?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多种途径确定座谈会话题
  座谈会的话题来源比较多,大概分为几种情况。
  一种是家长共同困惑的问题。当一位或一些家长对孩子的问题比较担忧,且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时,老师可以选定具体的问题作为座谈主题,并有针对性地举行小组座谈会,以帮家长排忧解难。
  一种是每个年龄段应该引导的问题。每个年龄段的家长都会有一些共同担忧的问题。比如,幼儿的入园焦虑、幼小衔接、同伴冲突、幼儿的自我中心等,老师可以围绕每个年龄段家长担忧的问题召开座谈会,为家长指点迷津。
  一种是通过调查了解到的问题。当老师不知道确定什么话题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家长征集问题。家长一般会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提出很多个性化的话题,老师可以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或共性的问题。
  做足会前准备工作
  召开座谈会之前,老师要做好具体计划,包括如何展开、怎样深入及如何结尾等。家长也要根据话题提前做好准备,包括孩子在家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出现的问题等。
  掌握组织座谈会的技巧
  1.避免使用晦涩的专业术语
  在座谈过程中,老师要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和家长交流,避免使用晦澀的专业术语。在介绍幼儿的发展情况时,应举出一些具体事例,不能太笼统,目的是保证每一个家长都能理解。
  2.双方交流的地位要平等
  在座谈会过程中,老师切忌以专家身份自居,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更不能责怪家长;应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家长,切实做到尊重、理解家长,多听听家长的想法。但同时应该充满自信,要用专业的知识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来与家长交流,并给予家长合理的教育方法,必要时帮助家长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让家长感到参加座谈会是非常有收获、有价值的。
  3.做好开场的说明和交代
  座谈会开始时,老师要简明扼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谈论的话题,目的是突出重点,进而保证座谈会聚焦在中心话题上。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才能更深入、更透彻。
  4.做好过程的把控和最后的总结
  老师贯穿于座谈会的始终,对会议全程起到凝聚的作用。如果有的家长跑题,可以及时礼貌地提醒:“这个话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下次探讨。”有的家长虽然一直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但难免出现内容杂乱、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时,老师可以帮助家长概括与提炼,尤其是一些老师比较赞同的看法。这样既可以表明老师的态度,又能引起家长的重视,还可以帮助家长获得相关认识。最后,老师再带领家长一起回顾探讨的主题及相关的解决措施。
  下面通过一则实例来加以说明。
  座谈会时间:2016年3月31日 参与老师:谭老师 家长小组成员:亚轩妈妈、铭泽妈妈、俊贤妈妈
  座谈目的:解决孩子在家与在园表现不一致的问题
  背景:最近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表现判若两人。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在家的表现令人头疼;家长眼中的乖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令人不知所措。为了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相互了解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表现,解决孩子在家与在园表现不一致的问题,我们召开了本次小组座谈会。
  老师:“非常欢迎各位家长的到来。今天的座谈会主要是针对幼儿家园表现不一致的问题进行讨论。首先请家长介绍孩子在家的具体表现,把问题提出来,老师再介绍一下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针对这些问题,如果家长有好办法也欢迎分享,大家一起来探讨解决方案,好不好?首先请铭泽妈妈说说吧。”
  铭泽妈妈:“我们头疼的是铭泽吃饭的问题,吃饭时要开着电视,把玩具摆满桌子,还要大人一口一口地喂。我们试着让他自己吃,可他怎么也不肯,要么大哭,要么就不吃,很无奈。每次老师都说铭泽在幼儿园表现很好,自己吃饭,可在家完全不一样。”
  老师:“铭泽在我们眼里一直是很优秀的,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学东西很快,吃饭也自己吃,每次都是第一名。所以听了您的反映,我们也觉得在家和在园的铭泽判若两人。那您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呢?”
  铭泽妈妈:“铭泽平时姥姥照顾比较多,姥姥对他百依百顺,尤其是在吃饭问题上,只要孩子能开心吃饭,不管什么要求都答应。一开始孩子自己学吃饭时,姥姥怕他不会、吃不饱,就会喂,趁孩子看电视正开心地张嘴时,赶快喂一勺,孩子大了就养成了坏习惯。我觉得这样不好,也劝过姥姥,可老人家不听,依然我行我素,我也就放弃了。大概是姥姥太宠爱,我也没有坚持自己的看法的缘故吧。”
  老师:“您分析得很对,家庭成员教养方式不一致是造成孩子吃饭习惯不好的原因之一。孩子摸透了大人的心理,知道哭闹最终会让大人妥协。铭泽在幼儿园之所以表现出色,主要是我们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困难老师会提供帮助,但不会包办。此外,铭泽自尊心很强,不甘落后于其他同伴,所以一直都表现很好。对于铭泽的吃饭问题,其他家长还有什么好建议吗?”
  亚轩妈妈:“亚轩在家吃饭习惯比较好,但有时也会要求看电视。每次我们都会和她讲道理。孩子上幼儿园了,讲道理她还是会听的。有一次,我们正吃着饭,亚轩非要看动画片,怎么阻止都不行。为了让她安心吃饭,我哄她说如果好好吃饭,我可以陪她去游乐场玩。好不容易才把她哄住了。等吃完饭之后,她问我是不是以后每次吃饭不看电视都可以去游乐场玩。我一听,不能养成她这种习惯。于是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反问她:‘你看爸爸妈妈平时好好吃饭都有什么要求呢?’她没有说话,我继续说道:‘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吃饭不看电视,这样才对身体好。’她听了之后再也没有提过类似的要求。可以试着和铭泽讲道理,和他一起分析边吃饭边看电视的害处,只有好好吃饭才能身体棒;还可以凭借一些孩子喜欢的榜样来帮助他改正。比如,当他不好好吃饭时,问他想不想像超人、奥特曼、蜘蛛侠那样厉害?一般孩子都会说想,想的话就好好吃饭,身体才能充满能量,才能去打败怪兽。久而久之,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改变的。”
  老师:“为了让铭泽在家也能养成好习惯,我们会鼓励他在家也要像幼儿园一样自己吃饭,家长可以把孩子的积极表现通过照片或视频告诉我们,老师会及时给以表扬。妈妈可以和姥姥讲讲孩子自己吃饭的好处,告诉姥姥孩子在园吃饭的情况,要相信他自己能吃得很好。遇到孩子不听要求,以哭闹来抗拒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妥协。等孩子安静下来后,再机智地引导。”
  (其余两位家长的谈话像这样依次展开)
  整个座谈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通过这样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老师和家长加深了对彼此的理解与信任,从而共同努力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说明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
本期案例中推荐的《来喝水吧》和《长大这件事》这两本绘本,通过充满想象的细腻画面、富有魅力的语言表达、具有独特视角的情节、充满了趣味和神秘感的发展线索,吸引幼儿在阅读中领略其中的意境与奥妙,感悟生命、自然以及自身成长的秘密。而教师对绘本的意义、价值、特点、内涵的深入把握,是精准对接幼儿的想法与需要、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生成教学案例的关键。通过案例,我们充分体会到绘本所特有的魅力与价值,也看到两条不同
随着美术活动个别化学习的推进,教师在创设美术个别化学习环境、提供个别化学习材料以及陈列幼儿个别化学习作品时产生诸多问题。如,美工区材料投放单一;教师指导时常一人代之,幼儿从旁观察;幼儿的作品无处安放,个别化学习成果寥寥无几。因此,为了让美术个别化学习更有实效,今天我就从美术个别化学习的材料投放、教师指导、作品呈现三块来阐述“提高美术个别化学习的实效性”的一些想法。  一、美术个别化学习前:巧——材
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深入贯彻,决定了部分军队医院的转制.如何确保军队医院转制的成功,我认为,只有用科学发展观做统领,才能保证医院顺利转制、转后继续发展。
★动作一:跪地叉腰后仰  瘦身位置:手臂、臀部、腹部、大腿前后侧  动作要求:跪在地板上,膝盖与肩同宽,双手叉腰,肩部慢慢后仰,手臂用力,以能感觉手臂肌肉拉伸为好,达到最大幅度时保持10秒,深呼吸,回位接着做。  ★动作二:开腿举臂  瘦身位置:手臂、腰部外侧、大腿内侧、小腿肚  动作要求:两腿叉开尽量成180°,脚掌要与腿部成垂直角度,感觉到小腿肚绷直,手臂上扬,手掌稍稍够到头部,慢慢向左侧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