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但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的几种误区
1、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合理使用扼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使语文教学从时间上、容量上、资源上为课堂呈现了一片广阔的视野天地,丰富而又多彩。但是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否则,现代信息技术的不合理使用将会大大削弱了语文教学内在的魅力!
我们不难看到,有些教师运用课件教学,其结果是课件成了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由于课件的内容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都是程式化的,面对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却处处束缚了教师及学生们的手脚。为了完成任务,老师只有用“请君入瓮”式的引导下,依次将课件展示出来。抛弃了黑板的老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录音代替了老师的朗读。取消了老师和学生们动笔,动口的权利。讲台成了舞台,老师在台上表演,学生成了观看表演的观众,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人就开始在每一课堂上运用了,每提出一个问题必然要分组讨论一番,认为这就是合作了,这就是探究了,纯属牵强附会。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是在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的不当,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往往得不偿失。常见现象有如下几点:一是讨论内容不合理。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造成时间的浪费;二是讨论时间不合理。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少,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只是蜻蜓点水,走过场。另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课堂松散,讨论成了休闲,课堂变成了茶馆;三是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者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舞台,落后者永远是听众;四是讨论的形式太单一。不管是任何课堂,任何时候,只要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兴趣与参与热情。
3、课堂活动表面化
渗透在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发展”。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起到喧宾夺主、不知所云、画蛇添足的反作用。主要表现有:
为活动而设计活动。比如,有些活动设计无韵味,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想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只能是搏取一笑。这样的活动变成无聊。有些课堂教学没把握住分寸,形式上熱热闹闹,内容上乱七八糟,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是“为活动而活动”,效果适得其反。
活动跑了调。有些语文课堂中,非语文化现象突出,形式上是活动的特征,但是内容上偏离了目标。上成了政治课、生物课、法律课等。完全不着调。
活动方式单一。在语文课堂上的活动方式不仅仅指通过表演再现文章内容等,可以形式多样。比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中,让学生就太阳到底是中午距我们近还是早上距我们近这一问题也展开辩论,然后我再进行点拨,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而有些语文课堂总是生硬的表演课文内容,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不说,有的还起到了反作用。
4、课堂评价的空洞化
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 一是语言苍白。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经常是你答的“太对了”、“真棒”“好”“了不起”……让人感觉老师的语言空洞;二是滥用表扬。课堂中,不管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好、太棒了……。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导致学生随意应付,会使学生怀疑老师的真诚;三是评价形式片面。老师成了主宰着,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5、学生自主学习异化
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也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却让有的老师一下走向另一个极端:“自主”变成了“自由”: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有人认为:自主学习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师的职责只是维持纪律,或者根据教材重难点抛出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学、自练、背诵、记忆,教师讲得越少越好,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其主人翁地位。这种观点其实是对自主学习本质的一种误解。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而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忽视了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可能会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一方面,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指导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自制能力较差,对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不强。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积极反思一些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之间的继承与破除的问题,更要让我们澄清一些问题。这些现象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这就需要我们重新领会新课改的本质思想,重新审视新课改指导的课堂教学,重新思考传统教学和新课改教学的关系。
二、应对的策略
1、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的就是准确和明确
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为《松鼠金龟子》第二课时设计教学目标时,我就运用了上述的几条要求。目标是这样定位的:1、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2、把自己已掌握昆虫知识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3、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拓展了解更多的辨别昆虫的方法。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2、优化教学情景
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的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应给予学生四大关注
(1)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大家一致认为探究、合作的学习式是最好的方式。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资质、基础、接受能力等,并根据其特点和教学内容提出真正有启发性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能最终理解掌握教材重难点,既让学生百家争鸣,又能够殊途同归才行。
但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显得很重要。我们可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点把知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识结构。
(2)关注学生的积累经验。
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唤醒了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在教师的积极的引导下,学生要按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要有效的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所以要造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是很关键的。
(3)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獲得体验。不断的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和对话,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在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的成果。学习体验和信息意识的形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成的必要手段。
(4)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观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在我们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质疑,我在教学((窗))一课结尾时,引导学生讨论,提出质疑:靠窗的病人道德高尚,而他却死了,不靠窗的病人心胸狭窄,而他却活着。对这样的结局你有什么感想?不靠窗的病人以后的会怎样?自己试图设计他的人生之路。这样讨论和叙写,使学生的思维“发散_集中_发散_集中”,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使他们的思维向独立特性和创造性方向发展。
4、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只有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才能最大限度的活跃,创造精神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消除了畏惧心理,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愉快。如教学时,教师应迅速进入角色,以稳重的教态,平和的语气,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适度的幽黙进入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创造性火花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给予因势利导,适时送给学生鼓励的话语。特别是学困生,既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又肯定了他们的点滴优点。教师要经常送给学生激励性的教学用语。笔者我在教学中就收集了一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存在的几种误区
1、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合理使用扼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使语文教学从时间上、容量上、资源上为课堂呈现了一片广阔的视野天地,丰富而又多彩。但是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否则,现代信息技术的不合理使用将会大大削弱了语文教学内在的魅力!
我们不难看到,有些教师运用课件教学,其结果是课件成了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由于课件的内容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都是程式化的,面对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却处处束缚了教师及学生们的手脚。为了完成任务,老师只有用“请君入瓮”式的引导下,依次将课件展示出来。抛弃了黑板的老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录音代替了老师的朗读。取消了老师和学生们动笔,动口的权利。讲台成了舞台,老师在台上表演,学生成了观看表演的观众,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人就开始在每一课堂上运用了,每提出一个问题必然要分组讨论一番,认为这就是合作了,这就是探究了,纯属牵强附会。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是在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的不当,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往往得不偿失。常见现象有如下几点:一是讨论内容不合理。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造成时间的浪费;二是讨论时间不合理。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少,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只是蜻蜓点水,走过场。另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课堂松散,讨论成了休闲,课堂变成了茶馆;三是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者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舞台,落后者永远是听众;四是讨论的形式太单一。不管是任何课堂,任何时候,只要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兴趣与参与热情。
3、课堂活动表面化
渗透在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发展”。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起到喧宾夺主、不知所云、画蛇添足的反作用。主要表现有:
为活动而设计活动。比如,有些活动设计无韵味,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想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只能是搏取一笑。这样的活动变成无聊。有些课堂教学没把握住分寸,形式上熱热闹闹,内容上乱七八糟,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是“为活动而活动”,效果适得其反。
活动跑了调。有些语文课堂中,非语文化现象突出,形式上是活动的特征,但是内容上偏离了目标。上成了政治课、生物课、法律课等。完全不着调。
活动方式单一。在语文课堂上的活动方式不仅仅指通过表演再现文章内容等,可以形式多样。比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中,让学生就太阳到底是中午距我们近还是早上距我们近这一问题也展开辩论,然后我再进行点拨,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而有些语文课堂总是生硬的表演课文内容,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不说,有的还起到了反作用。
4、课堂评价的空洞化
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 一是语言苍白。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经常是你答的“太对了”、“真棒”“好”“了不起”……让人感觉老师的语言空洞;二是滥用表扬。课堂中,不管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好、太棒了……。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导致学生随意应付,会使学生怀疑老师的真诚;三是评价形式片面。老师成了主宰着,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5、学生自主学习异化
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也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却让有的老师一下走向另一个极端:“自主”变成了“自由”: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有人认为:自主学习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师的职责只是维持纪律,或者根据教材重难点抛出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学、自练、背诵、记忆,教师讲得越少越好,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其主人翁地位。这种观点其实是对自主学习本质的一种误解。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而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忽视了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可能会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一方面,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指导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自制能力较差,对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不强。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积极反思一些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之间的继承与破除的问题,更要让我们澄清一些问题。这些现象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这就需要我们重新领会新课改的本质思想,重新审视新课改指导的课堂教学,重新思考传统教学和新课改教学的关系。
二、应对的策略
1、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的就是准确和明确
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为《松鼠金龟子》第二课时设计教学目标时,我就运用了上述的几条要求。目标是这样定位的:1、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2、把自己已掌握昆虫知识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3、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拓展了解更多的辨别昆虫的方法。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2、优化教学情景
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的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应给予学生四大关注
(1)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大家一致认为探究、合作的学习式是最好的方式。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资质、基础、接受能力等,并根据其特点和教学内容提出真正有启发性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能最终理解掌握教材重难点,既让学生百家争鸣,又能够殊途同归才行。
但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显得很重要。我们可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点把知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识结构。
(2)关注学生的积累经验。
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唤醒了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在教师的积极的引导下,学生要按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要有效的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所以要造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是很关键的。
(3)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獲得体验。不断的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和对话,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在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的成果。学习体验和信息意识的形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成的必要手段。
(4)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观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在我们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质疑,我在教学((窗))一课结尾时,引导学生讨论,提出质疑:靠窗的病人道德高尚,而他却死了,不靠窗的病人心胸狭窄,而他却活着。对这样的结局你有什么感想?不靠窗的病人以后的会怎样?自己试图设计他的人生之路。这样讨论和叙写,使学生的思维“发散_集中_发散_集中”,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使他们的思维向独立特性和创造性方向发展。
4、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只有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才能最大限度的活跃,创造精神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消除了畏惧心理,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愉快。如教学时,教师应迅速进入角色,以稳重的教态,平和的语气,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适度的幽黙进入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创造性火花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给予因势利导,适时送给学生鼓励的话语。特别是学困生,既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又肯定了他们的点滴优点。教师要经常送给学生激励性的教学用语。笔者我在教学中就收集了一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