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班主任,可以说是一个班的灵魂。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感觉到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句表扬,他们更需要一种理解,一种引导,一种人文的关怀。
理解是一份礼物
每接一个班,在与孩子们见面的第一天,我都会送孩子们一份特殊的礼物—— 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开学第一天,学校总是要求老师跟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不太习惯第一天就对学生发号施令,限制学生这不许做,那样会被扣分。我喜欢跟学生们聊聊天,让孩子们以最特殊的方式介绍自己。然后学生也要求我介绍介绍自己。我不失时机地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他们。
这份礼物是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一种伟大崇高的价值观,也是一种平凡樸实的实践行为 。同学们,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往往只需“举手之劳”:在教室楼道,你主动上前帮老师抱作业本,老师会因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幸福;在校园里,你弯腰捡起了一片纸,同学会因为你而拥有一个洁净美丽的环境而感到幸福……今后在班上,当某个同学遇到困难时,是你第一时间出现在的面前并伸出温暖的手:“别急,有我呢!”那样,他会因为有你而感到班集体的温馨。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去诠释这句话。
相信这样的交流更能为学生接受,不知不觉中学生心中已明白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我和学生都把这句话当作一种目标去追求。
引导是一剂良药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当孤独寂寞时,让书籍来帮你派遣;当想胡作非为时,让书籍帮你找回文明;当浅陋鄙薄时,让书籍帮你增长才干;当无所事事时,让书籍帮你充实。
发现学生不会利用时间,下课又不会文明活动,特别是中午整块的时间浪费了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对此,我采用了请君入瓮的方法让学生自我反省。我让学生找有关惜时的故事、古诗、名言警句并进行交流,学生很投入,很积极,很感兴趣,在学生进入状态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珍惜时间的表现,没想到学生大都谈了自己浪费时间的事情。不说不知道,一说学生还真感到时间的可贵。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慨: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时间如墙上的日历,翻过一页就不可能再翻回;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敢于和时间赛跑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接下来,我让学生谈谈如何利用时间,讨论结果是用书籍来陶冶性情,终于达到我想要的目的了。于是我又布置学生找有关读书的故事,让学生一起来谈读书。他们谈了,谈了读书的方法,谈了如何求知,谈了如何求学问。于是,我们班有了一个没成文的规定:每人每天书包里必须带上一本课外书。
之后,我便看到了孩子们沉醉于书海的场景。
一阶段后,我开展了“我该如何选书”、“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我的读书方法”、“读书的乐趣”等活动。这些活动并不需要兴师动众,发现有问题或有好的现象就地引导或提倡一下,效果更好。如有人总是看漫画,都高年级了还看拼音的书,有些学生只看作文书,我就人就事对全班学生加以讨论并引导;发现谁买了好书,让她给大家介绍一下。读书有了新的体验,不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就这样,发现学生有好看书的习惯了。我高兴。
成功是一种习惯
学习习惯差,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任;行为习惯差是对人一生的发展不负责任。我们常说要教育学生先成人再成才,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其实是要在小事中磨练的。
1、开学时的第一次整队。松松垮垮,懒懒散散。接班的第一天就领教了。开学报到领新书,学生是很有些兴奋,以致于宣布放学时,学生简直就像是一群鸭子。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尽管我再三强调了排队时要做到快静齐,一次整队还是反复了三次。难怪学生会在《初识耿老师》的文章中流露出以后没好日子过了的情绪。学生说我很凶,我让学生讨论“凶和要求严格”的不同含义,他们渐渐明白懒散会使人堕落,从此开始严格要求自己。
2、课前几分钟的听力训练、静心练习。 上课安静不下来,铃声对他们来说毫无价值。我就在课前五分钟读一篇文章(我校每节课45分钟),因为我始终相信书籍是陶冶人心灵的妙方,让他们欣赏,让他们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评价。这样一方面维持纪律,一方面也丰富了他们的阅读。
3、一次小型的突击检查。教室里实在是脏得不堪入目;于是在一个中午值日时,我对学生说下午有领导来我校检查,查教室卫生,查个人卫生,查学习用品的摆放,可能还要查查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是否整理得好。
一阵悉蔌后,两个垃圾桶已装得满满的了,那一个个食品袋,一听听易拉罐显得特刺眼。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好好地表扬了他们一番。因为从那一阵焦急、难堪、紧张和一阵忙碌中,我看到了他们很有些集体荣誉感。也许在有些人看来,他们是有些虚伪,但他们不想给学校,不想给班级摸黑的愿望还是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
之后,我们班便有了专门的废纸箱。学生还学会了垃圾分类处理,班费也有了小小的进账,尽管不起眼,学生还是很在乎。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不再随手扔垃圾,也渐渐不吃零食了。
4、小事中寻找失落的美德 。 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学生往往会闹得鸡犬不宁。一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总会以为都是对方的错。这样我们的批评与教育也显得苍白无力。孩子是在错误中长大的。我总是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让他们在小事中寻找失落的美德,用美德铲除灵魂里的野草。在一次次的引导中,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宽容,学会了谦让。
关怀是一种润滑剂
活动是一种润滑剂,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信心、传递友情、表达感激,感受彼此的关怀。
新换一个老师,学生和老师之间总是有些距离。他们会猜测新老师凶不凶,有没有先前的老师和蔼,布置的作业是不是多。而新接一个班,老师对学生的脾气个性不了解,
对他们原先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日常生活习惯不了解,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也不了解……这使得我和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工作总觉不如意,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我得尽快了解学生,摆脱这种困境,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我的工作较快地进入正常轨道。于是,我和学生一起搞活动。活动使我们走到了一起,活动也改善了我们师生、生生的关系。如唱双簧,学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元旦大合唱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也使得同学之间更亲密了。给同桌写祝福,增进了同学的友谊。晨会活动“学会感激”,让学生用演讲的方式,表达对老师、对父母、对同学、对身边人的感激。让他们在感激中学会为别人奉献。
作为班主任,我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到了高年级,学生渐渐长大,我发现集体教育是一剂良药,但学生更倾赖于个别交谈。我告诫自己不要居高临下,学着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看风景。于是我总是找时间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学习、生活、到家庭,无所不谈。
让孩子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也许是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们都愿意将心中的秘密告诉我,毕业了也经常发电子邮件。连家长也纷纷表达他们的谢意:(耿老师:千言万语表达不完我们的感激之情。您是华罗庚实验学校的骄傲。您帮助周振欣摆正了人生天平上的“自我”和“人生”的砝码。你慈母般的教导会让您的学生终身受益。——您的学生周振欣的家长)
我相信有了彼此的理解,和正确的引导,加上人文化的关怀,就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
理解是一份礼物
每接一个班,在与孩子们见面的第一天,我都会送孩子们一份特殊的礼物—— 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开学第一天,学校总是要求老师跟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不太习惯第一天就对学生发号施令,限制学生这不许做,那样会被扣分。我喜欢跟学生们聊聊天,让孩子们以最特殊的方式介绍自己。然后学生也要求我介绍介绍自己。我不失时机地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他们。
这份礼物是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一种伟大崇高的价值观,也是一种平凡樸实的实践行为 。同学们,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往往只需“举手之劳”:在教室楼道,你主动上前帮老师抱作业本,老师会因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幸福;在校园里,你弯腰捡起了一片纸,同学会因为你而拥有一个洁净美丽的环境而感到幸福……今后在班上,当某个同学遇到困难时,是你第一时间出现在的面前并伸出温暖的手:“别急,有我呢!”那样,他会因为有你而感到班集体的温馨。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去诠释这句话。
相信这样的交流更能为学生接受,不知不觉中学生心中已明白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我和学生都把这句话当作一种目标去追求。
引导是一剂良药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当孤独寂寞时,让书籍来帮你派遣;当想胡作非为时,让书籍帮你找回文明;当浅陋鄙薄时,让书籍帮你增长才干;当无所事事时,让书籍帮你充实。
发现学生不会利用时间,下课又不会文明活动,特别是中午整块的时间浪费了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对此,我采用了请君入瓮的方法让学生自我反省。我让学生找有关惜时的故事、古诗、名言警句并进行交流,学生很投入,很积极,很感兴趣,在学生进入状态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珍惜时间的表现,没想到学生大都谈了自己浪费时间的事情。不说不知道,一说学生还真感到时间的可贵。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慨: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时间如墙上的日历,翻过一页就不可能再翻回;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敢于和时间赛跑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接下来,我让学生谈谈如何利用时间,讨论结果是用书籍来陶冶性情,终于达到我想要的目的了。于是我又布置学生找有关读书的故事,让学生一起来谈读书。他们谈了,谈了读书的方法,谈了如何求知,谈了如何求学问。于是,我们班有了一个没成文的规定:每人每天书包里必须带上一本课外书。
之后,我便看到了孩子们沉醉于书海的场景。
一阶段后,我开展了“我该如何选书”、“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我的读书方法”、“读书的乐趣”等活动。这些活动并不需要兴师动众,发现有问题或有好的现象就地引导或提倡一下,效果更好。如有人总是看漫画,都高年级了还看拼音的书,有些学生只看作文书,我就人就事对全班学生加以讨论并引导;发现谁买了好书,让她给大家介绍一下。读书有了新的体验,不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就这样,发现学生有好看书的习惯了。我高兴。
成功是一种习惯
学习习惯差,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任;行为习惯差是对人一生的发展不负责任。我们常说要教育学生先成人再成才,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其实是要在小事中磨练的。
1、开学时的第一次整队。松松垮垮,懒懒散散。接班的第一天就领教了。开学报到领新书,学生是很有些兴奋,以致于宣布放学时,学生简直就像是一群鸭子。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尽管我再三强调了排队时要做到快静齐,一次整队还是反复了三次。难怪学生会在《初识耿老师》的文章中流露出以后没好日子过了的情绪。学生说我很凶,我让学生讨论“凶和要求严格”的不同含义,他们渐渐明白懒散会使人堕落,从此开始严格要求自己。
2、课前几分钟的听力训练、静心练习。 上课安静不下来,铃声对他们来说毫无价值。我就在课前五分钟读一篇文章(我校每节课45分钟),因为我始终相信书籍是陶冶人心灵的妙方,让他们欣赏,让他们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评价。这样一方面维持纪律,一方面也丰富了他们的阅读。
3、一次小型的突击检查。教室里实在是脏得不堪入目;于是在一个中午值日时,我对学生说下午有领导来我校检查,查教室卫生,查个人卫生,查学习用品的摆放,可能还要查查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是否整理得好。
一阵悉蔌后,两个垃圾桶已装得满满的了,那一个个食品袋,一听听易拉罐显得特刺眼。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好好地表扬了他们一番。因为从那一阵焦急、难堪、紧张和一阵忙碌中,我看到了他们很有些集体荣誉感。也许在有些人看来,他们是有些虚伪,但他们不想给学校,不想给班级摸黑的愿望还是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
之后,我们班便有了专门的废纸箱。学生还学会了垃圾分类处理,班费也有了小小的进账,尽管不起眼,学生还是很在乎。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不再随手扔垃圾,也渐渐不吃零食了。
4、小事中寻找失落的美德 。 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学生往往会闹得鸡犬不宁。一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总会以为都是对方的错。这样我们的批评与教育也显得苍白无力。孩子是在错误中长大的。我总是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让他们在小事中寻找失落的美德,用美德铲除灵魂里的野草。在一次次的引导中,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宽容,学会了谦让。
关怀是一种润滑剂
活动是一种润滑剂,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信心、传递友情、表达感激,感受彼此的关怀。
新换一个老师,学生和老师之间总是有些距离。他们会猜测新老师凶不凶,有没有先前的老师和蔼,布置的作业是不是多。而新接一个班,老师对学生的脾气个性不了解,
对他们原先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日常生活习惯不了解,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也不了解……这使得我和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工作总觉不如意,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我得尽快了解学生,摆脱这种困境,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我的工作较快地进入正常轨道。于是,我和学生一起搞活动。活动使我们走到了一起,活动也改善了我们师生、生生的关系。如唱双簧,学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元旦大合唱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也使得同学之间更亲密了。给同桌写祝福,增进了同学的友谊。晨会活动“学会感激”,让学生用演讲的方式,表达对老师、对父母、对同学、对身边人的感激。让他们在感激中学会为别人奉献。
作为班主任,我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到了高年级,学生渐渐长大,我发现集体教育是一剂良药,但学生更倾赖于个别交谈。我告诫自己不要居高临下,学着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看风景。于是我总是找时间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学习、生活、到家庭,无所不谈。
让孩子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也许是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们都愿意将心中的秘密告诉我,毕业了也经常发电子邮件。连家长也纷纷表达他们的谢意:(耿老师:千言万语表达不完我们的感激之情。您是华罗庚实验学校的骄傲。您帮助周振欣摆正了人生天平上的“自我”和“人生”的砝码。你慈母般的教导会让您的学生终身受益。——您的学生周振欣的家长)
我相信有了彼此的理解,和正确的引导,加上人文化的关怀,就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