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众创”时代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xiao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接受省里的一个教育专项检查,检查人员到班里点名时,学生答应的时候有答“到”的,有答“有”的,还有学生答“来喽”的,当怪声音出现的时候都会引起哄堂大笑,整个点名秩序显得一点都不严肃和规范。结果等检查人员走后,我恨恨地批评了学生近十分钟,给他们讲懂规矩、守规矩的重要性,要求他们以后凡是点名必须统一答“到”。然而当我还在为学生被自己教育得规范整齐而沾沾自喜时,却看见一本杂志上的一篇报道,说澳大利亚一所小学每天学生点名像做游戏一样,老师不仅让大家随意答“到”,更有一个“苛刻”的要求,每个人不能和前面人的回答一样,于是,哼嗨呵叭哒、鸟鸣猫叫犬吠充满了教室,新的一天就这样被笑声抬起。
  看完这篇报道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多好啊!整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事实上,活泼自由的天性,羞与人同的搞怪,异想天开的捣乱,这些被我们齐刷刷剪掉的东西里藏着个叫“创造”的神啊!
  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不懈的追求,而这种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所以,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方法以及创新能力,挖掘人的潜能,培育人的思维独立性,实现个性的发展与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机结合,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目前这个虚实交错、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首先需要教育创新,而教育创新则需要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育创新思想,尊重教育规律、开拓创新。
  传统教学观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控制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本应充满活力和快乐的知识学习过程变成了呆板的、机械的传授,课堂气氛严肃、沉闷,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人的发展,不管你有多少棱角,都将一天天被磨去,孩子们整齐地走,整齐地坐,整齐地唱,整齐地举手……在最不适宜整齐的年龄,他们“被整齐了”。在教育者眼中,学生似乎一度成为了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知识容器”,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比比皆是,主导变成了主宰,学生整天忙碌于上课、作业、考试,几乎没有时间同他人对话,同自己的心灵对话,思想逐渐丧失了个性,仅有的一点激情和灵性也被教育者遗忘和封存,结果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的缺乏个性,缺乏创造力的所谓“人才”。
  古希腊普鲁塔戈在三千年前就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作為学生生命成长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鼓励和赞赏学生的新奇观念、想象力和别出心裁的合理行为,要让学生拥有自己去创造的信心和勇气,并允许其大胆地进行尝试。
  二、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创造思维
  教育要做的重要的事情,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让学生变得更智慧而不是变傻。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给了我们太多的条条框框,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思考。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认为学习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是同等重要的。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则是用启发问答法来教育学生。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猜到考试会考哪种类型的题,哪种结构的作文能拿高分,于是就组织学生大量地去做这种类型的题,可这种教育模式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自主思维的权利,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中学生正是创造性思维大发展的时期,开发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设置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教学情境,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将讨论式、对话性、辩论式、演讲式等开放性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要鼓励学生探索新途径,不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教师要像磁石般紧紧地把学生吸引住,像鼓槌般重重地敲在学生的心坎上,像钥匙一样开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情趣和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奇思妙想,有如泉涌,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
  三、丰富课内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创造能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出真知”。丰富的课内课外实践活动,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丰富的养料。陈旧的,固定化的教学活动,容易引发学生的一种习惯性抑制心理而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热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一个学校的课内课外活动应该富有特色、富有个性,既能体现出教师独有的教学风格,也能体现出学生的特点和特长,例如政治学科中的小论文写作、时政评论、法律知识竞赛、法庭模拟;语文学科的手抄报、名篇欣赏、汉字听写大赛、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辩论赛、演讲会;理化学科中的创新大赛、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解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可以尝到运用知识的愉悦和成功的乐趣。另外还可以通过体育竞赛、大型专题报告、文艺演出、假期组织社会调查、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精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
  无缘舒枝展叶的孩子,被修整成了低矮畸形的盆景。当孩子们长大,我们又恨铁不成钢地朝着他吼叫:“你怎么就长不成参天大树呢!”其实,答案就在你斫斩成性的手。因此,每个教育者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还要有平等的精神、宽容的态度、民主的作风,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具有独立的个性,有独到见解和敢于标新立异的、能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敢干向落后的、不合时宜的观念挑战,充满自信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在忙忙碌碌中,一个学期的工作接近尾声了,从9月份哭哭啼啼来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马上又长大了一岁。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不禁回想起一学期来与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收获的点点滴滴。这个学期我们班的主要项目就是研究马可笔,以前我自己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美术工具,在這半年中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研究,一起学习,一用自己各种感官去接触马可笔,首先,马可笔有许多种:棒棒彩、油画棒、彩铅、油性彩铅等。  一、神奇马可笔  
期刊
“薄弱学校”改革探索无数,方法无数。阅读相关文献,不难发现有关“薄弱学校如何发展壮大”文献不胜枚举,侯妹来在《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造对策》提出薄弱学校的发展之路在狠抓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学校领导团队和师资队伍,加强教育教学改革,走特色发展之路。“薄弱”学校的根源在哪里,寻求原因,结合自身的情况,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一条路。  一、“薄弱”学校弱在何处  一是学校办学情况复杂,
期刊
一、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我校成立于1991年,是以招收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障碍三障合一的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图书使用率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为特殊教育教学提供适合其特点和需要的教材、书籍严重匮乏。适应时代发展的适合残疾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能满足他们求知欲和丰富他们知识面的书籍少之又少。简单的管理思维让学校图书馆维系着一借一还,等人上门借书,等人上门还书的局面。制约了教师和残
期刊
长期以来,教师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还有太多的美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炬”……在这样的光环下,教师不再是以往的“臭老九”,教師职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羡慕和青睐。而真正走进这个职业,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一、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  据2005年10月12日《中国教育报》报道:有47.6%的教师认为压力比较大,34.6%的教师认为压力非常大。另外
期刊
一、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这说明材料与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材料是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可获得多种经验,使身心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一)选择游戏化的探究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科学
期刊
软笔书法其实就是毛笔书法,毛笔书法艺术是我国汉字书写的一种传统形式,是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的一件瑰宝。这种艺术形式深受我国历代人民的喜爱,也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欣赏。在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小学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开始安排毛笔书法课,并配有毛笔字教材,对毛笔书法教学规定了明确的目标,使毛笔书法得到了发扬和传承。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小学阶段书法教学的看法。  一、工具的选择很重要  俗话说“工欲
期刊
所谓“预设”,即预先设定教学方案,可简称之为“教学预案”,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程序、方法以及板书设计、教具准备、评价办法、作业布置等诸多内容;所谓“生成”,是指教学过程中,由于生与生、师与生的对话交流,思想碰撞所突然萌生的一些闪念。数学教学活动中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
期刊
一、创设情境,激发读书兴趣  在朗读教学时要营造气氛,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读书兴趣。在教学《香山红叶》这篇文章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美丽的香山红叶画面,望着黄栌树上挂着的红叶,让人不由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唯美绝句,那片片翻飞的红叶,不再是苍凉,而是一场心动,是美丽如初,真挚如初的感觉,梦里的香山红叶啊!学生的情感被这美丽的香山红叶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期刊
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有一道这样的练习题:六年级男生48人,女生比男生少1/4。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教学时,我为学生创设了尽情“讲出来”的空间。课堂情景描述如下:  师:(出示图)你能把线段图意思写出来吗?  生1:男生 48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4。(生表示同意)  师:如果表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4,这样就行了(师随手将图中虚线消掉成下图),现在图中为什么又要加这部分虚线
期刊
科普教育在中国已经开展数十年,形式也日趋固定。在科普不再局限于课堂及展览这两种传统方式的今天,科普课程在科普教育中应当扮演何种角色,是值得科普辅导员思考的问题。  现代科技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与提速,网络成为科普的发展方向。各种平台,也为科普的发展做好了铺垫。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掌握各种信息,伴随着消息不必依靠报纸杂志等纸质印刷品传播或通过传统媒体传播,新媒体提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