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应用能力为导向的高校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s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文章分析了当前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应用能力体系及组成要素,将专业应用能力定位为核心导向来探索教学模式,并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构建“递进式课程、螺旋式实践”的教学体系。最后对专业应用能力导向教学模式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专业应用能力;教学导向;工程管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77-02
  引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应用型本科高校,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要解决的问题当属教育教学模式、专业学科建设。伴随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以应用能力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也逐步取得共识、成为主流教改方向。但是对于应用能力的概念内涵、具体的改革模式、培养规格等,还未完全厘清,未形成统一的范式。文章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对专业应用能力导向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科与教师为中心,教师围绕相关教材在课堂以讲述为主,学生课堂听讲,记忆,做题,书面考核,以记背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而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极为欠缺[1]。传统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综合系统的运用与实践能力。现有教育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与实际业内需求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难以实现无缝对接,这对高校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以专业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
  由于任何一个学科的专业都有一定宽度与深度,所以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也便成为相对难到达的目标高度,这需要本专业所有的课程应用能力作为基础、所有的技能应用能力作为支撑、融合本专业的所有知识,对本专业涉及的确定性的、非确定性的、难于直接用固定指标衡量的各种问题的解决能力[2]。文章将专业应用能力作为核心应用能力,主要就是探讨以专业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
  1.结合专业案例启发教学。老师负责先将基础知识在课堂中讲授,同时利用案例,提出问题,引出学生们对问题的思考、讨论,让学生们利用课下时间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借阅书籍等方式,自己找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讲授进度目标控制的保证措施的时候,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分别通过组织措施的案例、技术措施的案例、合同措施的案例、经济措施的案例、信息管理措施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进度目标控制的过程,方便学生们在理解理论的同时,加以思考,加深记忆。
  2.结合施工现场进行教学。可以把一些成功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的视频在教室里课堂上放出来,增强学生们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兴趣。同时如果有机会带领同学们进入工程现场亲临观摩,学习现场人员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步骤的管理。例如,在讲解进度计划编辑程序的时候,校方和施工方进行协商,让学生有机会亲临施工现场,观摩施工进度,与课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真正方便工程项目管理的上手。
  3.结合科研项目引导教学。定期让同学们写一些有关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论文,在同学们查找资料的同时,深化了同学们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认知,同时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深化专业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课下在课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课下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通过论文的形式,每人提交一份关于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论文,让学生们通过论文资料的查找以及对论文的组织,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对课本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会提高学生们论文撰写水平。
  4.结合实习实践创新教学。目前的实习与实践活动大多是由学校组织、教师安排,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与执行,教学效果大受影响。此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还不到位,实践教育的效果难以评价。因此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另外,根据专业需要,重点打造综合性试验以及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再者,设置集中的实习学期,让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去实习,实习期间可少量设置与实习相关课程,增加理论与实践的贴合度;同时建立实践教学情况的课堂报告制度,以客观公正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
  5.结合应用能力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体系中要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课程理念从“知识传授”向“素质培养”的转变,探索“应用能力”培养内涵。大学课程的设置要重拾专业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课程建设优先与社会对接而非与学科对接,要充分考虑一线人才对工作一线的适应性要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生产或服务的现实需要,更多地倾向于现成、实用技术与规范的经验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结论,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其使用方法,学会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可尝试引入德国模块化课程方案,即系统化的课程,它是根据专业的能力要求,集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要点,形成有相互关联的课程体系。
  三、专业应用能力导向教学实例——工程管理专业的“递进式课程、螺旋式实践”教学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是学科跨度较大的综合系统学科,是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管理与工程经济交叉的复合性的新型学科,课程教学既具有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以专业应用能力为教学导向,要求理论与实践具有较高的贴合度。因此,以课程理论为基础、以课程实践为应用,构建了“递进式课程、螺旋式实践”教学体系。
  “递进式课程、螺旋式实践”教学体系,其实质是双轮驱动,即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交替并行。随着专业课程理论的学习,陆续开展相应的实践环节,让理论与实践紧密贴合,通过课程应用能力的强化,促进技能应用能力的提升,最终目标是专业应用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以课程实践为例,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出建筑施工图;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就以前面的建筑施工图为基础,设计结构施工图,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设计的建筑施工图不合理,结构设计就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学生就会主动发现并纠正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错误,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更加牢固深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以前面两个课程设计的图纸为基础,计算工程量并确定工程造价,如果前面的课程设计有错误,工程量也是无法准确计算的,因此,該环节学生依然会不断修正前面的错误并准确计算工程量以及造价;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是以前一个课程设计为基础,确定施工组织方案,计算工期以及资源需要量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以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技术标,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的工程造价作为商务标的报价,最终编制工程投标书以及合同管理方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是将前面的课程设计进行整合,编制整个工程的项目管理方案,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组织设置、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管理、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环境管理、风险管理、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管理方案。   四、结束语
  教育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的认知、积累和总结。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有太多的限制条件导致了高等院校在短時间内还是要以应试教育为主,例如缺少足够的实习地以及系统授课与讨论研究。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学科跨度大、涉及知识范围广的综合性学科。针对目前工程管理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方向与专业应用相结合,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原则。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与改革,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提升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谢丹凤.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及教育模式的优化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5,(14):45-49.
  [2]高林.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导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7-29.
  Exploration on Higher Teach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Ability Oriented
  —Take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
  XIE Dan-feng,ZHANG Da-fu
  (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Shandong 255049,China)
  Abstract: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ar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pplie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teaching status,put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system and its components,locates the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ability as core orient to explore teaching mode.Then take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et up the teaching system of "progressive course,spiral practice". Finally,restricting factors of this teaching mode are analyzed.
  Key words: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ability;teaching orient;engineering management;teaching mode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信息化要求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WordWonder单词测试软件就是将信息化应用于辅助英语教师测试单词。该软件是笔者针对英语教学过程中单词测试出现的问题而设计的,供英语教师课堂使用,旨在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来提高单词测试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  关键词:信息化;软件;单词测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
摘要:为快速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合理教学课堂设计、解决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以《乡村旅游运营与管理》课程为例,针对乡村旅游活动策划开展了“课前预设计、课中优化设计、课后灵活运用”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表明蓝墨云、视频、APP、大数据分析爬虫软件、VR、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的注入,对于学生职业素养及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旅游管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利用移动互联网络的泛在学习成为人们学习的一种趋势。本文旨在选取义乌市场经营户及外贸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开展“泛在学习”视阈下成人外贸英语多模态学习研究,在分析了义乌市场经营户及外贸从业人员英语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及建议,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  关键词:泛在学习;义乌市场经营户及外贸从业人员;成人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
摘要:在遵循国内外航空院校工商管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规律的基础上,凝练和强化行业特色,打造基于管理学科特点和航空运输经济特性的工商管理(航空运输管理)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改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二是改革形成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特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三是特色实践体系以突出学生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四是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以保障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航空运输管
摘要:文章分析了独立学院师范类专业面临的现状和挑战,从独立院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内部改革和独立院校师范类专业与基础教育的合作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打破了师范类专业“学术型”与“师范型”的矛盾,明确了独立院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92-02  在教师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形式发生变化,对建筑师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建筑学本科专业学习中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在建筑师业务这门课程的教授中我们开始做一些改变,做出一些相关的探索,改革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模块进行,以应对新的就业形势对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要求。  关键词:新形势;教学方法;模块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94-02  
摘要:实验教学对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科研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暴露出不理解实验目的和方法,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意识等问题。通过在实验教学中结合实际,突出实验的目的性及意义,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意识等手段,能够营造自主、创新的实验氛围,有助于培养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激发科研精神,显著提高了本科生的科研素质。  关键词:材料学科;实验教学;科研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正大力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而现代医学的发展也由单一线性发展模式向结构式的网格发展,因此本科生的科研梯度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本科生科研团队管理经验欠缺,团队制度松散,往往出现团队存在时间短、任务完成质量差、人员流失情况严重等情况。本文以湖南中医药大学“科研小组师生读书会”为例,从管理模式、管理办法、人员选拔等方面探讨中医药院校科研团队的管理经验。  关键词:师生读书会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才培养提供了精神动力,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团委依托“一心双环”的格局,以“文艺、体育、学术”为平台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全新的活力,形成和谐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云南师范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摘要:本文以专业第二课堂的创建实践作为分析材料,对风景园林专业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的教学上与城建系学生工作、学生创业指导、党建工作的对接、整合方面进行探讨,积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上延伸专业课堂教学,进行专业文化建设,活跃专业教育气氛,积极推进专业建设的一体化,扩宽专业培养面,显著改善学生专业学习的学风。  关键词:第二课堂;平台构建;专业学习;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