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的思考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操作过程要有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度过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序实物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老师操作进行“凑十”,然后让学生想操作过程。
  案例:9加2的进位加法,教学程序分三步。
  第一步操作:先拿出9个皮球,放在盒子里,再拿出2个皮球放在盒子外面,问:现在把9个皮球和2个皮球合起来,怎样计算呢?
  第二步问:盒子里面已有9个,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盒10个?(再添1个)操作:把盒子外面的2个分成1个和1个。
  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1个放在盒内(学生说:9十1=10),老师再用手势表示盒内10个与盒外1个合并(学生说10+1=11)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所以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要做到有条有理。
  二、让学生在课中实践,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成为真正的探索者。例如,教学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圆片、铁丝圈、直尺、彩带等材料,测量圆周长。当学生探讨出不同的测量方法后,教师演示(拿着一个一端系有小球的绳子,手执另一端并不停地甩动形式成圆的轨迹),设疑;你们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接着让学生把圆的周长与直径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并让学生小组合作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通过实践探索,學生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由此可见,学生借助学具自主操作亲自去经历、去实践,获得的圆的周长公式,比教师直接灌输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三、感知对象要突出
  心理学研究表明,加大感知对象与背景材料的差异,突出感知对象,对提高知觉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操作活动中要适当突出感知对象,一般可通过颜色、形状、动态、声音和强度等方面来实现。目前,小学阶段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还难于设立跨学科的综合类或科技类活动课。卢梭认为,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教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四、要明确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具体地说,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是: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
  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
  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
  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要体现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性质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确定,但总的来说,活动课的教学应以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去渗透国情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经济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为特点,来实现它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重要而又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基础之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数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造一切活动条件,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够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六十等.《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
  [2]陆书环.《数学教育学概论》.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年
  [3]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4]刘安君等.《数学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其他文献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这样课堂讨论便成为教师们转变教学方式普遍采用的重要课堂组织形式。所谓课堂讨论,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某一理论问题或某一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很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它体现
摘 要:本文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主要针对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反思中国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教育;反思  教育在我们原古时期就出现了,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对人们的教育也仅仅局限于长辈向晚辈传授一些生活技能,如木器、石器的使用、火的使用和狩猎的经验和技术等,显而易见当时的教育是为适应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服务的。夏、商、周时期,尤其是西周,我们的教育开始由官方把持,民间无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积累词汇;激发兴趣;拓展延伸  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教学语言知识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均要通过理解和表达
摘 要:近年,随着中国经济体形式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改变,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大,职业院校也担负起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重担。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关键词:职业教育;日本;技能型人才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截至2008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已达1168所,横跨700多种专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  我国高职举办形式主要有三种:普通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