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职业当信仰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你前进的不是规则,而是心态
  2016年3月10日,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小燕先生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数千名市民排队前往吊唁。她的学生从海内外汇集上海,只是为了送恩师最后一程。谈起恩师,学生们个个泪流满面,让旁观者无不动容。
  周小燕无疑是个杰出的老师,在她将近70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她的学生刘捷、廖昌永、张建一、高曼华等人曾在各类国际性比赛中频频夺冠。
  周小燕出生于武汉一个工商世家,父亲热爱音乐,母亲会弹钢琴。她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18岁的她考进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声乐。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小燕被迫中断学业。她辗转来到法国,进入巴黎俄罗斯音乐学院学习,在布朗热、贝纳尔迪等名师的指导下,周小燕显露了出类拔萃的音乐才华。经过七年的磨砺,周小燕登上了巴黎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并以精湛的技艺和美妙的歌喉征服了法国观众。其后,她应邀前往捷克,参加了布拉格之春音乐会,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她被誉为“中国的夜莺”。
  1947年,已在世界乐坛享有相当声誉的周小燕选择了回国,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从此再没有离开。
  在周小燕心中,学生的家长是否当官、是否有钱没有丝毫关系,她总是用良师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来自四川郫县的廖昌永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童年丧父,放过牛、打过柴、捉过螃蟹。初到上海,下雨天舍得不穿新皮鞋,打着赤脚从火车站跑到学校,周小燕看着心疼,经常将他带到家里吃饭,为他补充营养。现在活跃在美国舞台的女高音李秀英,当年断了经济来源,走投无路,周小燕将她接到家里,一住就是两年。
  在教学上,周小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比如廖昌永的钢琴、乐理基础差,一开口还有浓浓的四川口音,周小燕就一句一句话地给他纠正,从不畏难。20世纪50年代,周小燕只教女高音,注重示范演唱,结果学生的声音出现模式化现象。后来,她不断总结经验,确立训练标准,因材施教,注重突出学生的艺术个性,成功地培养了一大批声部相别、个性各异的歌唱家。她对工作痴迷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90岁仍在教学,每天上午四节、下午三节,饿了就啃几片面包,谁要劝她歇一下,她就跟谁急。可是学生一走,她趴在沙发上,起都起不来。
  真正的爱不等于放纵,周小燕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一向抓得很严。学生张建一,跟周小燕去四川演出,深受观众喜欢。张建一很高兴,跟陪同人员多喝了几杯。第二天演出,嗓子沙哑了,观众没了反应。周小燕涨红了脸,没有作声。张建一一下舞台,她就吼了起来:“你这么做是自私!你没把观众放在心里!”从来没见老太太发这么大的火,张建一懵了,从此滴酒不沾。1999年,廖昌永参加国际大赛得了金奖,人也就有点踌躇满志的味道。一次,外地一个小镇请他演出,临走,周小燕问起。他随口答了句:“没事,一个小地方。”周小燕立即沉下脸:“你唱给我听听。”果然,唱得没有神采。周小燕语重心长道:“小廖,演出没有大小。对待任何演出,你都得事先想一想,你得为词曲作家负责,对上音这所学校负责,对那些买票的观众负责。”某年,一位得意门生办音乐会,整场都唱的是外国歌,只在返唱曲目中加了首《长江之歌》,周小燕非常生气,责问道:“你是中国歌唱家,为什么不把中国歌曲列入正式曲目?”此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规定,每位学生每学期攻下的10首作品中,必须有4首中国歌曲。
  对待职业,世人不外乎两种态度:一是将职业当成饭碗,一是像周小燕一样将职业当信仰。将职业当饭碗的人,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敬业精神,但这种敬业是外在的,带有某种自我强制的性质,一旦外面有更好的饭碗,这种人马上会掉头而去。将职业当信仰就不同了。这种人特别热爱自己的职业,愿意将自己全部的心血放到工作上面,他们整天考虑的不是从职业里得到什么,而是如何让职业承载更多的人生梦想与社会意义。
  生活恰恰证明了一个奇怪的逻辑:将职业当饭碗的人,他的饭碗往往平淡无奇;将职业当作信仰的人,职业反而成为一只非常令人羡慕的饭碗。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20世纪初期,伦敦分布着许多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厂,冬季多数人使用煤炭取暖,煤炭燃烧产生的气体与污染物,在伦敦城区上空蓄积,引发大雾天气,水陆交通几乎瘫痪,在4天时间里伦敦死亡4000人。  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很多伦敦市民患上支气管炎、冠心病、结核病和心脏衰竭,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在两个月时间内,伦敦有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各种疾病。  伦敦史无前例的毒雾,残酷地
这个社会应该有善的滋润。我把善比作融化的雪。雪融化成水,渗透到土壤之中,就看不见了,对大地是一种滋润。  但儒家将善道德化了,就很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伪善。而道家对伪善批评是很严厉的。道家也讲善,但道家的善让人有一种亲切感。庄子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这是对善最亲切的解释。为善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名声,只是因为热爱善,就自然而然去做,这样为善,自然就不会堕入伪善。殊不知,很多人为善,生怕别人
2014年秋季的一天,北京商务印书馆迎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传达室的人问他:“大爷,请问您找谁?”老人也不知道该找谁,他只是想出一本书。门卫唤来编辑室的一位姑娘 ,姑娘笑着问:“您要出什么书?”老人拿出一本词典——《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姑娘没听说过这本词典:“大概有多少字?”“两百多万字。”老人轻声答道。姑娘惊了一下,看老人的穿着神态,明显是知识分子。她不敢怠慢,将老人带到编辑室主任张文英面前。
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谈及获奖原因,他说:“我的作品是独特的,只能发生在中国,但涉及的主题寓意全人类。”其实,不仅是作品文采飞扬,他平常说话同样独特,既出人意表,又启人心智,诚可谓“轩”声夺人。  讲道理:我就走老路,不可以吗  作为北大教授,曹文轩跟学生这样剖析道理:“大家知道,道理是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的。世界是有多解的,不只一个解。许多美好的道理都是
“活在当下,不论得失”。活在当下,即便人生只是一次彩排,也有正式演出的机会。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做陌生的事情。熟悉还是陌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在当下,当很久以后回忆曾经“活在当下”的自己时,能泛起微笑就好。  一朵花其实是有两种世界。当一朵花成功授粉后,也许它会感到满足,深深感谢上天,它会利用上天给它的恩赐奋发向上;而当一朵花因为缺乏条件而失去授粉的机会时,它会感到沮丧,会对上
我最初并没有注意到这辆公交车上的年轻司机有何不同,直到那一瞬间。  上了车,我在微信中阅读,沉浸其间,美丽抚摸着心灵。车子在下一站停下,忽然,我耳边飘来清亮的声音:“前面的乘客,看一看谁给这位老大爷让个座,谢谢!”我坐在车后面,抬起头向车门处望了望。一位步履蹒跚、须发皆白的老人上了车。别说,司机一提醒,旁边的一位中年汉子站起身,说:“大爷,坐我这儿吧!”老人颤颤巍巍坐下,脸上满是感激。司机回头见老
我一直都搞不懂同桌邱齐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我们的关系还算融洽,但我不明白他为什么总把时间花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邱齐以前玩滑板,为了练高难度动作,连手都摔骨折了。后来他又迷上攀岩,每个周末都泡在攀岩基地苦练攀爬技巧。近半年来,他又喜欢上操控飞机模型。每天放学后,邱齐总会风雨无阻地带着他的“宝贝”到离学校很远的人民广场,然后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悠然自得地摆弄飞机模型。他操控飞机模型的能力很强
苏格兰女子麦克法兰平时喜欢在海滩上拾取废弃物,用于艺术创作。前不久,她在爱丁堡附近波托贝洛海滩上发现了一只漂流瓶,随手打开,一张牛皮纸上写着的有棱有角的“方块字”,她误以为这瓶子一定来自于很遥远的过去,便大声惊叫起来,周边人纷纷上前围观,最终有位见多识广的人确定那是中文,而且是2012年才投入大海的,却不清楚到底写的是什么。经请教别人后,麦克法兰得知瓶中的文字是来自中国的一对年轻人的爱情宣言。其中
他和她认识,实在是非常俗套的情景。那次他登台演出完了,卸了妆,就跟戏伴一起逛街。他爱吃北京一家老字号的点心,就买了一块红红的点心,不经意间抬头,发现前面有个女孩手里也捧着一样的点心,亭亭玉立,像一束海棠。  那时他十六岁,学唱京戏有十个年头了。父母是北京城里的小市民,卖大碗茶。一位唱戏的人来喝茶,发现他有唱京戏的天分,就收他为徒。而她呢?家境不错,父母经营当铺,为她的成长提供了便利,比如进学堂读书
坐惯了中国高铁和动车的乘客,一定会觉得加拿大的火车速度超慢。以多伦多和蒙特利尔为例,两城相距550公里,最快的列车也需要运行4.5个小时。相比之下,距离相似的北京至太原高铁仅运行2小时41分钟。  贯穿北美大陆的加拿大号列车,是一辆专为风景而生的火车。加拿大的国宝级景区非落基山脉和尼亚加拉大瀑布莫属,而加拿大号经过的太平洋铁路恰好把这两点连成一线,一路上,从湿地到田野、森林、草原、丘陵、山脉、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