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erine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一天,我把我的中学时代写成一本回忆录,吴颂无疑是这本书中最独特的注脚。从初中到高中,吴颂连任五届学生会主席,把学校里大大小小的活动主持得风生水起,当我们为了校三好學生争得头破血流时,他轻轻松松地就抱回了省三好学生的桂冠。他走在聚光灯下,也走进了我们的目光里。
  高二暑假,学校组织学生会成员下乡实践。一路上,吴颂表现出强大的领导才能,他带着我们上山下乡,熟悉村寨,熬夜到凌晨。下乡结束后,身为宣传委员的我需要在全校大会上汇报实践情况。距离上台只有一个小时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存在电脑里的发言稿不翼而飞。操场上的身影愈来愈密集,我的眼泪不可遏止地掉下来。“哭什么哭?你是小学生吗?”吴颂接过电脑,双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快速敲打起来,我的心虽已沉到了谷底,眼泪却像关水龙头一样瞬间止住了。10分钟后,丢失的文档重新在电脑桌面出现,我这才发现,当我们面对电脑只会下意识点击QQ时,眼前的男孩早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各种办公软件。
  我们升入高三那年,老校长退休。新校长十分痛恨“权利终身制”,上台第一周便大力整顿学生会,选拔方式也提倡民主选举,一改往日的直接任免制。主席选举这天,十几个候选人里,我第一眼便看见吴颂,他站在队伍最前方,像一棵笔直的白杨,红领巾戴得端端正正。可惜,票选结果却出人意料,面对少得可怜的票数,吴松眼里跳动的光芒倏地黯淡了,如陨落的星辰,再无法返回天宇。他往昔的“铁面无私”早已让他丧失民心,终于,在人们的联合“起义”中,他“大权旁落”了。
  我永远记得那个半票当选的男生,他双手局促地背在身后,五官轻描淡写得像生糙的简笔画,拿一块橡皮就能擦掉似的,整个人如一株群居的水生植物,普通、绿色、无害。生物有着趋利避害的本能,动物世界尚且崇尚实力优先,人却往往宁愿偏向于好好先生,生活有时真的很荒诞。
  夏季的傍晚,天空铺满了带着疲倦的暗红色云霞。“我没有关系。”吴颂突然回头,温和冷静地截掉了我酝酿已久的安慰。“观众会选择感兴趣的演员,演员也是会选择趣味相投的观众的。好演员从来不会迎合大众的喜好去表演。”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露出少见的笑容,身影逐渐消失在夕阳的映照中。
  失去光环后,吴颂主动辞去了学生会的一切职务,日夜与书本打交道。他依旧没有什么朋友,原本热闹的空间也被清空得一干二净,白得像二月的雪。人们都在等着看一代枭雄没落的好戏,可他眼里的故事都上了锁,让人读不出一丝情绪。他像一匹沉默、孤傲的狼,从我们的视野中渐渐淡去。
  天气一天寒似一天,连绵不绝的冷雨一层层卸去树的浓妆,露出直面天地的素颜。学校开始筹办一年一度的元旦晚会。元旦晚会是我们学校每年的重头戏,这天,市电视台等媒体记者都会来现场采访、录制,每个人都使出看家本领,希望能有一个短暂的镜头。往昔,蝉联三年“主持人”宝座的吴颂常常因为排练的需要,在我们羡慕的目光中光明正大地缺课,潇洒地在演奏厅和教室之间来回穿梭。
  傍晚,今年元旦晚会的主持人名单刚刚公布,公告栏前立即就围满了人。“今年主持人怎么不是吴颂了?他主持得很好呀!”“总要换换新气象嘛,我倒是很期待新主持人的表现。”人群中不时传来惊叹、惋惜、欢呼……一波一波,海浪似的很快就把我的耳朵涌满了。我的胳膊被人撞了一下,回头刚好看见好不容易从外围挤进来的吴颂。他尴尬地朝我微笑,眼神像躲闪的小鹿。
  元旦这天,大家交换了从家里带来的零食,三三两两地热烈讨论着晚上的节目。吴颂伏在桌子上,头埋得很低很低,像一条游弋在深海的鱼,好像一旦浮出水面,立马就会干涸而亡。晚会开场的时间愈来愈近,教室里空荡荡的,吴颂依旧保持着刚才的那个姿势一动不动。经过林荫道时,我忽热想起来忘记戴眼镜,折回教室时,吴颂正站在窗子旁,面朝着那个张灯结彩的方向,斑斓的灯火在他脸上投下或明或暗的光,夜色渐渐抹去窗台的轮廓,他的背影随着月色隐没。
  夏天刚刚开始,高考就轰轰烈烈地来了。考试、查分数、填志愿……短短几个月,竟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让人回想一遍都疲惫不堪。公布光荣榜那天,原本阴雨绵绵的天空突然放晴,透过拥挤的人群,我看见光荣榜第一位赫然写着“吴颂”二字。这个被灰尘掩埋的名字,时隔一年,竟以最灿烂的方式重新登场,像那枝开在悬崖绝壁的红梅,有着横扫整个寒冬的美。
  上大学后,我开始写一些文章并尝试着投稿或参赛。记不清奋笔疾书了多少个日夜,我终于像那些年的吴颂一样,站在我曾经做梦都渴望的舞台上,大大小小的奖拿到手软。同样,质疑声也纷至沓来。聚光灯下的我,像一个妆容厚重的新演员,脸上的每一处瑕疵、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被高清相机放大千百倍,我只好不断地用微笑来掩饰我内心的胆怯与不安。
  “观众会选择感兴趣的演员,演员也是会选择趣味相投的观众的。好演员从来不会迎合大众的喜好去表演。”久别经年,再想起吴颂的话,多多少少有些“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意味。我终于疲倦于时刻活得像一本三好学生手册,于是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且笃定地沿着自己的轨道奔跑,受引力吸引者自来。不再抱着刻意取悦他人的交友心态,并肩前行的人反而渐渐多了起来。
  生活是个只对小部分人开放的剧场,我们没有办法迎合所有的观众,却有足够的能力取悦本心。成长,就是不断成为自己的过程——这,是我在整个兵荒马乱的青春里,学到的最好的事。
其他文献
她是香港大学的“荣誉学士”,可她却压根儿不知道什么叫“院士”;她没进过学堂没上过大学,几乎目不识丁,但受到了无数饱学之士的敬仰。44年来,她只知道捧着自己的一颗心为学生做饭、扫地,却未曾想到自己竟成了学生心中的“灵魂人物”。  她叫袁苏妹,“港大”师生们则亲切地称她为“三嫂”。  袁苏妹原籍广东东莞,出生于1927年。由于母亲早逝,她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操持家务。二战时,为躲避战乱,她和家人逃难到了香
真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家都有梦想,但是理想要高雅一点,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现在有些年轻人有不太好的倾向,理想是赚大钱。当然可以赚钱,但是要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袁隆平还表示,他“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  ——《光明日报》,2019年10月18日  ②互联网时代,“有趣”成为“95后”择业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95后”最
那些年恍然迷茫的青春,更像是一场浅浅的梦幻。醒来,愿抵达璀璨星河万丈的彼岸。  —题记  我们都是夜空中的星星,在属于自己的世界寂静闪光。  南风缱绻的盛夏,山城的街道上,无数的林荫汇成绿色的海洋。好看的少年穿着白衬衫,抱着《三年高考两年模拟》之类的升学资料匆匆走过。  有人说,高考就像是一抹耀眼的光亮,会在你漫长的人生路上寂静闪光,给你带来希望,让你拥有继续走下去的力量。同时,高中也是人生中一场
我是一个艺术生,高二的时候,眼看着以自己的成绩上二本有点困难,加上我正好对编导有点兴趣,就去报了班。幻想自己可以通过艺考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踏入对普通人来说遥不可期的演艺圈。  但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学习之路是辛苦的,无论梦想多么美好,现实需要面对的还是一次次无聊的练习和绞尽脑汁的冥思苦想。一边做着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美梦,一边在学校和补习机构两头跑。那时候一天写两份影评,看无数篇学术影评,笔记
时光若白驹过隙,弹指已过三年。高中的岁月随风逝去,道不尽的是年少青葱,诉不完的是纯真友谊。如火的6月我们默默分离,然而等到芬芳的9月,带着火热的心绪,我们将谱写新的绚丽篇章。  还记得初入高中的那个9月,烈日炎炎,热风阵阵,我带着一堆行李赶去学校,心中除了激动,亦有些迷茫与恐慌。  时间就在这种莫名的情绪中悄悄地过去了,高中军训随即到来。在那个校园的一角,阳光穿透树枝斑驳地洒落在地上,知了也于树木
意大利山林中有一种苏星花,堪称是花朵中的“丑小鸭”,因为它们的花朵非常小,颜色也不是很艳丽,更没有浓郁的花香。虽然很不起眼,可它们却是黑蜜蜂的重点关注对象,每年花开时,黑蜜蜂都会爬满它们的小花。黑蜜蜂是蜜蜂中的劳模,采蜜的效率要比其他蜜蜂高很多。  这种现象很是让人奇怪,大自然中有那么多种花,有的花瓣很大而且花香很浓,怎么反而不如苏星花这样吸引黑蜜蜂呢?曾有人猜测,是因为苏星花的花粉比较多,或是花
写百字作文和“傻瓜机”有什么关系呢?这里得先从一个词说起——聚焦。举个例子说吧:大家都爱玩的一个小试验,把火柴头放在放大镜下面,让太阳的光点通过放大镜集中到火柴头上,不一会儿,火柴头就会燃烧。放大镜把阳光集中起来的那一点就叫焦点,聚集焦点就是聚焦。  现在再来看看“傻瓜机”吧。用傻瓜机拍照,不能收到良好的聚焦效果,照片中各个部分都是一样的光线,一样的浓淡,一样的清晰度。如果这是一张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6月盛夏的一天,我人生中第一次剪辑的舞蹈视频在抖音上发布了,一天内收获1000万播放量和250万个赞的我,怎么也没想到努力编排的舞蹈竟然会那么受欢迎。也正是那天,我收到了自己高考落榜的消息。  心里如同打翻五味瓶的我不知道应该感到高兴还是悲伤,父亲生气地从客厅走进我房间,将我手上的手机狠狠地摔在地上,顺带的还有因为动作幅度太大而从书桌上滑落的舞服。转身之际,我望到母亲站在门口,满脸愁容。  我沉默
“张昕宇,你的一篇作文又上了新浪首页!”一放学,爸爸就高兴地对我说。我赶紧跑到电脑前一看,呀!新浪首页真有我的一篇习作呢!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从一年级起我就开始写日记,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习作也越写越多,爸爸提议,开个博客把作文都保存下来。在爸爸的指导下,半年前我开了自己的博客,起名为“安徽张昕宇”,就这样,我多了一个职业——博主!  自从开了博客,快乐就天天伴随着我。加我“好友”的人越來越多
高中我选择的是美术类艺考,这是艺考生人数最多的一类考试。也许是因为兴趣使然,从小学低年级起,我便喜欢在纸面、墙壁上涂涂画画,后来在高年级的美术课上又受到了老师的多次表扬,这大概就是天赋的初体现吧。在这之后,我为了能在中考时凭借艺术特长证书取得加分,还去参加了省艺术特长等级考试,由此与“正统”的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艺考需“艺”,而“艺”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积累,需要用时间去沉淀。因此,每一个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