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k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学前教育在这一信息化背景下,无一例外受到信息化的影响。幼儿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获得更多的新鲜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行为。阅读是幼儿教育的必经之路,在这个阶段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受益终生。
  关键词:信息技术;陶研理论;早期阅读
  一、 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意义
  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别,进而幼儿园教师在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保证阅读活动与幼儿身心发展相吻合。
  二、 幼儿阅读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 家庭方面的因素
  1. 缺乏家庭亲子阅读和讲述的培养环境
  当今家庭普遍对孩子比较关注,家长很愿意对孩子的教育进行投资,比如买各类的智力玩具、图书或送孩子参加舞蹈、美术、乐器等各种特长班,但在时间上却很少正确投入,很少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当孩子有阅读或讲述愿望时,多数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或是在做家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单独陪孩子,只让孩子自己进行。这样的阅读随意性强,坚持性自然较差。
  2. 家长缺乏对孩子早期阅读的指导
  在提问家长孩子喜欢什么样哪类书籍的时候,65%家长回答都是模棱两可的,因此,家长在给孩子购买书籍时,不能根据孩子兴趣有针对性地购买。“生活即教育”家长没有将幼兒的生活与阅读有效联系在一起,买回来的书籍,幼儿很难提起兴趣或者根本读不懂。幼儿年龄小,在很多事情上无法理解,家长应该对幼儿进行生活化阅读教育,例如,跟幼儿探讨雨是如何形成,从而陪孩子一同翻书研究。
  (二) 幼儿园方面因素
  1. 阅读材料投放问题
  部分幼儿园阅读活动中都具有十分充足的阅读材料,并且幼儿园教师也认为班级内所具有的书籍可以有效满足阅读活动实际需求。在众多类别书籍中,存在一部分书籍并不适合幼儿阅读。因此,想要开展陶研阅读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再加上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少,教师很少在网上寻找教育资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育次数也较少。
  2. 幼儿园教师阅读活动指导问题
  (1)教师指导方法简单
  幼儿园教师在阅读活动时,主要应用三种指导方法,分别为手指点读法、提问法及朗读法,其中应用最为常见的方法为提问法,阅读活动全部在问答状态下结束。提问法在应用过程中虽然可以有效调动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积极性,并且对幼儿口语能力进行培养,但要是每一个阅读活动都采取提问法就显得过于单一。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时,实际上具有较多选择,例如竞赛法,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过程中,可以按照阅读活动实际内容,采取合理竞赛模式,让教师可以自主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对阅读材料有着深层次的理解。
  (2)阅读内容选择单一
  幼儿园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过程中,对于教师阅读指导工作相对较为忽视。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在选择幼儿阅读内容时,仅仅是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没有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或者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制度化”,这样的早期阅读教育很难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不利于幼儿阅读发展。
  三、 科学合理的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方式
  (一) 家长方面
  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期阅读培养时,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爱,这样会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其次就要选择合适有趣的图书,不要急于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书籍,这样会适得其反,对于孩子早期阅读培养,需要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时间,只有长时间陪伴,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成长过程的一些变化,了解他们对哪类图书感兴趣,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充分进行引导。最后,家长可以与幼儿园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一些状况,这样可以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给予一些提示,这样更能准确地引导孩子阅读。家长也可为孩子制作一些小短片,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针对这些疑问去阅读,有探索地进行阅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幼儿园方面
  1. 明确阅读目的,丰富阅读材料
  信息化背景下,讲究高效教学,想要高效教学,就要了解幼儿的阅读需求,因此,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过程中,需要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有效调动幼儿对阅读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所具有的语言能力相对较为低下,还是以形象思维作为主要思想方式,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时,需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画面丰富的阅读材料,多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幼儿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教师在阅读材料不足的情况下,还可利用计算机制作出更具感染力的阅读材料,内容上给予教师更大的空间,内容时长以及难易程度可由教师自由掌控,图文并茂的需求更加容易实现,并且教师可以根据需求,让阅读更加推进幼儿的生活从而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
  2. 巧妙运用多种阅读形式
  (1)情景式阅读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按照有关问题对书籍内关键问题或者是情节进行阅读,进而完成整个阅读活动。情景式阅读活动比较适合在故事情节相对简单的书籍
  中应用。例如,在对《艾尔莎的故事》阅读中,教师可以实现制作一些PPT,通过PPT了解故事情节,并提出问题,幼儿根据PPT中的问题进行阅读,对故事情景进行更加细致的了解。情景式阅读活动可以有效地解决幼儿在集体阅读中所出现的疲劳问题,幼儿阅读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有效调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互动式阅读活动
  教师与幼儿之间积极沟通交流。互动式阅读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可以有效缩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帮助教师与幼儿形成良好的关系,最为重要的就是幼儿阅读积极性可以有效调动,自主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例如,在对《小猴下山》阅读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可以先简单进行阅读,阅读完毕之后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沟通意见,了解自身在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幼儿在阅读中的困惑。《小猴下山》一书中,配图简介,这样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在网上寻找更多的情景图,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这样能够增加代入感,帮助幼儿理解。
  作者简介:孙倩蕾,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珠江御景分园。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是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语文教学中捕捉契机,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相关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内容的能力,既遵循了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又能真正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来。多媒体的运用,为母语教学“锦上添花”,走好情境创设之路,抓实点石成金之路,铺好创新发展之路,在细节中充实母语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推行,课程评价也随之改革。研究课程评价,特别是中考卷分析,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以2019年长沙市中考历史试题为例,从题型特点和试题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新课改下,教师如何结合中考试卷的特点来推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中考;历史试题;学科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命题改革也成了新课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在的历史中考,不仅考查学生基础历史知
摘 要: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已成为當前我国学生教育关注的重点,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在心健课中更好地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进行渗透,帮助中学生培养核心品质,具身认知理论提供了一套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身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回归,强调课堂环境的对构建学生整个认知系统的关键意义,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具身认知教学理论;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 
摘 要: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我们所处的环境的重要性。学生一旦置身于积极向上的充满活力的班级集体的文化氛围之中,他们的思想及行为势必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班集体与学生必将获得共同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细节教育;尝试     最初,我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有教育理想的人。上师范时,学习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我觉得自己应该选择了一
摘要: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以构建学习、探究环境为诉求,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前提,以情境探究为路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人文情怀。  关键词:问题驱动;深度学习;历史教学  教育本质上是一个人感染、激发、引导另外一个人去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从而在对自己和世界的发现中遇到最好的自己。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文本挖掘,提出有创新性的激发性的问题从而触动学生久已干涸的心灵,让学习真实发生尤其重要。  
摘 要: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每个学校的学情不同,因此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个学校的学情要求。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本校的学情以及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调整、重组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学生学情,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以《程序设计初步》一章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如何整合优化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关键词:整合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引导学生不仅会解题,而且理解公式、定理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数学思想     高考是国家检测《课程标准》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分层教学是培养学生“四基”“四能”,核心素养和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就高考数学试题而言,考查不等式恒成立问题非常普遍,这类问题既含参数又含变量,往往与函数、数列、方程、不等式有机结合
摘 要:万以内的数是较大的数的认识,离学生的体验感悟经验较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万以内数的概念的建构显得比较困难,如何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感悟较大数呢?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合理想象;其次,借助工具,合理建构概念;最后操作体验,深化认识。  关键词:认识万以内的数;生活;建构;认识  一、 勾连生活——发现概念认知的“指南针”  二、 联系生活实际
摘要:数的运算一直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练习和深化,而运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验了一个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这一单元,是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又一次提升。同样学生也需要克服这样两个问题:其一,如何试商和调商,为什么这样做?其二,理解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关键词: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算理;小学数学  在教材的安排上,由易到难、循序渐
摘要:福建中考开始考查古诗词的初步赏析,所谓的“初步赏析”深浅如何把控?本文在《行路难》这一公开课后做出深入的总结与反思。依据课标要求与福建省考的形势明确初中阶段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以及相对可操作的教学流程,尝试为初中古诗词教学指出方向。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初步赏析;李白  一、 备课的苦恼  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多数人认为是个“软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