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控武器,让敌人自相残杀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武侠小说中有一种神奇的功夫,可以控制人的意念,为己操纵对手,但这只是小说家为吸引读者而虚构的内容。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些国家想把这种虚构变成现实。
  今年4月初,俄罗斯总理普京批准该国科学家开始研发能控制人大脑的武器——“僵尸枪”。这种新型武器据说“在效果上足以与核武器相媲美”,使用者可以通过发射电磁波、声波等扰乱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他们变成受控于自己的“僵尸人”。
  随后,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表示:“基于新的物理学原理研发的武器,比如能源武器、地球物理学武器、波能量武器、基因武器以及神经武器等,将是俄罗斯2011到2020年武器采购计划的一部分。”俄罗斯高层领导的频频表态,引起了世界各大媒体对脑控武器的广泛关注。
  
  美苏争相研制
  
  有关脑控武器的研究可谓历史久远,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4月9日报道,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就秘密开始了远程控制人的思维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87年,根据时任苏军参谋长莫伊谢耶夫的命令,苏联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实验室,从事这种武器的研发。据悉,苏联科学家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类似的武器——电磁武器,当时军方曾对一个坦克营的士兵进行了专门的试验,在对进攻中的坦克实施射击后,所有的坦克都同时熄火,停止了前进。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遭到这种武器攻击后的士兵思维发生改变,像“僵尸”一样被人为地控制,并自动熄灭发动机,让坦克停止了前进。但苏联解体后,相关的研究工作停止,专家也被解雇,资料被销毁,其中一些技术已流失到了国外。对此,俄罗斯专家曾愤愤地表示,如果不是这种剧变,他们早就研制出更为厉害的“无敌”武器。
  美国很早就着手于对脑控武器的研制。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美国从战败国德国搜罗了765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员并带到美国,其中就包括心理战方面的专家。次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举行了首次会议,时任国防部长的福雷斯特尔敦促中情局开始反苏秘密战。在此背景下,中情局特工开始了摧毁或控制人思维的研究,并展开了最早的“脑控实验”。上个世纪50年代,中情局先后进行了代号为“蓝鸟”、“阿蒂切克”、“马库特拉”和“MK计划”等脑控武器研究项目。1973年,美国国会得知中情局研制脑控武器后,决定展开调查,时任中情局局长的赫尔姆斯下令停止了个别项目的研究,脑控武器的研制一度放缓。
  苏联解体后,美国招揽大量苏联专家,得到了苏联方面的核心技术,脑控武器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不过真正的武器并未亮相,更多的是电磁仪器。美国媒体日前的报道认为:“从普京此次讲话来看,俄罗斯似乎要在这一领域走在美国的前面。”
  
  攻击人的神经系统
  
  目前脑控武器主要分为三类:电磁波武器、声波武器及光波武器。其中电磁波武器又分为电场、磁场、微波及其他类型电磁波武器;声波武器包括次声波武器及超声波武器;光波武器则主要是紫外线、激光武器。
  脑控武器是怎样将复杂的人类思维“玩弄于股掌”的呢?美国一家名为“沉默的声音”的军工生产商表示,研发脑控武器前,需要先克隆人类的情感。用超级电脑对数据库中的成千上万个情绪脑电波样本进行分析,以得到心理特征和脑电波形态的对应关系,从而操纵目标对象的心理和情绪,以影响其行动。
  俄罗斯正在研发的“僵尸枪”属于电磁波武器。据悉,它可以发射电磁波,攻击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被击中者将变成“僵尸”。而未来的电磁波武器,甚至可以使人的肌肉不能随意运动,能控制人的感情和行动,传递睡眠暗示,干扰人的记忆,使其发生错乱,完全丧失反抗能力,并使其自杀或者与同伙自相残杀。专家指出,由于人体对电场、磁场、微波的抵抗能力很强,所以必须靠功率强大的电磁波武器才能杀伤人类。
  俄罗斯政治和军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长赫拉姆奇辛表示,这种武器迟早会出现在战场上,科技的发展已让许多人类的梦想都成了现实。这种武器的出现和使用,将彻底改变目前战场上你死我活的血腥厮杀,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人类的噩梦
  
  脑控武器源于一种攻心战术,这在战场上曾被广为运用。在一战、二战期间,英军就有专业的“洗脑”队伍,通过德语广播瓦解德国士兵的士气。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与美军大打心理战,其“东京玫瑰”曾让美军指挥官伤透了脑筋。“东京玫瑰”是日军专门挑选音质甜美的播音员,对美军广播一些情意缠绵的思乡节目,让美国兵开小差。
  而海湾战争一直被看作美军心理战的典范:美军曾组织大量会讲阿拉伯语的小分队,专门通过广播劝说伊拉克士兵投降。美军将自己的战果,如击落多少架伊军飞机、伊军多少坦克被毁等立即通知伊军。伊军官兵以为自己这方面大势已去,因此放弃抵抗,束手就擒。除此之外,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国防部还曾通过发射超高频无线电波扰乱伊拉克士兵的精神状态,最终使数千伊拉克士兵不战而降,为推翻萨达姆政权奠定了基础。
  脑控武器曾在2007年大显神威。10月的一天,驻伊拉克美军与反美武装激战正酣,当美军战地指挥官一筹莫展时,巴格达总指挥部表示会派人火速增援。1小时后,乘直升机载来了5个身着便装的技术员。在美军官兵大惑不解的目光注视下,他们迅速架起一部台式电脑般大小的仪器,并对准了反美武装。不到5分钟,反美武装阵地上枪声骤停,然后武装人员跪倒在地,虔诚地祷告着,并把武器扔出阵地表示放弃战斗。事后,美军指挥官经过初步审讯得知,武装人员听到“先知”的声音,要求他们一齐放下武器投降。其实,这只是电磁武器制造出的效果。11月,美军和萨德尔教派武装发生冲突。技术人员故技重施,用脑控武器让230余名萨德尔武装人员弃守阵地并放下武器,一夜之间让其土崩瓦解。
  俄罗斯联邦警卫局少将、前总统叶利钦的保镖拉特尼科夫透露,俄正在研发能产生幻觉的“电磁炸弹”。它能影响人的神志、知觉,迫使人混淆现实与虚幻,服从借助特种设备发出的指令。
  俄罗斯业内专家认为,不同的脑控武器所使用的原理不同,而要大规模应用到战场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它更适合于反恐怖和维稳行动。但专家也称,这种武器的出现对于人类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噩梦。他们认为,把高科技用于杀人武器的研究,这是人类在为最终毁灭自己挖掘坟墓。因此,科学家们希望这种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电磁武器,也能像核武器一样,最好只是一种威慑力量,永远都不需要动用它。
其他文献
从198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至今,莫言共发表了80余篇短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11部长篇小说,出版过5部散文集、1套散文全集、9部影视文学剧本,还创作了两部话剧。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瑞典语、俄语、日本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并先后斩获了海内外诸多奖项。  每篇小说都不一样  莫言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最有写作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文体意识非常强,每篇小说都不一样
当地时间7月29日,郭文珺在伦敦皇家炮兵军营成功射落女子10米气手枪的金牌后,美联社记者发出惊呼:“10.8环,这是神奇的一枪!”这个赛前并不被欧美媒体看好的“妈妈射手”,最后一枪以戏剧性的方式实现逆转。  郭文珺夺冠后的笑容十分温柔。其实,在整个决赛过程中,她瞄准靶心的目光,始终那么柔和,完全不像个“神枪手”,而是最寻常的年轻妈妈。此时,她8个月大的女儿正待在北京一间2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从电视
方舟子的工作室极其简单,地上零散堆着一些刚印出来的书,一组沙发、一个茶几、一台电视是客厅里全部的物件。3月26日下午,方舟子在这里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谈了3个小时,始终保持冷静状态,只有在说到罗永浩和一些关键环节时,才会忍不住用手敲敲桌子。显然,老罗对他而言,和别的对手有所不同。    “我跟罗永浩是私仇”    环球人物杂志:你和罗永浩究竟是怎么闹翻的?   方舟子:大概在2006年的时候,罗永浩
我爸做什么事都悄无声息的。比如,睡觉前他会不声不响地去每个人房间打开电热毯,然后下楼和我们坐一会儿,所以家里人的被窝每晚都是暖烘烘的。吃完饭,稍不留神,他已经偷偷在洗碗,我过去抢,他一摆手:“哎呀,你进去你进去,谁洗不是洗,洗好就行了。”再比如,有了你喜歡的食物,他看似不经意地把东西放在你面前就去做其他事了,什么都不说。哪怕这也是他最喜欢的,只要你爱吃,他就一口都不动,全都留给你。若是生病了,谁也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有这样经典一幕——“新任”县长张麻子刚到鹅城时,地头蛇黄四郎从望远镜里远远地看他,说了四个字:霸气外露。果真,这个张麻子就是天不怕地不怕,与黄四郎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在朋友们眼中,曾经的浙江女富豪吴英与张麻子性格很像,敢想敢做,为人豪爽仗义。然而,两个人的结局却截然相反。  2012年1月18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吴英集资诈骗案进行了二审宣判:驳回被告人吴英上诉,维持原判,
艾特肯曾是内阁成员,政坛失意后与尼克松、纳扎尔巴耶夫等交上朋友  作为贵族和政客,却喜欢为人作传,乔纳森·艾特肯说,这是因为他非常享受在写作中品味人生。出生名门,曾身居高位,使他能与政要、名流轻松交往。在政坛的沉浮,又让他笔下的人物更加厚重和复杂。  “我十分理解尼克松对人的不信任感,因为他年轻时曾和一个姑娘订婚,但那个姑娘后来悔婚了。这造成了尼克松的‘信任障碍症’。”艾特肯随手拈来一段名人往事,
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岛,如今似乎成了法国政坛人士危险的“百慕大三角”。继去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卡恩在这里涉嫌性侵犯酒店女服务员后,又一位法国名流日前在这里突然“出事”。  2012年4月3日下午将近1时,曼哈顿中城米开朗基罗酒店的工作人员打开一个房间,眼前的一切让他大吃一惊。客人全身赤裸,口吐鲜血,倒卧床上。而这位客人是法国著名学者、巴黎政治学院院长理查德·德库安(中文名“戴国安”)。纽约警方对此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伊朗导演,1940年生于德黑兰。伊朗电影业公认的代表人物,拥有国际性的声誉。代表作《橄榄树下的情人》《樱桃的滋味》《如沐爱河》等。  在电影界,有两位世界级的大佬总是戴着墨镜出现在公众视野。一位是香港导演王家卫,另一位就是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在中国的文艺青年中,阿巴斯有着极高的声望。就像他们追慕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艺术电影,伊朗电影也一度成为流行时尚,是彰显品位的个性
这个春节,台湾摄影师林添福是在山西度过的。农历正月十六,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他时,他已经跑了5个县,拍摄晋中各地春节期间的社火表演。从事摄影30多年来,纪实人文一直是他镜头中不变的主题。  “等天气再暖和一点,准备去西藏林芝寻找拍摄珞巴族的金婚夫妇。”林添福说。如果顺利,林添福历时20多年的宏大拍摄计划就可以在今年完成。从1987年起,他走遍大江南北20多个省份,总行程数十万公里,拍摄了5000多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顺风顺水时,常被人比作巴菲特——他的投资理念酷似这位投资大师;而当他遭遇波折时,则会被人与胡雪岩扯在一起——都是浙商、善盘算、有魄力,似乎都与政界有种种干系。12月初,当郭广昌突然“失联”后,围绕他是否被查出现了各种议论。有人说他“学了半辈子巴菲特,最终还是成了胡雪岩”,也有人叹息“中国要出巴菲特,中间还隔了N个胡雪岩”。  郭广昌身上有“巴菲特基因”。12月14日,他结束“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